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潇 丁黄艳
(重庆工商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 400067)
工业革命发展至今,人类经济活动压力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日益严峻,有效推行绿色发展模式成为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为紧跟国家和重庆市绿色发展战略目标,2018年,巴南区政府研究制定《巴南区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未来几年巴南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的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的内涵,构建科学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可从区域比较的横向角度和时间发展的纵向角度对巴南区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
绿色发展是指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的约束下,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新型发展理念(王玲玲和张艳国,2012)。199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表现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中各类物质和能量的保证,且人类要考虑后代的生存环境及发展条件,要让不同的地区在和衷共济、和平发展的氛围中可持续的进步(牛文元,2012)。现阶段较权威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绿色发展指数(李晓西和刘一萌等,2014)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构建指数,中科院资源环境绩效指数(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6)从资源消耗、能源利用、污染排放、污染治理4个方面构建指数等。苏利阳和郑红霞等(2013)、曾贤刚和毕瑞亨(2014)也分别从绿色生产和经济-自然-社会等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现阶段评价绿色发展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周梅华,2003)、能值分析法(黄洵和黄民生,2015)、生态足迹法(刘子刚和郑瑜,2011)、数据包络分析法(杨龙和胡晓珍,2010)、投影寻踪模型测度城市群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及其构成要素指数(陈文峰,2012)等。
已有文献为本文提供了清晰的逻辑脉络和丰富的经验借鉴,在绿色发展理论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行动共识的情况下,摸清巴南区绿色发展底数,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成为未来巴南区取得绿色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制定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基于指标数据可得性原则,从绿色经济、绿色资源、绿色环境3个维度择定26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对巴南区绿色发展总体状态、发展趋势、发展质量等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以期为巴南区制定绿色发展推进政策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综合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紧扣绿色发展内涵和重庆市巴南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从绿色经济、绿色资源、绿色环境3个维度选取了26个相关指标(见表1)进行综合评价,在每个维度的指标选取中,采用重质不重量的原则,择优选择更能准确反应问题并能提供有力数据支撑的指标。
表1 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综合评价的关键与核心是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赋权,现有的赋权方式有熵权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等,这些方法在主观性和客观性、可比性、易操作性等方面各有优缺点。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权重。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其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把决策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定权方法上,有最小平方权法、特征值法、方根法、和积法等,本文主要采用方根法计算权重。根据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赋权结果
1.数据处理
常用的指标无量纲化处理方法有极差变换法、线性比例变换法、归一化处理法、向量规范法、标准样本变换法以及功效系数法。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功效系数法作为指标预处理方法。功效系数法的取值范围确定,具有区间稳定性,区间稳定在[c,c+d]。指标数值的大小不受限制,正数、负数和零均可。通过功效系数法,可以把所有逆向指标正向化,处理过后的指标值都是越大越好,便于比较。
xij为第i个待评价对象第j个指标的指标值,yij为xij预处理后的指标值。
