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型”音乐教学模式设计

2021-09-27 15:25邹颖
天津教育·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摘  要】在21世纪,人们开始重视且提倡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开展音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赏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审美型音乐教育模式的优势,然后详细分析审美型音乐教学模式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审美型音乐;教学模式;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7-0131-02

On the Design of "Aesthetic" Music Teaching Mode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in Hebei District, Tianjin,China) ZOU Ying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people bega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advocate quality education for students. Carrying out music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high-level appreciation ability and enhancing students' aesthetic concepts. In this regard,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aesthetic music education model, and then analyzes the design strategy of the aesthetic music education model in detail.

【Keywords】Aesthetic music; Teaching mode; Quality education

一、審美型音乐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力

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力,指的是学生可以准确全面地理解音乐语言,同时拥有对音乐的感觉以及知觉能力,这项能力是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前提。拥有音乐感知能力,学生能够对音乐和它的形式等内容产生大致印象,这种能力的主要特点为可以全面地感受以及认知一些音乐的表现形式,对音乐产生直接印象。例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首音乐的主题,要求学生对音乐的主题材料进行感知,感知结束后,进行演唱。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基础音乐知识以及音准等乐理。音乐感觉能力指的是人们通过自身的听觉器官,对音乐的音色等内容进行辨别的一种能力。学生若想建立良好的审美观念以及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就要具备审美感知能力,只有掌握这项能力后,才可以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对音乐美产生感悟。音色、音乐节奏等乐曲要求,也会给乐曲的表现带来一些影响。只有全面和正确地分析乐曲,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乐曲,推动学生自身的审美感知能力不断进步。

(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想象能力

想象以及联想是通过乐曲感知以及情感感悟对生活和意境进行想象,其能够使学生更准确以及形象地理解音乐。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音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思维,实现和文化课程协同的目标。音乐能够让学生产生想象的主要原因是,它具有特殊功能以及其自身的美学特征。人们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被音乐中的各种形象感染以及陶醉,诱发对美的想象和联想。

二、审美型音乐教学模式的设计策略

(一)歌唱教学方面,运用审美型教学模式

俗话说得好,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每个人心中的音乐都不同。对于处于启蒙时期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接受适当的音乐教学,能够为他们今后学习、工作带来一些有利影响,并且在学习的同时身体和心理也能够得到放松,所以,对小学阶段学生开展音乐教育十分关键。而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基础教学内容之一,教学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运用自身的声音去唱出动听的歌曲。每首歌自身的创作背景各不相同,表达的感情也各不相同。因此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了解各种不同的故事。

例如,在针对《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这首歌曲,然后带领学生演唱这首歌曲,且让学生思考歌曲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作者哪些感情。最后,由教师为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完善,让学生明白歌曲主要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感受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更深一层地感受音乐,使其透彻地理解音乐中的美,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为学生传授歌唱技能,针对这首歌曲开展技能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感受歌唱姿势的美、呼吸发声的美等,将这些音乐美的形式为学生充分展示出来,还可以采用自己演唱一句,停下来让学生思考演唱某句歌词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运用哪些技巧。通过分句为学生讲解演唱技巧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透彻地掌握各种演唱技巧。当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首歌曲,要求学生针对这首歌曲开展歌唱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各种演唱技巧的美,体现音乐美的形式,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平,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保持优美的姿势、正确自然的发声以及吐字清楚,提升学生的演唱质量。

(二)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帮助学生养成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进行创造的基础。音乐审美想象能力可以给学生带来审美方面的享受,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开展审美想象的同时,能够使自身的审美想象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譬如,在针对《小动物唱歌》这首歌曲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并设计精美的教学课件,其中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的教学内容,在课件中加入小狗、大象、老虎等动物的图片,并配上这些动物的叫声。在课堂教学时,为学生播放这个课件,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学生观看的同时,教师可以进行同步教学,将有声有图的音乐转变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认真感受优美的音乐,看着各种可爱的小动物,体会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表情,沉浸在教师塑造的美好场景中。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自己可以成为一只动物,最想成为哪种动物,为什么想成为这种动物?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能够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以及动物的可爱,让学生产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随之建立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实现以美育人的目标。

(三)营造条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一种能够体现人们情感的艺术形式。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表现意识,让学生明白应该表现自己,这已经成为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教学目标。在帮助学生建立审美表现能力时,教师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调动学生自身的表现欲望,肯定以及鼓励学生的进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表现得到他人认同后的自豪感以及审美愉快感,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想要表现以及敢于表现。例如,在针对《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开展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学习欢快節奏的音乐,让学生好像真正看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小学生性格比较活泼,十分喜欢各种玩具以及有趣的事物,极易产生行为方面的冲动。学生感受不同,认知不同,因此表现也各不相同,一个个可爱的“洋娃娃”和“小熊”就这样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学生看到这个场景后,能够强化自身的表现欲望,提升展现自身的积极性,进而促使自身审美表现能力得以进步。

(四)加强引导,对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进行培养

审美创造能力是创造能力的一个构成部分。创造能力是小学阶段音乐学科教学中一项十分关键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借助歌唱等各种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每项音乐活动中展现出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举个例子,在针对《老鼠和大象》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每三名学生分为一组,分别扮演花猫、老鼠以及大象,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歌曲内容,鼓励且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创造,使歌曲的内容更加丰富。在开展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一名学生扮演多种动物,让学生真实地表现出老鼠看见花猫的害怕之情,以及大象走过广场的表情。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每种动物都有哪些特点等。通过表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借助自身的创造能力展示对歌曲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充分展现出自身的审美水平,感受音乐美。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学,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审美型音乐教学模式,使该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榕静.审美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高效-灵动"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0(06).

作者简介:邹颖(1972.9-),女,汉族,天津人,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