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二球悬铃木叶片的生长分析”课外探究实验

2021-09-28 01:35:28马文习高晓琳
生物学通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叶宽悬铃木叶长

张 琛 马文习 高晓琳

(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高级中学 山东青岛 266555)

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是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1]。高中生物学开展课外探究实验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拓展实验教学,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相关的探究性问题,作出假设,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亲身体验并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不仅能为生物学概念的生成提供事实性证据,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价值,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高级中学为基地,于2018年至2019 学年第2 学期,开展“青岛市二球悬铃木叶片的生长分析”的课外探究活动,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共30 人,总计16 课时。通过此次课外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1 实验目的

1)对青岛市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Aiton)Willd.]叶片长度、宽度和生物量进行测量,分析3 个性状两两之间的函数关系,选择其中相关性最高的定量分析模型,分析二球悬铃木叶片长度、宽度和生物量等数量性状上的可塑性。

2)通过对二球悬铃木叶片的数量特征的进一步分析,计算生物量与叶片长度的幂函数异速生长规律,生物量与叶片宽度呈线性的同速生长规律,叶片长度与宽度呈幂函数异速生长规律,提高定量分析能力。

3)通过对真实问题的探究,提高对生活环境状况的关注,养成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社会意识和责任。

2 实验用具

二球悬铃木成株叶片、直尺、三角板、电子天平。

3 实验步骤

3.1 实验前期准备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本地区气候条件,二球悬铃木的基本概况;学习生长规律的相关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研究方法;学会使用Excel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2 实验过程 采集校园内的二球悬铃木叶片。二球悬铃木喜光、不耐荫[2],应选择向阳生长且长势良好的种群采集叶片。取样时,随机选取任意枝条,摘取完整的32 片叶并收集。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一般具有平展的叶片,以叶柄与茎相连[3]。因此,需去掉叶柄,仅保留叶片部分。

叶片长度、宽度的测量方法:用三角板和直尺分别测量叶片的最宽处记为叶片的宽度、测量叶片的最长处记为叶片的长度并记录(图1)。

图1 二球悬铃木叶片宽度测量示意图(http://ppbc.iplant.cn/tu/1647317,王强摄)

叶片生物量的测量方法:用电子天平称量叶片鲜重并记录。

为减少测量的误差,每片叶片的长度、宽度、生物量分别测量3 次,输入Excel 表格后取平均值并记录,且所有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2 位。用Excel 统计分析32 片叶片的测量数据,并分别用以下2 种函数模拟叶片长度、宽度、生物量两两之间的关系,选择其中相关性最高的作为定量分析的模型。

幂函数:y=axb

线性函数:y=ax+b

4 实验结果分析与模型构建

4.1 二球悬铃木叶片的数量特征 二球悬铃木叶片的数量特征见表1。其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反映样本的实际大小,平均数反映样本各性状的整体水平,从标准差中可得出样本的绝对变异度,相对变异度可通过变异系数反映[4]。从表1可知叶长的平均值是14.99 cm,变动范围为6.10~29.30 cm;叶宽的平均值是18.86 cm,变动范围为7.00~39.50 cm;叶片鲜重的生物量的平均值是2.66 g,变动范围为0.35~7.78 g。

由表1 可知,叶长、叶宽和生物量这3 个数量特征均有较大的表型可塑性。其中,以叶生物量最大(变异系数为76%),叶宽、叶长次之(变异系数均为41%)。表明叶片的表型可塑性以叶的生物量为最大,叶的宽度、长度次之。

表1 二球悬铃木叶片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

4.2 构建叶长与叶宽关系模型 由图2 可知,二球悬铃木的叶长与叶宽均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确定系数R2为0.9205,增长的幂值为0.9614,说明二球悬铃木的叶长与叶宽之间具有异速生长规律。

图2 二球悬铃木的叶长与叶宽的幂函数关系图

4.3 构建生物量与叶宽、叶长关系模型 由图3、图4 可知,二球悬铃木叶片的生物量与叶宽、叶长之间具有高度一致的规律性变化,可用线性函数和幂函数表达,且各函数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确定系数R2在0.9215~0.9661 之间。其中,图3呈现叶片的生物量随叶宽的增加而直线增长,叶宽每增加1 cm,生物量将增加0.2489 g,说明生物量与叶宽具有同速生长规律;图4 表示生物量与叶长呈现极显著的幂函数,增长的幂值分别为1.9535,说明生物量与叶长具有异速生长规律。

图3 二球悬铃木的生物量与叶宽的线性函数关系图

图4 二球悬铃木的生物量与叶长的幂函数关系图

5 实验结论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表明,二球悬铃木叶片的生物量与叶长呈现出幂函数异速生长规律,生物量与叶宽呈线性的同速生长规律,叶长与叶宽呈幂函数异速生长规律。

6 实验反思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明确了青岛市二球悬铃木在叶片长度、宽度、生物量等数量性状上均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初步形成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同时,这样的课外实验探究活动能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搭建有效桥梁。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其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外探究实验应立足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此次课外探究实验以“青岛市二球悬铃木叶片的生长分析”作为课题,学生通过真实实验,体验了二球悬铃木叶片长度、宽度、生物量的生长规律的研究过程,增强了探究意识和保护植物的意识。

2)课外探究实验应引导学生通过定量实验推测结论。在课外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先让学生测量二球悬铃木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称量叶片鲜重生物量并记录,初步感知二球悬铃木叶片的数量特征。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相关数据建立叶长与叶宽的关系模型?如何建立生物量与叶宽、叶长的关系的数学模型?”启发学生利用线性函数和幂函数相关知识定量探究,从而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较大提高。

3)课外探究实验还要注重兴趣性、探究性和创新性。本实验是结合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环境,基于学校的实验设备条件,从而给出课题范围“植物构件生长规律分析”。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在充分了解校园内、外植物的分布情况后,选择二球悬铃木植物的叶片进行生长分析。本实验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实验后,教师鼓励学生思考,例如,该实验的设计还存在哪些不足?应怎样进一步深化本实验的设计,才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样既保证课题的探究性和创新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结语

“相关生长分析”是在种群生态学研究中一种较常用的分析方法,相关生长分析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都有广泛的用途。作为指导教师,选择这一课题的原因是实验分析取样方便、操作简单、数据分析有较强的规律性,适合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通过“青岛市二球悬铃木叶片的生长分析”这一高中生物学课外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践探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使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得到提升。学生通过对实验中的一些现象、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亲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认识到“科学”的本质。这种高中生物学课外探究实验,可突破教材的局限性,更好地展现生物学的魅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主的局限,激发了学生科学创造力,为其进一步学习科学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叶宽悬铃木叶长
悬铃木树
悬铃木树
悬铃木
扬子江(2020年4期)2020-08-04 11:59:33
马奶子葡萄叶面积评估模型的建立
悬铃木种子
回归方程法测定两个龙眼品种叶面积研究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稻叶面积测定
洛阳市13种绿化树种叶面积的回归测算
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