2.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均出自《重庆统计年鉴》(2016—2020)、《重庆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统计表》(2015—2018)、《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5—2019)、《重庆市水土保持公报》(2015—2019)、《重庆水资源公报》(2015—2019)、《巴南统计年鉴》(2016—2019)以及2019年重庆市主城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5月,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2016年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按照《重庆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实施,绿色发展指数包含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公众满意程度7个方面,共51项评价指标,公众满意程度单独评价。
2016年重庆市绿色发展指数发布后,2017年重庆市统计局进一步计算了各区县绿色发展指数,但由于指标缺失度较大,为避免引起歧义,相关评价结果仅限内部参考,不对外公布。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成为政府统计的关注重点,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维度,将融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中。
因此,本文目前掌握的关于重庆市各区县绿色发展水平的政府统计结果仅限于2016年和2017年,但由于2017年具体数据不能公开,故采用分组图示法予以显示。
表3显示了2016年重庆市主城九区绿色发展指数的评价结果。从表中可知,巴南区绿色发展指数为79.18,全市排名第9位,主城区排名第5位。与全市排名第1的九龙坡区相比,巴南区绿色发展指数落后1.25,落后幅度较小。从巴南区绿色发展指数和全市绿色发展指数排名上看,现阶段巴南区绿色发展底数较好,发展水平较高,具备引领全市绿色发展的基础和比较优势。
表3 2016年重庆市主城九区绿色发展指数评价结果
2017年重庆市各区县绿色发展指数的统计分组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巴南区绿色发展指数处于高水平区,巴南区北向区县绿色发展指数处于高水平区,东向区县处于中高水平区,而西向和南向区县处于中等水平区。
图1 2017年重庆市各区县绿色发展指数空间示意图
本文参考《重庆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数据,结合指标数据的可得性,重新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并分解为绿色经济、绿色资源、绿色生态3个子层维度,运用层次分析法下的指标赋权结果,对巴南区2016—2019年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实证结果如表4、图2所示。
表4 2016—2019年巴南区绿色发展指数
图2 2016—2019年巴南区绿色发展指数及子层结构
巴南区绿色发展指数呈U型变动,绿色经济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主引擎。2016—2019年巴南区绿色发展指数分别为79.3、77.7、76.5、85.0,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绿色经济是构成绿色发展的主体,且绿色经济指数的U型走势与绿色发展指数的U型走势高度相关。对于绿色发展指数U型特征的解释,从理论上讲,一般性条件下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动态协调关系近似库兹涅茨环境曲线(EKC),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这与巴南区绿色发展指数的U型特征一致;从实践来讲,近年来巴南区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传统耗能产业绿色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向服务型迈进,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码。在一系列绿色发展政策举措作用下,巴南区绿色发展指数达到谷底拐点,进而走入绿色发展指数的上升通道。
居民收入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是绿色经济指数提高的主要推动力,经济增速放缓和公共服务型支出比例下降抑制了绿色发展指数的进一步提升。2016—2019年巴南区绿色经济指数分别为50.7、49.8、48.1、54.5,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发展过程。从绿色经济指标层指数结果(如表5所示)可以看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上升明显,成为绿色经济指数增长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人均GDP增长率和科教文卫支出占比下降,绿色经济指数受到较大的制约。此外,在用水、用能方面,巴南区用水量规模和用能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工业用能规模仍未达峰,存在改进空间。
表5 绿色经济指标层的指数结果
巴南区绿色资源指数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绿色资源存量不断减少。2016—2019年巴南区绿色资源指数分别为 10.3、8.8、7.4、7.0,不断下降,成了巴南区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短板。从绿色资源指标层指数结果(如表6所示)可以看到,绿色资源指标层的6个子指标,在2016—2019年均有下降,其中,人均综合用水量和人均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指数下降幅度较大。造成这一下降趋势的原因在于,随着巴南区经济增长、人口集聚和城市化的推进,对绿色资源的需求度有所提高,使人均绿色资源占有率呈下降态势。巴南区绿色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需要保持协同共生联系,任由绿色资源指数持续下降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地区生态危机,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
表6 绿色资源指标层的指数结果
