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与乡村居民幸福感关系的实证研究

2021-09-27 16:52张燕李玲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乡村旅游

张燕 李玲

摘要 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却蕴涵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旅游业是惠及民生的“幸福产业”,旅游业发展助力南疆脱贫攻坚。为探究旅游发展与乡村居民幸福感的关系,以泽普金湖杨长寿村为案例地进行问卷调查(N=94),基于居民感知视角采用有序Logit模型,考察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居民幸福感外部因素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是乡村居民幸福感的外部影响因素,旅游发展获益感知显著影响居民幸福感,且社会公平在旅游发展获益感知与居民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解答“旅游发展如何影响乡村居民幸福感”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民族社区;乡村旅游;居民感知;主观幸福感;有序Logit模型

中图分类号 F 3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8-0135-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8.03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Rural ResidentsHappiness—Taking Zepu Jin Populus Longevity Village as an Example

ZHANG Yan,Li Ling

(School of Tourism,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01)

Abstract Southern Xinjiang lags behind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it has rich tourism resources, so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Southern Xinjiang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become rich.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rural residents happines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 N = 94 ) was conducted in Zepu Jin Populus Longevity Village.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residents perception, the ordered Logit model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external factors of rural residents well-being in the context of tourism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nomic, socio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ourism are the external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residents happiness. Tourism development benefit percep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residents happiness, and social justice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cep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benefit and residents' happiness.  The results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how tourism development affects rural residents happiness, and hav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Key words Ethnic community;Rural tourism;Resident perception;Subjective well-being;The ordered Logit model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61117)。

作者简介 张燕(1995—),女,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区旅游。*通信作者,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乡村振兴及社区旅游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2-03;修回日期 2021-03-02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此时突发的新冠疫情是对按时实现全面脱贫的重要考验。南疆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之一,是新疆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南疆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但是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扶贫”是南疆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幸福生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报告均提到要为人民谋幸福,提升幸福感既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目标,也是党和政府未来的第一要务[1]。旅游业应是“幸福产业”,游客因“行走”而快乐已是社会共识,但是旅游发展能否提升目的地居民幸福感尚待考证。旅游业对目的地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各方面均会产生影响。一方面,居民通过加强经济活动、升级娱乐设施、组织节日、开设餐馆、振兴当地文化和投资环境基础设施等方式从旅游中受益;另一方面,旅游可能会增加生活成本,造成噪音污染、拥挤、交通、乞讨和犯罪问题,破坏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并导致环境退化[2]。旅游是否改善了目的地居民生活虽已有研究,但并未达成一致的结论。目的地居民的心理感受直接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只有目的地居民切实体会到旅游业发展為其带来的实质性利益和幸福感受时,才会进一步支持和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3]。探究旅游发展和居民幸福感的关系,对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所以该研究的重点是厘清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居民幸福感外部因素的影响机理。

为了从更全面的角度衡量旅游业对目的地居民福祉的影响,近来学者开始讨论旅游业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各种表现形式,如居民幸福感。旅游发展能否提升旅游目的地居民幸福感,从理论上讲是可以的,然而,作为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居民的幸福感是复杂多变的。旅游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包括个人收入、环境质量和社会发展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幸福感。旅游发展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已经受到学者的关注,然而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居民幸福感外部因素的影响机理研究较少。

泽普县属于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泽普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是南疆唯一一家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家5A级景区,长寿民俗文化村是金湖杨景区里的古朴村落,是以长寿而闻名,因旅游而发展的南疆村庄。该研究以泽普金湖杨长寿村为案例地,从旅游发展视角探究影响乡村居民幸福感的外部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如何有效控制旅游影响提升乡村居民幸福感。

1 研究概况

1.1 居民幸福感的内涵

幸福这个词有多层内涵。在古典哲学中,它通常被用作一个涵盖美好生活各个方面的术语;社会科学家越来越多地使用“幸福”作为主观生活愉悦感受的同义词,在心理学领域它被称为主观幸福感;而经济学家称之为“效用”体验。简单地说,幸福就是人的重大需要和欲望得以满足。居民幸福感是居民的一种主观感受,是由其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以及需求、价值、情感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有关快乐和满足的积极的心理体验[3]。

1.2 居民幸福感的测度

在对居民幸福感的测度上,以往文献主要采用了主观幸福感测量居民对幸福的感知。不同学者对幸福感的测量不尽相同,有的从整体幸福感出发,多方面、多维度地测量幸福[5];有的通过分析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来测量居民的主观幸福[6-8];还有的通过对居民情绪评价来测量幸福[9]。居民幸福感由认知部分和情感部分组成,认知部分即居民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情感部分包括居民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该研究将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相结合,以生活满意度和情绪情感测量居民幸福感。

