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9-27 17:18赵静丽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19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赵静丽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产业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成为人才培养的新方向。本文对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从精准培养目标,合理布局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多元化实践教学4个方面优化计算机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9-0268-02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重中之重[1];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强调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工智能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2];2018年10月《习近平: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中再次强调,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3]。可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路径是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为持续保持技术先进性,需我国储备大量的AI人才。而目前高校毕业生与产业需求无法完全匹配,专业对口率不高,很多人工智能领域从业者,多属于半路出家,产业人才缺口尤为严峻[4]。从国外引进产业AI人才费用高,且数量很难达到一定规模,解决该问题的出路在于国内自己培养。因此,科学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本地化人工智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机科学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涉及面广、技术更新快、高精尖人才短缺。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更好地符合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发展需求,是目前承待解决的问题。

1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高校将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科学制定培养计划,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研究素质、工程素质、个性素质和领导素质。针对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将计算机硬件、软件相关课程与校内、校外实践实训有机结合,获取一定的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培养模式已经呈现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定位不精准、教学模式不先进、实践模式单一三个方面[5、6]。

1.1培养定位不精准

精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是科学制定培养方案的前提。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内容涉及面广,人才培养规划中包含了大量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课程门数多,学生学习任务过重,课程设置未充分考虑学生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另外,计算机技术更新快,与产业行业联系紧密,若未对开设课程深度调研、未与行业专家共同磋商课程安排,造成学生所学知识过时,严重制约学生后期个人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应融入新工科建设的思想,若未重视计算机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不利于学生利用多种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2教学模式不先进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灌输式”教学是计算机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统一模式授课,很难考虑学生个性化需求。灌输式上课模式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人工智能时代,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现代教学模式,是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1.3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重新定义人类知识和能力的价值,学习将不可避免地从学习知识转向培养能力。高校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然而,目前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生师比大、实践教学任务繁重等问题,且单一的实践教学模式不符合学业规划不同、职业发展差异的学生。为保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人才需求匹配,高校必须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2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精准培养目标,合理布局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重视能力培养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2.1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计算机专业归属工程教育范畴,应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考核标准设定培养目标,建立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根据学生职业规划不同,对应不同的毕业要求,如能够查阅文献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科研能力;能够胜任计算机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管理、运维等岗位工作。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精准定位培养目标是高校毕业生发展和就业的关键。课程设置应结合时代背景,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调整为必修课程,确保学生群体具有相关研究方向的专业知识,合理化设置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架构。课程内容兼顾到新工科建设要求,重视计算机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产出教育为理念进行培养方案的修订,培养出解决相关行业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人才培养要求,可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进行以下调整:一是一年级学生必修Python语言。利用Python语言简单,关注问题本身、支持庫成熟丰富等特点,使学生掌握编程思维和技巧,并通过上机实验为学生储备初步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二是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讲授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及时优化调整原课程内容,使之成为适合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学习的专业必修课;三是在高年级开设一些人工智能选修课程,为有志于从事人工智能方向学生提供平台。

2.2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应借助互联网资源,多途径获取知识及提升能力,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打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新环境、寻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新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建立学生为中心的产出导向教育新模式。依据学生各种能力表现衡量教学成果,利用“评价—反馈—改进”闭环机制,促进高校持续改进教学模式创新。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探讨
人工智能时代应对失业问题的策略
人工智能时代编辑工作核心算法初探
《人工智能时代》博弈不确定的未来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