巴南区绿色环境指数不断提升,全区绿色环境水平持续改善。2016—2019年巴南区绿色环境指数分别为 18.3、19.1、21.0、23.5,年均提升 1.7,提升幅度比较明显,是巴南区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稳定动力。从绿色环境指标层指数结果(如表7所示)可以看到,巴南区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碳、氮、硫的氧化物和雾霾污染物等持续下降,水土流失整治取得积极成效,但农业化肥单位面积施用量和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未见改善,农业污染源有待进一步控制。
表7 绿色环境指标层的指数结果
综合看,巴南区绿色发展指数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发展趋势,已突破EKC拐点进入绿色发展上升通道。绿色经济是绿色发展的主体,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转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优化产业结构进而集约高效生产成为绿色经济提升的主要发力点。经济活动强度加码使绿色资源负压增加,着力推进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方式是扭转巴南区绿色资源指数不断下降的关键。巴南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明显,绿色环境指数逐年提升,成为推动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稳定动力,但农业污染源仍须进一步控制。
通过指标体系权重,对2019年重庆主城九区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测算和横向比较分析。
1.绿色发展指数
经过测算,2019年重庆主城九区的绿色发展指数及其对比情况如表8所示。重庆市绿色发展指数前3名是渝中区、沙坪坝区和巴南区,分别为131.7、87.1、85,其中巴南区绿色发展指数略高于主城九区平均水平(83.1)。从绿色经济、绿色资源、绿色环境三大维度综合观察,巴南区绿色环境和绿色资源指数排名靠前,部分环境指标较其他区相比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在绿色经济维度上表现稍微差一点,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
表8 2019年重庆主城九区绿色发展指数及排名
从图3可以看出,2019年重庆主城绿色发展情况较好的区域大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北部和西南绿色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巴南区处于绿色发展高水平区,说明近几年来巴南区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较大贡献,不断提高群众的绿色生活质量,为绿色发展制定的多种政策措施有较为显著的提升效果。
图3 2019年重庆主城九区绿色发展指数及排名
2.绿色经济指数
2019年重庆主城九区的绿色经济指数及其对比情况如表9所示。重庆市绿色经济指数前3名是渝中区、大渡口区和沙坪坝区,分别为95.9、62.8、61.2。其中巴南区绿色经济指数为54.5,排第5名,略低于主城平均水平(58.2),相比于其他区在绿色经济方面发展较为薄弱。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情况可知,渝中区远远超过主城其他各区。从工业能源消耗和水资源利用情况来看,渝中区水资源和其他能源的消耗较少,获得效益却很高。巴南区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等部分经济指标上表现较为弱势,有待加强。在能源消耗指标方面如工业单位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率、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等指标方面尽管不是特别靠后,但需要向渝中区靠齐。
表9 2019年重庆主城九区绿色经济指数及排名
从图4可以看出,2019年重庆主城区绿色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区域,北部和南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落后于中部区域,巴南区恰好处于绿色经济中水平区,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图4 2019年重庆主城九区绿色经济指数
3.绿色资源指数
2019年重庆主城九区的绿色资源指数及对比情况如表10所示。重庆市绿色资源指数前3名是渝中区、渝北区、巴南区,分别为 11.8、7.6、7,其中巴南区绿色资源指数略高于主城区平均水平(3.3)。对基础指标进行深度分析可知,巴南区人均综合用水量、人均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工业能源产出率这3个指标与渝中区相比,人均综合用水量和人均新增建设用地面积高于渝中区,工业能源产出率低于渝中区。
表10 2019年重庆主城九区绿色资源指数及排名
从图5可以看出,2019年重庆主城九区绿色资源发展状况较好的地区分布在主城外围,拥有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及地理环境优势,其中巴南区处于绿色资源高水平区,行政区划面积大,长江横贯区境,拥有自然资源存量优势,水资源及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图5 2019年重庆主城九区绿色资源指数
4.绿色环境指数
2019年重庆主城九区的绿色环境指数及其对比情况如表11所示。重庆市绿色环境指数前3名是渝中区、巴南区、渝北区,分别为 24.1、23.5、22.9,其中巴南区绿色环境指数略高于主城区平均水平(21.6)。从空气质量指标看,巴南区空气污染物日均值大都低于主城其他区,但是从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指标来看,可以通过提升农业绿色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巴南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比与主城其他区相比也较高,值得关注。
表11 2019年重庆主城九区绿色环境指数及排名
从图6可以看出,2019年重庆主城九区绿色环境发展状况较好的地区也同样分布在主城周围地区,中部地区较周边地区人口密集,交通拥堵,汽车尾气、噪音等污染严重。因此巴南区、渝北区、北碚区在环境治理及保护方面更加具有优势。
图6 2019年重庆主城九区绿色环境指数