1.3 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目前,许多学者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研究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素。

1.3.1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经济状况、社会支持、文化因素、环境因素4个部分。①经济状况。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满意度,进而提升居民幸福感[10],不过旅游发展可能引起居民收入不稳定的风险,甚至拉大贫富差距[11]。②社会支持。人们的生活起居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娱乐设施,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便利和保障,使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有所提升[12-13]。③文化因素。文化价值观是社会资本的组成部分,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居民的自我认同和情感交流,使得居民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更有感情,从而提升幸福感[14]。④环境因素。经济的发展使得居民日益关注环境和生态问题,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健康密切相关。居民认为环境因素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其关注度也持续增加[15]。居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良好的环境质量会使人感到身心愉悦,随之提高居民的幸福感[16]。

1.3.2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居民自身的特性和人口统计因素。①人格和态度。人格特质对居民幸福感有较大影响,外向型与主观幸福所呈现的关系是正相关,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所呈现的关系是负相关[17]。居民对待世界的态度也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产生。认知方式因人而异,用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人生会减少内心的纠结和挣扎。②人口统计因素。每個人对幸福的定义和标准不同,它与个人需求、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都影响人的幸福感知。一旦乡村社区成为旅游目的地,旅游的发展就会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改变居民生活并影响其幸福感。居民幸福感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乡村旅游发展都至关重要,但是很少有研究从居民感知的视角研究乡村旅游发展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18]。

2 旅游发展与居民幸福感关系模型构建

2.1 理论基础:溢出理论

居民主观幸福感和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满意度在文献中往往交互使用。已有研究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讨,基于溢出理论探究居民生活满意度形成机制的研究最为常见[19]。自下而上溢出理论的基本前提是,生活满意度与生活所有领域和子领域的满意度在功能上相关。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由生活领域满意度(如对社区、家庭、工作、社会生活、健康等的满意度)溢出形成,对特定生活领域(如社会生活)的满意度反过来又受到该领域较低层次生活关注的影响(如旅游对社区社会活动的影响感知),即旅游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旅游在物质生活、社区生活、情感生活、健康安全等特定生活领域的影响评价而产生间接影响。

2.2 研究假设

2.2.1 旅游发展与居民幸福感。

(1)旅游积极影响感知。旅游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得越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就越多,幸福感也就越高[20-21]。旅游发展完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工作和生活,使居民在医疗卫生、教育、养老保险等方面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从而提升幸福感。旅游会使居民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当地传统习俗的传承,进而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优美的环境使人们心旷神怡,幸福感倍增。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1(H 1):旅游正面影响(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感知越强,居民幸福感越高。

(2)旅游消极影响感知。旅游发展也给旅游目的地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交通拥挤、社会治安案件增多、传统文化遭到破坏。同时,随着旅游经济的增长,贫富两极化现象也逐渐增多,加之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居民的幸福感有所下降。若是旅游发展过程中不注重可持续发展,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居民每天生活在“满目疮痍”的自然环境中,人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幸福感更是荡然无存。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2(H 2):旅游负面影响(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感知越强,居民幸福感越低。

(3)旅游发展获益。旅游发展获益是居民对旅游发展影响感知的综合评价。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旅游地居民若从旅游发展中获益,则会积极地投入到旅游发展中去,享受旅游带来的幸福生活;如果居民没有从旅游发展中得到与自己所付出的成本相对应的利益,没有从旅游发展中感受到幸福,那么他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则会变得消极。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3(H 3):旅游发展获益显著正向影响居民幸福感。

2.2.2 社会公平的中介作用。公平是为了实现公正的交换关系而对成本和收益的分配。因此公平感知是对成本和收益比较之后的主观评价。不可避免的,随着旅游发展贫富差距也会不断拉大。在贫富差距较大的背景下,人们会对收入现状产生不公平感,而居民收入公平的感知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22]。迈克洛斯的多重差异理论认为,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认知不是基于某生活领域得到改善,而是基于与过去、与他人之间的比较差距[23]。在实地调研时,居民经常会对照过去的生活状况或附近社区居民的生活,如果人们认为自己在收入、地位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和他人同等的对待,那么他们心中就会相对有平衡感,内心会更加平和,对生活的满意度会相对地提高,幸福也会有所增强。反之,如果居民认为社会不公平,那么他们则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映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哪怕他们生活质量很高,也不会产生相应程度的幸福。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4(H 4):社会公平在旅游发展获益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2.3 研究方法

居民对幸福感的主观评价是一个有序变量,且数据满足有序Logit模型的假设,它在实际操作中无法直接测量,加之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所以选用有序Logit模型[24]。

