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毫
(昆明骨科医院脊柱科,云南 昆明 650100)
EvansⅠ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病主要是由发生交通事故、跌倒等直接或间接暴力因素造成股骨粗隆区外侧、内侧压力带的压力瞬间增高,在压应力、扭曲应力的作用下粗隆区域骨质出现连续性破坏所致[1]。现阶段,临床上对EvansⅠ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常用术式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AFHR)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ion,PFNA)内固定术。关于用这两种手术治疗EvansⅠ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的优劣,临床上尚未达成共识[2]。本文对昆明骨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EvansⅠ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旨在探讨用AFHR与PFNA内固定术治疗EvansⅠ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以昆明骨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EvansⅠ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如下:1)经X线检查、CT检查被确诊患有EvansⅠ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且存在髋部疼痛、肿胀的症状;2)有创伤史及相关手术指征;3)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如下:1)合并有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精神异常及其他相关疾病;2)合并有其他骨折。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FHR组和PFNA组。AFHR组50例患者中有男27例,女23例;其年龄为61~82岁,平均年龄(70.22±4.19)岁;其病程为1~8 d,平均病程(4.21±1.92)d。PFNA组100例患者中有男60例,女40例;其年龄为60~82岁,平均年龄(71.03±4.52)岁;其病程为1~7 d,平均病程(4.01±1.54)d。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相比,P>0.05。
在术前30 min,为两组患者均静脉滴注抗生素。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协助其取平卧位,并对其进行消毒铺巾。在此基础上,对AFHR组患者进行AFHR,方法是:麻醉成功后,于患者股骨后外侧入路,在股骨大转子上方做一个长度为10~15 cm的弧形切口,充分暴露外旋肌群。将关节囊切开,确定股骨头的位置,并将其切除。进行扩髓处理,置入人工股骨头。在确认人工股骨头的固定效果令人满意、髋关节的活动度良好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对PFNA组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术,方法是:麻醉成功后,牵引外展患者的患肢25°~30°。使用C型臂X线机辅助闭合复位骨折端,在大转子顶点上方做一个长度为3~6 cm的纵行切口,充分暴露股骨大转子顶点。使用开口器进行开口扩髓,将PFNA主钉经股骨近端插入髓腔。在瞄准器的辅助下将螺旋刀片、远端锁钉置入、锁定,然后冲洗、缝合切口。在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负压引流24~48 h。在术后3~5 d,为患者静脉滴注抗生素,并根据其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
1)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等。2)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采用Harris量表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该量表的总分为100分,包含功能、疼痛、关节畸形、关节活动度4个评价维度。评分越高,表示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得越好[3]。3)在末次随访时,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疗效评价标准如下:(1)优:患者骨折部位愈合良好,关节活动度尚可;(2)良:患者骨折部位愈合80%以上,关节活动功能有所改善,髋内翻的角度在5°以下,负重时有轻微的疼痛感;(3)可:患者骨折部位愈合60%~80%,其关节活动轻微受限,髋内翻的角度在5°~15°之间,行走时有中度疼痛感;(4)差:患者不满足上述标准。(总例数-差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4)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包括感染、肺栓塞、内固定松动等)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统计,计算其并发症的总发生率。
对研究数据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AFHR组患者,其术中出血量少于AFHR组患者,P<0.05。AFHR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PFNA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的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的比较(± 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长度(cm) 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d) 住院时间(d)AFHR组(n=50) 67.19±7.34 192.03±17.45 13.13±1.26 6.03±1.08 11.48±2.47 PFNA组(n=100) 50.35±3.27 119.98±10.56 5.67±1.98 15.78±2.34 18.96±3.71 t值 5.843 7.984 18.743 18.493 8.75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在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相比,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的比较(分,± 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的比较(分,± s)
组别 Harris评分AFHR组(n=50) 80.01±5.13 PFNA组(n=100) 79.89±5.08 t值 1.240 P值 >0.05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例(%)]
在术后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PFNA内固定术与AFHR均为现阶段临床上治疗EvansⅠ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用术式。其中,PFNA是一种新型的髓内固定系统,其结合了髋螺钉和髓内钉的优点,有着与人体正常生理负重曲线十分接近的优势,其通过螺旋刀片对股骨颈进行固定的方式能够确保骨折部位的骨组织得到稳定的支撑。在术后,患者发生螺钉松动、股骨切割的风险较低。但有研究发现,对于亚洲人而言,因其股骨近端外翻角通常在4°~5°之间,而PFNA主钉的外翻角高达6°,在插入PFNA主钉时,可能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4]。AFHR主要通过使用骨水泥型假体置换的方式帮助患者重建髋关节功能,具有患者术后恢复快、卧床时间短等优势。此手术常被用于内固定手术治疗失败或无法接受内固定手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术后3个月其Harris评分相比,P>0.05。这与赵晗柯等[6]的研究结果相符。这表明,进行PFNA内固定术和AFHR均为治疗老年EvansⅠ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段。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AFHR组患者,其术中出血量少于AFHR组患者,P<0.05。AFHR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PFNA组患者,P<0.05。这表明,相较于AFHR,PFNA内固定术更加符合微创手术理念,且手术时间较短。而AFHR具有患者住院时间短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AFHR后患者能够即刻获得关节稳定,继而能够在术后尽早展开负重训练。
综上所述,用AFHR与PFNA内固定术治疗EvansⅠ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相当,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相比较而言,PFNA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更小等优势。而AFHR可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其早日康复。鉴于此,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和需求,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