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松峰
随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发布,课后延时服务再次引起热议。“两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更是明确提出了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一个是“课后延时”,一个是“暑期托管”,都明文要求“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虽然二者处在不同时段進行,但同属帮助家长解决学生“看护难”问题的惠民工程。在新的政策背景下,我校积极应对,立足生活力提升,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体系化课后服务。
“生活力”本应是学生在生活之中学会的生存能力。“90后”“00后”学生成长于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手机、电脑是他们从小就熟悉的工具,微信、微博是他们与外界交流的平台,吃饭、购物可以通过在线方式一键搞定,连扫地都可以用扫地机器人完成。劳动是什么?在他们心中几乎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如何让学生在信息化时代明确劳动的意义、感知生活能力的重要性、体会劳动的幸福感,是我们一直在研究、实践的课题。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的增长、暑期托管服务的增设,为我们提供了充分开展生活力课程的沃土。
一、丰富生活力课程,探索生活中的精彩
1.“多彩种植”课程
在钢筋水泥的世界中长大,学生失去了与土地亲近的机会,甚至不知道瓜果蔬菜是怎么长出来的。学校为此辟出一片空地,开设“多彩种植”课程。
老师带领学生在“多彩种植园”实践基地劳动。学生翻地、施肥、播种、浇水,观察香菜、油麦菜、小白菜、茼蒿、南瓜、苋菜等作物的生长形态与规律,在学与做中思考、感悟,使课本知识与劳动体验真正连接。到了收获的季节,学生兴奋地参与采摘,与家长分享劳动成果。
2.幸福养殖课程
照顾小动物能让学生学会付出与关爱。黄鹂与鹦鹉、兔子与龙猫都是学生可以饲养的小动物。我们让学生分组进行饲养、观察和记录,形成观察日记。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品种的动物生活环境与食性有何不同,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同时,学生还能在劳动中体会大自然的交互作用,比如鸟、兔的粪便可以成为种植园中的营养肥料。
3.家务劳动课程
学校对闲置教室进行改造,建设“幸福厨房”,根据年龄段和学生情况,设计出不同级别的学习单。
一二年级学生主要以学习制作凉菜和简单的面制品为主。菜品由老师切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放入调料,搅拌、装盘;面食由老师提前和好面团,按组分配,教学生揉、搓、捏等技巧,学习制作简单的花枣馍造型。当然,上锅蒸熟的环节需由老师完成。三四年级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学习切菜,制作简单的家常小炒,如炒时蔬、西红柿炒鸡蛋等。五六年级学生适当增加烹饪难度,可以制作肉类菜品,如青椒肉丝、宫保鸡丁、清蒸大虾等,还可以学习包饺子、包包子等。学生还可以把烹饪“作品”带回家给父母品尝。
我们还把叠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与桌面、衣物收纳等,都搬进课堂,旨在利用课后服务,减轻家长负担,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能力。
二、优化教师团队,提高服务课程质量
在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中,有才能的在校教师虽然勇挑重担,但面对学生庞大的需求量显然还是不够的。此时此刻,家长是我们强有力的后盾,他们的参与不仅能帮助解决课后服务的师资难题,还能增进家庭的亲子交流。
社区公益服务是一门让学生认识自我与社会关系的生活力课程。教师可以作为组织者,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由社区工作人员作为主讲人安排课程。博物馆、科技馆、纪念展览馆里的讲解员更是专业的引导者。学生在这里不仅能了解历史、科技、文物知识,还能学习公共场所礼仪,边学边用。同时,学校将有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引进校内,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后服务课程的选择。
三、家委会深度参与,保障课后服务健康运行
家委会参与课后服务体系的运行管理,是学校与家长双方都喜闻乐见的管理模式。学校设有“政教中心”,是家委会参与课后服务管理工作的运行部门。中心主任为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负责人,副主任为家委会工作负责人。中心主任统筹策划课后服务课程,负责在校教师的课后服务项目,而剩余与家长、社区、公共场馆和课外培训机构的协调,都由“政教中心”副主任及其他家委会成员共同完成。副主任上交完成的协调项目,中心主任再与学校领导交流讨论其可行性。尤其是校外培训机构的引进,学校与家委会专门研讨了严格的引进与退出机制,保障学生的权益。课堂巡查、课后调研都有家委会参与其中,以保证所有课后服务课堂的安全与高效。
立足生活力的体系化课后服务工作,能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能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生活技能,这就达到了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
(本栏责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