因变量y表示居民幸福感,因为它是主观变量,故引入潜在变量y i*回归方程的表达式为:

y i*=α 0+α 1x 1+α 2x 2+…+α ix i

=xα+ε i(i=1,2,3,…,n)(1)

式中,i代表观测数值,α代表待估计的参数变量值,ε i为随机干扰项。实际观测到的居民幸福感评价为y,y为潜变量y i*的对应关系如下:

y=1,当y i*≤β 1

2,当β 1

3,当β 2

4,当β 3

5,当β 4

式中,y是居民幸福感,其取值为多元有序离散变量,1~5表示非常不幸福到非常幸福的5个层次,β i是临界值,当y i*低于β 1时,居民主观表达为非常不幸福,以此类推。

将研究模型的回归方程设定为:

lnp(y≤j)p(y≥j)=nk=0δ ix i+φTI+γ j(3)

式中,j=1,2,3,4,5,表示李克特量表中居民幸福感评价;p为概率;TI为核心解释变量旅游影响感知;φ为TI的回归系数,表示旅游影响感知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方向,如果φ显著,则表示旅游影响感知对于居民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x i为控制变量指标;δ i为x i的回归系数,表示解释变量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方向;γ j为模型的截距参数。

3 旅游发展与居民幸福感关系实证分析——以泽普金湖杨长寿村为例

3.1 研究对象

泽普县处于新疆喀什地区西南部(图1)。泽普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泽普县西南36 km外的亚斯墩林场附近,2003年金湖杨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亚斯墩林场属于泽普县的国营林场,金湖杨是亚斯墩林场的一个大队。长寿村是景区里的古朴村落,有86户居民共386人,其中98%是维吾尔族,2%是汉族。在金湖杨尚未被开发为景区之前,村民的收入基本来源于务农和林场的补贴。发展旅游以来,居民们在景区内开“农家乐”,销售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等,从事旅游相关活动,在家门口就能工作,靠自己的劳动致富。截至2017年,在金湖杨旅游发展的带动下,每家带动就业3~6人,有75户126人实现就业,占总户数的87%;家中有小汽车的有56户,占总户数的65%。

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有20个左右,其中最年长的阿吾孜·阿迪力老人今年已有93岁高龄。平时这些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有劳动能力的还在景区赶马车,农忙的时候下地帮忙干农活。这些老人常年劳作,心态乐观积极,可能是老人长寿的主要原因[25]。

3.2 访谈和问卷设计

3.2.1 访谈设计。首先采用半开放式访谈了解金湖杨景区居民参与旅游情况,对旅游发展的感知(圖2)。景区内居民参与旅游的方式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景区上班,例如开区间车、赶马车、当保安,酒店工作人员等。另一种则是自己参与旅游经营工作,办“农家乐”、开商店、开手工艺品作坊等。此次访谈共选取了10户人家,为了保证访谈的可靠性,访谈对象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在景区上班的居民3家,自己参与旅游经营的居民3家,未参与旅游发展的居民3家;为了解旅游发展与长寿村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选择了长寿村中最长寿的老人——93岁的阿吾孜·阿迪力一家作为访谈对象。

3.2.2 问卷设计及变量定义。由于泽普金湖杨景区内的居民大部分是维吾尔族,考虑到大部分居民可能汉语水平较差,无法理解问卷内容,故准备了汉语和维吾尔语两个版本的问卷。为方便居民理解,将问卷的部分内容用更简洁易懂的语句代替,再翻译成维吾尔语。问卷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人口统计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健康状况等。第二部分为旅游态度量表,基于访谈结果和已有文献确定测量旅游发展积极感知和消极感知测项,旅游获益采用单一测项“我从旅游发展中获益”。第三部分为主观幸福感量表,从认知、情感两个维度来测量。认知维度用生活满意度“我对生活感到满意”单一题项;情感维度由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构成。另外社会公平采用单一测项 “总的来说您认为当今社会公不公平”。问卷变量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来测量,包含“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5个选项,分别赋值为1~5。

3.3 数据收集

由于疫情原因,访谈和问卷发放从2020年3月17日持续到4月9日。景区内居民86户,共386人,以小孩和老人居多;三四月正值春耕时节很多人在田间劳作,加上居民文化水平限制增加了调研难度。为了确保問卷的有效性,问卷调查保证每家每户都有人填写问卷,发放对象排除了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和文盲群体。共发放问卷97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为97%。问卷数量约占居民总人数的25%,在填写过程中都是一对一甚至多对一,从而保证了问卷的质量。

