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莉萍 王芮
初秋时节,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龙兴村,一片片柑橘树枝繁叶茂,绿油油的果实挂满枝头,芳香弥漫山野。“新村民”陈方乾正在示范如何为挂果期的柑橘树浇水,村民唐仲辉在一旁认真学习。他信心满满地说:“在柑橘园学会为柑橘树施肥、剪枝后,自己也要发展柑橘。”
2019年底,牟坪镇实施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将产业发展较好的原龙兴村和产业发展较弱的原同兴村合并为现在的龙兴村。两村合并后,如何带动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宜宾市与四川大学合作,创新共建全省首个“城乡基层治理研究院”,重点开展治理课题研究,并在龙兴村启动试点工作,为基层善治注入新力量。
聚人才 带动收入“往上走”
“新村民”陈方乾,并不是龙兴村真正意义上的村民。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村里的招引企业——乾力农历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在城乡基层治理研究院的指导下,龙兴村积极创新基层治理举措,招募“新村民”10名,“乡村管家”43名,推动多元治理。
据了解,“新村民”以招引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主,在村党组织带领下,这些“新村民”利用业余时间,为村民传授实用技术,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通过带动,老百姓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更高了。”龙兴村党支部书记陈建秋介绍,原龙兴村招引了三角梅园林基地、柑橘基地、名贵花草种植、乡村旅游开发四家实体企业,产业兴旺了,劳动力却相对不足,而原同兴村则由于产业发展薄弱,富余劳动力多,村民想增收又苦于没技术。
“通过招募‘新村民,原同兴村那些原本不懂技术的村民,如今学会了实用技术,现在基本实现了就近务工,企业也解决了用工问题。”陈建秋说。
“新村民”带动产业发展,“乡村管家”则在基层自治中积极发挥着作用。2020年,龙兴村招募了43名“乡村管家”,由退伍軍人、志愿者等组成,成立了联合巡逻队、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乡贤理事会等,在推动村级服务下沉的同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治理。
原龙兴村与原同兴村之间有一条连接路多年未修通,原因是拿出土地的原龙兴村并不受益,大多数村民持反对意见。“由村党支部牵头,村民议事会、乡贤理事会开会协调,工作一下子就做通了。”陈建秋说,现在路修通了,生活方便了,村民们的心结也就解开了。
出“新”招 调动村民积极自治
“我认为,宅基地面积应该按照房屋滴水的面积来算”“安放天然气管道的沟渠是我们自己挖的,我建议这部分费用从安装费里扣除”……8月17日,在宜宾市叙州区樟海镇瓦房村村民议事会现场,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就关心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气氛热烈。
“以前,很多村民是不愿意来参加的,即便来了也很少发言。”瓦房村党总支书记张贵清说,以前村民们参与村级自治的意愿不高,伴随而来的就是村里的环境卫生差,农户对公益事业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多,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请客送礼之风盛行。
变化则要从樟海镇探索建立“一约五会”说起。2020年,樟海镇探索建立“一约五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老年协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瓦房村针对本村特点,修订村规民约,推动瓦房村移风易俗,提升群众素质,营造文明乡风。
“改善最明显的就是红白喜事不再大操大办。”张贵清介绍,新的村规民约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朗朗上口群众也容易记住,村民履约守约效果明显。此外,瓦房村还成立了村基层治理委员会,下设自治理事会、道德建设理事会、法治服务理事会等,探索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等融合治理的路径。
如今的瓦房村,矛盾纠纷明显减少,在张贵清看来,“一约五会”增强了村民的自治意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也越来越强。
矛盾少了,大家劲往一处使。如今瓦房村通过发展荔枝、桂圆、油樟、竹木等产业,2020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35元。瓦房村还被评为“省级卫生村”、省级“四好村”以及省级“六无”平安社区。
龙兴村、瓦房村的变化只是宜宾探索基层善治的缩影。近年来,宜宾市着眼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探索创新治理载体、治理机制、治理手段,推进实施村党组织领导下的“一约五会” “一村一辅警”等模式,全覆盖设置社治专干1794名,建立片区法律顾问制度,确保村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作者单位/秦莉萍 宜宾日报社;王芮 中共宜宾市委组织部) (本版供图/中共宜宾市委组织部) (责编/蒋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