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英
为生产出优质、高产、易销的蔬菜,提高蔬菜种植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内黄县以“整合资源力量、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为己任,对蔬菜产业化发展的路子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摸索出适宜本地蔬菜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一、健全机构,完善职能,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优势
(一)健全合作社运行机制
按照蔬菜品种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整合农民土地。为了利于管理,大多整合成连片土地6.67 hm2以上,并打造成示范合作社。合作社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选举成立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机构。根据合作社的性质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定合作社章程,确立合作社宗旨及职能,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如由会员代表大会制定《会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制度》《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等,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发挥合作社桥梁作用
按照“合作社+协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负责对农户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凡重大事项,由会员代表大会投票表决,依法维护会员的权益,及时发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着力构建“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体系。帮助困难会员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帮助会员处理各类纠纷。合作社根据情况向会员安排生产经营任务,根据会员销售的产品、产量、质量等实行二次返利,使会员得到了最大的利益。
二、科技示范,品种更新,提高蔬菜知名度和竞争力
(一)全力打造无公害蔬菜生产合作社,推广配套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
内黄县积极向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进行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生产出的无公害蔬菜绿色、生态,营养丰富,深受城乡居民及经销商的青睐。除满足本地需要以外,还销往郑州、济南、石家庄等地。
(二)蔬菜种植过程中合理施药
内黄县农业部门通过对有机磷类、抗生素类、植物源农药30多种活性杀虫剂进行大量的筛选试验、配方优选试验,遴选和配制出安全、高效、无毒的杀虫剂,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编辑出《无公害蔬菜实用高产技术》科技宣传册,组织技术推广培训班,印发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资料,为示范推广合作社菜农制作光盘。菜农按规程、规范操作,既保护生态环境,降低防治成本,生产的蔬菜又能达到无公害蔬菜标准。
(三)实施蔬菜标准化生产
内黄县农业部门充分宣传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为保证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和提高效益,合作社制定了《蔬菜生产技术规范》《蔬菜标准化实施办法》《无公害蔬菜生产资料供应制度》和《合作社会员互助制度》,对蔬菜生产实行“从地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进行规范化运作、标准化控制,兼顾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各方面的利益。以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为最高目的,按照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则,对蔬菜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
三、强化培训,规范管理,引领农民踏上致富路
(一)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合作社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要求,积极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实用生产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科技培训班,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发放“明白纸”、外出参观,利用科普日、科技周、科普之春(夏、秋、冬)及送科技进村入户等,发放科普图书资料,提供蔬菜病虫害防治和科技信息,按照不同季节、不同农时把新型农药、化肥的使用技术印成科技资料发放下去,为科学技术推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通过推广、普及蔬菜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使会员的种植和管理技术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二)规范服务,为农民搭起致富桥
合作社始终把服务广大会员和群众当作第一责任。充分发挥与各技术部门建立的联系,积极在全镇广泛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普及。3年来,合作社通过各种途径,积极筹措研究,为会员提供从播种、育苗、移栽、生育、捂棚等关键技术环节的技术指导,将无公害蔬菜生产落实到蔬菜生产基础较好、面积较大且相互连接成片的村,将会员试验引种成功的新品种进行推广。
(三)强化管理,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
合作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完善合作社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合作社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做到合作社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行民主管理,每年定期召开会员代表会,总结工作经驗,制定工作计划。围绕“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有计划开展合作社的各项科普工作,增强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更多的农户享受科普惠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