4 计量结果与分析

4.1 旅游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运用有序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使用SPSS 22.0软件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回归结果表明,旅游积极、消极影响感知,旅游发展获益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显著。其中积极影响的系数为2.531,旅游积极影响感知显著提升居民幸福感。通过访谈可知,金湖杨购买养老保险的居民较少,大部分年轻人没有养老保险。表示“我没有(养老保险),老人才有”,而旅游发展使居民养老保险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使居民的幸福感得到提升;金湖杨的居民世代生活在“天然公园”中,具有淳朴的生态观,早已经把“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生态观念融合到日常生活中,认为“野生动物本来就在这里生活,我们应该和谐共处”“我们从来没想过破坏”。旅游发展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居民表示“旅游发展之后,大家更加保护环境”。旅游消极影响系数为-1.879,访谈中发现部分居民认为旅游发展带来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认为“有的人就想着赚钱”。

旅游发展获益的影响系数为0.404,从访谈中得知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持有不同的态度,根据社会交换理论,这与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程度和是否在旅游中获益有很大关系,在旅游发展中获益的家庭普遍都认为旅游发展没有拉大贫富差距,表示“没有,大家都挣钱了”“家家户户都富了”“挣多挣少都一样,钱够用身体健康就行”“有的人家里挣得钱多,开的小汽车,我们家只有电动车,我们家还是要好好努力”;没有参与到旅游发展的居民的态度则有些消极,表示“他们从游客那里挣了很多钱,我们家没有挣上钱”。

从其他变量看,居民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和居住年限对居民幸福存在显著性影响: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居民幸福感高于其他文化程度的居民;从事旅游经营工作的居民随着旅游发展幸福感反而降低,这可能和淡季收入减少有一定关系。

4.2 中介作用的检验

检验中介效应时以往研究普遍使用的方法是逐步回归法,而以Sobel检验作为逐步回归方法的补充。但目前Bootstrap法检验逐渐取代逐步回归法,其检验结果更加精确,是中介效应检验时更受认可的方法。研究运用Bootstrap方法使用Process程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以年龄、收入来源、健康和居住时间作为协变量,TI代表旅游发展获益,FA代表社会公平,HAP代表居民幸福感。分析结果为:直接效应为TI→HAP,直接效应为0.121,直接效应置信区间为(0.002,0.242),间接效应量为0.283,间接效应为TI→FA→HAP,间接效应置信区间为(0.101,0.534)。

旅游发展获益对居民幸福感影响中,社会公平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没有包含0(LLCI= 0.101,ULCI=0.534),表明社会公平的中介效应显著,且中介效应大小为0.283;旅游发展获益对居民幸福感的直接影响效应检验结果没有包含0(LLCI=0.002,ULCI=0.242),且直接效应大小为0.121,表明社会公平部分中介了旅游发展获益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Process程序也可以生成Sobel检验结果。社会公平对旅游发展获益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为:旅游发展获益通过社会公平对居民幸福感的间接影响效应为0.283,Z=4.689,P<0.01。研究结果支持了假设4,即社会公平在旅游发展获益与居民幸福感之间有中介作用。

4 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对策分析

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为凸显乡村旅游扶贫的引领作用,应将提升居民幸福感纳入旅游发展规划中,实现居民幸福与旅游发展的共赢。

4.1 经济方面

4.1.1 加深居民旅游参与程度,带领全村走向幸福。旅游发展虽然使大部分居民都得到了益处,但是仍有部分居民未感受到旅游发展的好处。因此,要构建居民深入参与旅游发展的平台,增加居民就业岗位,让居民们都从旅游发展中获益,走向致富的幸福之路。让旅游发展“雨露均沾”,惠及长寿村每家每户,缩小贫富差距,让居民公平地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福利,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4.1.2 丰富居民旅游参与方式,夯实居民幸福基础。长寿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方式主要是“农家乐”或者开商店销售干果等特产,形式比较单一。虽然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意识和积极性很强,但是通过旅游增收的方式就那么几种,没办法满足居民的需求。因此要丰富居民参与旅游的方式,拓宽居民增收的渠道,夯实居民幸福的物质基础。

4.1.3 规范旅游经营、提升服务质量,练就掌握幸福的能力。随着金湖杨旅游的发展,长寿村的居民纷纷参与到旅游经营中。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缺乏专业知识,服务水平较低。人岗不匹配可能导致服务质量低下,居民也很难在自己的岗位上获得成就感。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奖惩制度,规范旅游经营以及加强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培训不仅有利于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还能提升居民的个人能力,使得他从工作中得到认可和尊重,进而提升幸福感。

