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墙的凝望

2021-09-27 12:45李晓
红岩春秋 2021年9期
关键词:南门古城墙西门

李晓

大江日夜奔流,万州,一座城市的年轮是1800多年。

在万州南滨路郁郁葱葱的佳木掩映中,矗立着一段100余米长的青灰色古城墙。城墙之畔,是万州码头。这段古城墙,在簌簌而落的漫漫历史中,是三峡工程迁建的地面保护性文物。

沧桑厚重的古城墙,是万州人凝固的记忆。一道古城墙,也赓续着万州城的历史。

万州古城墙历史上位于东城苎溪河与长江交汇处左岸山坡上,南临浩淼长江,依山而建。古代万州,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时代的县城,只有一条土筑城墙环绕。到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州城扩建,沿江增筑一道土石结构的城墙。清朝时期,万州人再次用石头筑城,县志载曰:“周三里,为门五。”分别为东门、西门、南门、小南门、小西门五门,其中小南门、小西门是防不时之需所设的取水门。

清同治九年(1870年),一场大水几乎淹没了万州城,古城墙严重受损。当时小南门的城墙地基多处沉陷,东西南段的城墙坍塌达300多米,墙裂开100多米。洪水过后,万州人修复损毁城墙,复建工程历经四年。修复后的城墙高5米,厚3米,长700余米,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成为当时万州城一道壮观的风景线。

古代万州人临江修建城墙,主要用于对外防御。古城墙在历史前进的车轮中渐渐走到迟暮,万州迎来了马路、桥梁的时代。修建的环城路紧紧毗邻古城墙,从万安桥头经西门口、十字街、南门口,环绕万县老城江岸线。

历经岁月的风雨侵蚀后,万州古城墙在不断瘦身。由于年久失修,自然风化和倒塌的古城墙,在老万州人心里留下一声声叹息。到20世纪90年代,古城墙仅存150米左右。

2002年,三峡工程修建后的涛声从群山两岸隐隐而来,万州下半城即将被淹没在滔滔水下,古城墙也会处于175米水位线下。古城墙是万州人心里的宝,它的一砖一石被编号,实行保护性拆迁。

2014年5月,被拆除置放的古城墙砖石,沉睡12年后,再次舒展身子,来到南滨路边一个叫沱口的江岸安家了。古城墙复制迁建工程牵动了万州人柔软的心肠。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的市民王新生回忆,古城墙上是当年县城最繁华的环城路,古城墙下是包浆浸透的条石铺成的幽静小巷路。小巷里,穿梭着修锁、修伞、修锅、补鞋手艺人的身影,回响着叫卖吆喝凉粉、凉面的声音……

在王新生出版的一本手绘万州老城地图的书里,关于古城墙的记忆是最深的一部分。在复建古城墙的日子里,王新生常常来到施工现场,目光痴痴地望着古城墙的一砖一石转世再生。

万州古城墙的复建,按照原样搬迁、原样复建、整新如旧、以旧复旧的原则进行。复建时,根据保护拆除时的编号图逐一核对,核对正确后砌筑古城墙主体。在原来拆除的石块中,由于风化破裂造成的残缺,采用了加固剂加固石体,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体。对于部分机械切割的条石,外表光滑不能直接使用,而是通过第二次人工加工。

复建工程经历了半年时间,古城墙又气势恢弘地矗立在江水青青的万州南滨路边。古城墙主体建筑长110米,城墙高4.2米,复建的南大门长20米、高6.4米。南大门门楣上的雕刻采用浮雕技法,四周纹飾做工精巧细腻,是赏心悦目的建筑艺术品。

编辑/杨洋

猜你喜欢
南门古城墙西门
我的研学之旅
雪落西门
南门小巷
黄昏
一双特别的鞋子
做生肖鸡
紧张的亲子手工课
平遥古城墙
西门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