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涝灾害后秋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应对措施

2021-09-27 12:29柴春莉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根腐病田间灾害

柴春莉

7—8月,河南省易出现降雨灾害天气,很容易造成部分地区秋作物田间积水较多,雨后高温高湿还将导致病虫害发生一些新变化、新特点。各地应因地制宜,分区域、分作物、分灾情进行科学应对,尽量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一、雨后秋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

雨涝灾害后,田间积水多、湿度大,玉米、花生、蔬菜等秋作物田间长势弱,抵抗力降低,有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首先,雨涝灾害后由于田间湿度大,根部受害,养分运输受阻,将加重玉米茎腐病和叶斑类病,花生白绢病、茎腐病、根腐病和褐斑病,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各类蔬菜疫病、茎基腐病、青枯病和根腐病等多种根茎部和叶部病害的发生程度。其次,高温高湿天气对玉米螟、桃蛀螟、棉铃虫、甜菜夜蛾、水稻二化螟等害虫产卵繁殖有利。再次,强对流天气有利于草地贪夜蛾、黏虫、水稻“两迁”害虫等迁飞性害虫迁入、降落,局部突发成灾的风险增加。最后,如出现台风天气且波及影响河南省区域较大,有可能将玉米南方锈病传入河南省并在部分地区造成危害。

二、防控应对措施

(一)强化病虫监测

有关部门增加田间调查频率,全面掌握病虫害发生新动态、新特点,各地应加强专家分析会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明确防控工作重点,分区域、分作物、分灾情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技术方案,切实抓好落实。

(二)實施科学防控

大雨、泥沙、渍涝等易造成作物植株受伤,抗性变弱,病原菌容易从伤口侵入,加重病害发生。各地要在排涝除湿、中耕松土,喷施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免疫诱抗或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增强作物抗性的基础上,根据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及时喷洒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杀菌剂,控制危害,减轻损失。如针对玉米褐斑病、小斑病、纹枯病、锈病等真菌病害,可选用多菌灵、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治。对于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等迁飞性害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推荐用药进行防治。对蔬菜病害,雨后及时喷施代森锰锌、百菌清、代森锌等保护性杀菌剂预防病害的发生。针对渍水后蔬菜疫病、茎基腐病、青枯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高发态势,及时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恶霉灵等药剂进行灌根或泼浇处理。对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等叶果类病害,可在发病初期,喷施霜霉威、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药剂进行防治,用药时要注意交替用药和用药安全间隔期。

(三)选择高效药械

灾后田间积水较多、土壤湿度较大,不适宜人工和大型机械下田作业,可选用植保无人机喷洒作业,每667 m2喷液量≥1.5 L,并在药液中添加植物油类、有机硅类和聚合物类的沉降剂、抗蒸发剂等适宜飞防的助剂。较干燥的田块大面积作业可选用地面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每667 m2喷液量一般控制在10~15 L;小面积作业可采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每667 m2喷液量一般控制在15 L左右,以确保防控效果。

三、注意事项

(一)搞好技术指导

各地要采用网络、电视、报纸、微信等多种形式做好技术宣传,关键时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

(二)做到安全生产

高温高湿天气田间施药容易发生中暑和中毒事故,要提醒农民和作业人员注意穿戴好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做好施药安全防护,杜绝生产性中毒事故发生。

秋作物生长期短,雨涝灾害对受灾地区秋作物影响较大,搞好病虫害防控,对减少灾害损失,确保秋粮丰收具有特殊意义。各级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压实责任,加大防控力度,把秋季农业生产损失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根腐病田间灾害
不同药剂对青稞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评价
田间
田间学农忙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灾害肆虐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旅行的收获
田间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