4.2 社会文化方面

4.2.1 引导居民树立正确旅游发展观,构建和谐的旅游发展环境。长寿村民风淳朴,居民们热情善良,白天去地里干农活甚至都不锁门。但是旅游发展给当地带来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比如部分居民唯利是图,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的幸福感。要积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旅游发展观:发展旅游不仅仅是为了增收,还要传承和发扬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体验到家乡的魅力。努力构建和谐的旅游发展环境,让居民更加幸福地参与到旅游发展中去。

4.2.2 挖掘幸福的长寿文化,开发相关旅游产品。长寿村是泽普县打造长寿健康、休闲养生的“长寿文化胜地”示范区,长寿老人的长寿秘诀和幸福的奥秘可以提炼成长寿文化供大家深挖和学习。打造和宣传长寿文化不仅能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感,还可以开发一系列旅游产品,增加金湖杨的旅游吸引力。

4.2.3 完善公共服务,打造宜居宜游的旅游目的地。调研时发现,发往金湖杨景区的公交车班次不固定,往返景区的交通不是很便利。长寿村没有医院,也没有诊所和药店,居民看病基本都是去隔壁的乡镇或者去县医院。另外,村民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养老保险,可见当地的社会保障不是很到位。完善公共服务不仅能让居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也给游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有利于打造宜居宜游的旅游目的地。

4.3 环境方面

4.3.1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旅游发展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给居民提供了优美的环境,使居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还有利于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监管,制定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3.2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发挥旅游生态优势。尽管金湖杨的生态环境保护得较好,也不能因此放松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游客和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金湖杨的旅游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 陳刚,李树.政府如何能够让人幸福?——政府质量影响居民幸福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2(8):55-67.

[2] KIM K,UYSAL M,SIRGY M J.How does tourism in a community impac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ommunity residents?[J].Tourism management,2013,36:527-540.

[3] 景秀艳,TYRRELL T J.旅游发展与社区居民幸福之关联:基于泰宁县三个旅游社区的实证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0(1):79-83.

[4] 张俊,程励.旅游发展与居民幸福: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J].旅游学刊,2019,34(8):12-24.

[5] 赵振斌,朱文婷.西部民族旅游社区女性幸福感人群差异:以四川桃坪羌寨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1):57-63.

[6] 王垚,年猛.中国民族地区居民幸福感研究:以新疆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37(11):69-75.

[7] 陈浩彬,苗元江.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研究,2012,5(4):46-52.

[8] IVLEVS A.Happy hosts? International tourist arrivals and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Europe[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17,56(5):599-612.

[9] CHI C G Q,CAI R Y,LI Y F.Factors influencing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at World Heritage Sites[J].Tourism management,2017,63:209-222.

[10] 胡亮梓,谭益民,张双全,等.集体林区生态旅游发展与居民幸福感的研究:以常宁市塔山乡西江村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34(4):121-124.

[11]

于伟,张鹏,李雪丽.旅游的幸福增进效应:来自CGSS2015的经验证据[J].旅游科学,2019,33(1):71-83.

[12] 樊胜岳,王曲元.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评价[J].甘肃社会科学,2009(3):74-78.

[13] 徐秀美.基于农牧民幸福感与满意度的西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绩效评价[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5,27(1):1-9,21.

[14] 高园.旅游目的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外在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实证调查[J].生态经济,2012,28(11):86-90.

[15] 崔巍.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时代演变[J].经济问题,2019(10):19-25.

[16] 罗心慧,周晨.环境质量、环境认知与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2013)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35(2):55-62,104.

[17] GURSOY D,KENDALL K W.Hosting mega events:Modeling Locals Suppor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33(3):603-623.

[18] NAWIJN J,MITAS O.Resident attitudes to tourism and their effec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case of Palma de Mallorca[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12,51(5):531-541.

[19] 粟路军,唐彬礼.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研究回顾与未来展望[J].旅游学刊,2020,35(6):78-95.

[20] 叶小青.民族旅游社区居民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以浙江畲族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6):38-43.

[21] 时吉光.基于乡村居民幸福感视角的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0):164-165,186.

[22] 黄婷婷,刘莉倩,王大华,等.经济地位和计量地位:社会地位比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年龄差异[J].心理学报,2016,48(9):1163-1174.

[23] 梁增贤.旅游地社区居民生活质量评估——检验多重差异理论的适用性[J].旅游学刊,2018,33(2):38-47.

[24] 葛传路,梁虎,牛晓冬.贫困代际传递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机制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34(12):58-66.

[25] 王舒媛,白凯.西安回坊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依恋与幸福感[J].旅游学刊,2017,32(10):12-27.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乡村旅游
关于体育参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