姚宗花,吴瑞雪,孙苗苗,张莹莹,南芳芳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山东 滨州 256603)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妇科一种较为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EP是由子宫内膜表面突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增生构成的良性结节。EP患者可发生阴道异常出血,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恶性病变及不孕症[1]。临床上常对EP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术。宫腔镜电切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势。接受宫腔镜电切术后的EP患者的病情易复发[2]。地屈孕酮可降低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的发生风险[3]。在本研究中,笔者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106例E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EP的效果及对患者病情复发率的影响。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106例E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妇产科学》中关于EP的诊断标准[4]。2)其病情经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后被确诊为EP。3)为已婚已育女性,且无再次生育的要求。4)具有进行宫腔镜电切术的指征。5)无药物过敏史。6)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7)本次研究获得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其排除标准是:1)存在手术禁忌证或使用孕激素治疗的禁忌证。2)合并有子宫脱垂、盆腔感染、阴道恶性肿瘤等生殖系统疾病。3)近3个月内接受过内分泌治疗。4)合并有感染性疾病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5)已经绝经。将这106例患者分为参照组(53例)和研究组(53例)。参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8~46岁,平均年龄为(33.57±3.19)岁;其病程为3~15个月,平均病程为(8.93±2.07)个月;其中,单发EP患者有35例,多发EP患者有18例;其息肉的直径为5~13 mm,平均息肉的直径为(7.16±1.93)mm。研究组患者的年龄为28~46岁,平均年龄为(33.41±3.12)岁;其病程为3~15个月,平均病程为(8.82±2.01)个月;其中,单发EP患者有33例,多发EP患者有20例;其息肉的直径为5~13 mm,平均息肉的直径为(7.24±1.98)m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在两组患者月经干净3~7 d内,对其进行宫腔镜电切术,方法是:1)采用美国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内窥镜系统对患者进行治疗。该系统包括宫腔镜(外鞘直径为10 mm)、电切环、自动液体膨宫器。术前2 h,将安舒扩(生产厂家为江西诺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器械注准20182180163)置入患者的宫颈管内,以扩张其宫颈。将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作为膨宫液,最大膨宫压力为100 mmHg。2)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并对其进行静脉麻醉。对患者的阴道、宫颈进行常规消毒。探测患者宫颈的深度,使用扩宫棒扩张宫颈管至10 mm。3)为患者置入宫腔电切镜,以200~240 mL/min的速率为其注入膨宫液。将电切的功率设置为70~80 W,将电凝的功率设置为50~60 W。为患者置入宫腔检查镜。全面观察患者的宫腔,明确其息肉的位置、大小、数量、息肉蒂部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使用环状双极电极切除并取出息肉及蒂部下1~2 mm的内膜组织。对切除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4)术后,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预防感染的治疗。术后,使用地屈孕酮片(生产厂家为Abbott Healthcare Products B.V.,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170221,规格为10 mg/片)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地屈孕酮片的用法是:口服,10 mg/次,2次/d,从月经周期的第11~24 d,每月连续用药14 d,连续治疗3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子宫内膜的厚度、月经量及其术后6、12个月病情的复发率。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GE-LOGIQ-E9高档彩超仪对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进行测量,采用卫生巾称重法对其月经量进行测量。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及月经量相比,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薄于参照组患者,其月经量少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及月经量的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及月经量的比较(± s)
注:*与术前比较,P<0.05。
组别 子宫内膜的厚度(mm) 月经量(mL)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参照组(n=53)11.24±3.16 6.46±1.98* 159.25±20.63 44.63±6.15*研究组(n=53)11.15±3.12 4.37±1.05* 158.97±20.42 26.58±4.95*t值 0.148 6.789 0.070 16.645 P值 0.883 0.001 0.944 0.001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相比,χ2=0.643,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患者,χ2=5.735,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病情复发率的比较[%(例)]
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罹患EP是导致患者阴道异常出血、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有70%~90%的EP患者存在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则出血等情况。有研究表明,EP患者出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则出血等情况可能与静脉血流瘀滞、息肉间质出血导致的息肉顶端坏死和出血有关[5]。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是导致患者罹患EP的主要因素。EP的病因及病机较为复杂。内分泌因素(雌激素过多)、炎性因素、肥胖、罹患糖尿病、乳腺癌术后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等均是导致患者发生EP的危险因素[6]。近年来,EP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临床上一致认为,对于息肉的直径<1 cm的患者可先进行临床观察,对于息肉的直径>1 cm的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宫腔镜电切术常被用于EP的治疗中。在宫腔镜直视下对EP患者进行息肉切除术的成功率较高,可一次性切除所有病灶,但术后其病情易复发。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薄于参照组患者,其月经量少于参照组患者,P<0.05。这说明,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EP可减少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和月经量。雌激素分泌过多是EP的常见病因,通过调节孕激素的水平可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增生的情况。本研究在术后对EP患者补充外源性孕激素,可激活其体内孕激素及雌激素的活动,促进其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向分泌期,促使其残旧子宫内膜的剥离、脱落,抑制其子宫内膜的增生,进而可维持其正常的月经周期,改善其月经症状。宫腔镜电切术后为EP患者补充孕激素可促进其子宫内膜的萎缩,进而起到反向止血的效果,进而改善其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症状[7]。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此研究的结果与周艳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EP的效果较好,可降低患者术后病情的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