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义
(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普外科,海南 琼海 571400)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该病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肠梗阻。为此,临床上需要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期手术治疗[1-2]。结肠造口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是结直肠癌患者进行Ⅰ期手术时的常用术式[3-5]。本文对在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用回肠袢式造口术对左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左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的年龄为20~75岁。2)患者的病情为左侧结直肠癌。3)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4)患者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合并有其他的消化系统疾病。2)患者合并有多器官功能不全。3)患者合并有认知功能障碍。4)患者存在消化系统手术史或精神病史。将这90例患者根据造口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龄为47~73岁,平均年龄为(59.3±7.0)岁;其中病灶位置为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患者分别为30例及15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其年龄为46~74岁,平均年龄为(59.5±7.2)岁;其中病灶位置为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患者分别为29例及1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获得了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Ⅰ期手术的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结肠造口术,方法是:肿瘤切除后,关闭直肠或远端结肠,对近端结肠进行单腔造口术。Ⅰ期手术后3个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Ⅱ期结肠造口闭合术。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回肠袢式造口术进行治疗,方法是:肿瘤切除后,对全结肠进行灌洗。对降结肠与直肠进行端端吻合,并在距回盲部约20 cm处的位置进行预防性回肠袢式造口术。Ⅰ期手术后3个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Ⅱ期回肠造口闭合术处理。
对比两组患者Ⅰ期和Ⅱ期手术的手术时间、术毕至排气的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皮质醇(cortisol,Cor)的水平。在患者进行Ⅰ期手术前及治疗后的第3 d和第5 d,分别抽取其外周静脉血,将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后提取上层血清。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检测医生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GAS、MTL、CRP、IL-6和Cor的水平。
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接受Ⅰ期、Ⅱ期手术的时间、术毕至排气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Ⅰ期、Ⅱ期手术的时间、术毕至排气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接受Ⅰ期、Ⅱ期手术的时间、术毕至排气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对比(± s)
组别 手术时间(h)术毕至排气的时间(d) 住院时间(d)对照组(n=45)Ⅰ期 2.66±0.26 3.63±0.32 8.89±0.73Ⅱ期 2.20±0.20 4.13±0.36 7.78±0.69观察组(n=45)Ⅰ期 2.39±0.22 2.78±0.26 8.36±0.70Ⅱ期 1.70±0.15 3.32±0.30 6.62±0.63Ⅰ期 t值 5.317 13.829 3.515 P值 0.000 0.000 0.000Ⅱ期 t值 13.416 11.595 8.328 P值 0.000 0.000 0.000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Ⅰ期、Ⅱ期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Ⅰ期、Ⅱ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GAS及MTL的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 d及第5 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GAS及MTL的水平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GAS及MTL水平的对比(± 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GAS及MTL水平的对比(± s)
血清MTL的水平(ng/L)对照组(n=45)组别 血清GAS的水平(μmol/L)治疗前 62.26±5.63 122.62±10.78治疗后第3 d 72.73±6.63 165.35±12.79治疗后第5 d 70.12±6.37 150.39±11.86观察组(n=45)治疗前 61.95±5.56 123.10±11.01治疗后第3 d 66.36±6.26 150.66±11.79治疗后第5 d 62.53±5.78 126.76±10.93治疗前 t值 0.262 0.208 P值 0.396 0.417治疗后第3 d t值 4.686 5.665 P值 0.000 0.000治疗后第5 d t值 5.919 9.828 P值 0.000 0.000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IL-6及Cor的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 d及第5 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6及Cor的水平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CRP、IL-6及Cor水平的对比(± s)
表4 两组患者血清CRP、IL-6及Cor水平的对比(± s)
血清Cor的水平(ng/ml)对照组(n=45)组别 血清CRP的水平(mg/L)血清IL-6的水平(pg/ml)治疗前 5.10±0.61 5.06±1.12 201.37±20.63治疗后第3 d 10.26±1.63 12.23±1.75 256.79±27.76治疗后第5 d 8.19±1.56 10.21±1.66 239.69±25.65观察组(n=45)治疗前 4.98±0.63 5.20±1.13 203.55±19.86治疗后第3 d 8.37±1.51 9.91±1.60 233.97±25.37治疗后第5 d 6.10±1.17 7.76±1.26 212.62±22.79治疗前 t值 0.917 0.590 0.510 P值 0.180 0.278 0.305治疗后第3 d t值 5.706 6.563 4.070 P值 0.000 0.000 0.000治疗后第5 d t值 7.189 7.886 5.292 P值 0.000 0.000 0.000
结直肠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上常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造口术。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造口术的质量与患者术后的生存状态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6-7]。造口术是一种具有创伤性的治疗手段,该术式对患者的胃肠功能具有一定影响。因此,临床上将患者进行造口术后的排气时间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作为检验其手术效果的依据[8-9]。此外,血清CRP、IL-6及Cor的水平也是评估造口术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10-12]。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接受Ⅰ期、Ⅱ期手术的时间、术毕至排气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 d及第5 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GAS、MTL、CRP、IL-6及Cor的水平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为,回肠袢式造口术的操作方法简单,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13-15]。除此之外,与结肠造口术相比,回肠袢式造口术对腹腔肠管的影响较小,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16]。综上所述,用回肠袢式造口术对左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术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康复的速度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