从绿色经济、绿色资源、绿色环境三大维度综合观察,巴南区绿色环境和绿色资源指数排名靠前,部分环境指标较其他区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在绿色经济维度上表现相对滞后,绿色发展提升空间较大。从2019年重庆主城九区绿色发展水平横向比较结果看,2019年巴南区绿色发展指数为85.0,排第3名,略高于主城平均水平(83.1)。绿色经济指数为54.5分,排第6名,低于主城平均水平(58.2),相比于其他区在绿色经济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巴南区绿色资源指数为7,排第3名,高于主城平均水平(3.3)。巴南区绿色环境指数为23.5,排第2名,高于主城平均水平(21.6)。
一是绿色发展指数体系包含绿色经济、绿色资源和绿色环境3个子层。本文通过国内外已有文献对绿色发展的理论缘起、概念延伸、实证体系、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遵循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构建了包含绿色经济、绿色资源和绿色环境3个子层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接着运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指标赋权,得到绿色经济指数、绿色资源指数和绿色环境指数的权重分别为0.6371、0.1047、0.2583。从而可知,绿色经济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基础和主引擎,增强绿色经济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应然之举和实然之为。
二是巴南区绿色发展指数呈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绿色发展初见成效。2016—2019年巴南区绿色发展指数分别为79.3、77.7、76.5、85.0,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从理论上讲,一般性条件下,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动态协调关系近似库兹涅茨环境曲线,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这与巴南区绿色发展指数的U型特征是一致的。且在一系列绿色发展政策举措作用下,巴南区绿色发展指数已经达到谷底拐点,绿色发展初见成效。
三是巴南区绿色经济指数呈U型发展特征,绿色环境指数有序提升,绿色资源指数有递减趋势。2016—2019年巴南区绿色经济指数分别为50.7、49.8、48.1、54.5,经历了先降后升的U型发展过程;绿色资源指数分别为10.3、8.8、7.4、7.0,形成了持续下降趋势,是巴南区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短板;绿色环境指数分别为18.3、19.1、21.0、23.5,是巴南区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稳定动力。
四是在主城九区比较中,巴南区绿色资源和绿色环境具有比较优势,绿色发展指数排名第3。在子层维度的横向比较上,巴南区绿色资源指数和绿色环境指数处于高水平区间,绿色经济指数处于中水平区间。从横向比较结果可知,与其他区县相比,巴南区绿色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维度在于绿色资源和绿色环境,表明巴南区的绿色资源丰裕度和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一是跟踪监测绿色发展指数,提高绿色发展政策的精准性和系统性。跟踪监测巴南区绿色发展指数,可以清晰直观地分析当前推进绿色发展的优势和短板,从而为决策部门研究制定绿色发展政策提供系统性、精准性的决策参考。建议集巴南区相关部门的合力,制定常态化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测评工作,并对测评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形成半年度或年度的绿色发展评估报告。
二是摸清影响绿色发展的污染源,实行挂牌督导整改机制。当前,巴南区影响绿色发展的污染源主要表现为工业排放污染和农业化肥农药污染。对于工业污染源,要依托环保部门,加强对高耗能工业企业的环保督查力度;政策上应当加大对高耗能工业企业清洁用能、低碳排放等技术改造的财税激励和支持;对于产能落后的污染型工业企业,在做好员工引流安置工作前提下,予以关停。
三是提高绿色生产效率,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低质量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使经济社会各方面陷入有增长无发展的陷阱。随着巴南区经济活动密度增强,将面临资源消耗增加和环境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绿色发展水平会受到向下拖拽。有序提升巴南区绿色发展水平,必然要求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绿色生产效率的提升需要绿色技术支撑,因此,加强对绿色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尤为关键。
四是实施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战略,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绿色经济是推进巴南区绿色发展水平的主阵地,实施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战略,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产业结构绿色升级的必由路径。实施产业绿色化,要从传统制造业向技术密集程度高的现代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转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业,各大中型产业园区应当建立低碳循环的园区生态系统,引导园区产业绿色化发展。
五是提升绿色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和自觉行动。绿色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反映了决策部门绿色行动意愿。在绿色公共产品品类和服务不断增加的同时,政府应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积极推行垃圾分类、绿色出行、安全消费等试点,引导媒体资源积极宣讲和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开展绿色标杆企业、绿色标兵家庭等评选活动,把绿色政策内化为企业、居民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