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鑫
(甘肃公路航空旅游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近年来,公路产业快速发展,我国机动车辆数量持续增长,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升高。为提升道路安全性,保障国民出行安全,高等级公路建设期间应着重关注安全设施的应用效果。因此,在设计中增强各安全设施的应用有效性,是现有设计方案的难点。本文结合创新设计方案,优化配置各类设施的应用场景,并使用GIS技术整合安全设施的养护过程,帮助设施发挥出更高水平的安全防护能力。
安全设施应具备实用性原则,比如桥梁设施的设计目标是为疏散人流,为行人提供高效穿越公路的安全方式,并有效搭建出城市立体空间。安全设施需要具备设计上的生态性原则,安全设施在公路上可起到指示性作用,设计期间应至少满足公路设计需求,并在创新技术基础上结合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将设施有机融入自然,完成生态化设计。安全设施不管采用何种设计方案需要保持科学性原则,安全设施设计初衷是为保证公路行人行车安全,所以设计方案应在人体工程学视角下展开。例如,设计照明设施应帮助驾驶员看清路况,该类设施的色温、成本、环保指数等因素便是该设施的主要设计内容。
安全设施最主要的建设目标是保证公路行车安全,对安全设施进行高水平设计,可增强现有交通产业运行能力,并在安全规范的标准性指导下,充分提高交通产业效益,优化现有交通产业发展状态。另外,设置安全设施还可优化交通公路环境,驾驶员疲劳驾驶将会导致公路行车隐患,在行车中由安全设施带来的视觉、感官冲击,促进驾驶员调整现有行车状态,保障行车安全。
(1)安全护栏。
高等级公路设计方案会针对悬崖等高危地段,加设路侧护栏设施,由此可避免高速行车冲出车道的问题,在排水沟等区域也可借用护栏设施进行有效防护。现阶段使用的护栏设施受损情况较为严重,部分护栏已失去安全防护的既定设计作用,甚至护栏高度也不符合高等级公路建设需求,因此亟须整改。
(2)交通标志。
在行驶中起安全提示作用的交通标志,应具备版面平整、印刷清晰等特征,但现有标志牌版面设计形式较不合理,常使用不够规范的标志文字、图案,此类交通标志不能为驾驶员起到提醒下一路段路况的作用。在交通标志的施工中,未考虑施工环境对设计方案的影响,部分标志牌被树木遮挡,驾驶员识别有效标志存在困难。
(3)交通标线。
标线设置不合理,将会损害公路行车规范性,使行人、行车道路产生冲突。比如交叉地段所用到的交通标线若不符合实际公路行车状态,即车道标线与人行标线重合,车辆行进至三角区,无法看到交叉口标线的指引,由此较大概率产生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在部分特殊路段中还需设置停止标线,表示车辆止步、礼让行人,但在学校、医院等地段未合理设计该类交通标线,则行人安全较易受到损害。增强对交通标线的管理力度,能有效降低行车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概率,切实增强公路安全水平。
(4)视线诱导。
诱导型安全设施轮廓标的实际性能,在现阶段使用中存在较大劣势,部分标牌反光性丧失,由此造成安全隐患。另外,视线诱导设施中的警示柱设备在设置中未参考科学需求,其排布较为混乱,甚至部分警示柱的颜色与驾驶员规范认知状态不符,增大驾驶事故比例。
公路安全护栏设施要在防撞等级上达到A级标准,通常公路上用到的护栏立柱间距在4 m左右,优化后的高等级公共路立柱间距,应减半处理,维持在2 m左右,以此提高防护效果,避免车辆失控引发二次伤害。护栏立柱材质应选择高强度钢管,采用焊接方式将直径为140 mm的钢管,进行有效连接。立柱和梁板之间还需要加设防阻块设备,以增强防护强度,强化安全设施的防撞能力。
设计出的安全防护设施应在力学结构基础上融合美学因素,保证公路上的防护栏设施和公路整体设计方案不产生冲突,将护栏设施真正融入公路的保护措施中,增强使用成效。路侧护栏在坡度较大的公路设计方案中,应结合路基高度以及护坡设施的高低差数据,最终确定适宜的防护栏高度,确保护栏能为行车驾驶员提供路面动线的视觉支持,提升车辆行驶效率。
高等级公路上必须配置符合公路行驶条件的交通标志设施,比如指路标志应在版面设计上兼具中英文对照部分,汉字的高度、宽度比例保持一致,且版面展示高度不应低于0.5 m。其中英文/拼音的高度尺寸与汉字尺寸比例为2∶5,版面设计期间还应根据标志内容上的差异性,对版面进行相应调整,以便符合现有交通标志规范需求。
交通标志在支架设计上包括单柱、门架等形式,设计方案通常依公路规模而定,底板材料多使用铝合金材质,为确保交通标志版面整洁、不弯折,还需设计龙骨加固方式,将厚度为2~3 mm的标志版面做以充分固定。公路行驶中要保证交通标志绝对清晰,标志牌版面的尺寸还应符合人体工程学需求,清楚标明该高等级公路的行车规范,降低行车危险情况的发生。
单柱式交通标志如图1所示。
图1 单柱式交通安全标志牌
交通标线是特殊的一类安全设施,作用主要是通过路面上的箭头、文字等信息,为行车安全提供指向性提示,因此根据不同应用场景,交通标线发挥的作用也有所差异,具体设计应按照相应公路交通标线规范而定。在标线的设计中,为保证公路工程的暗处区域也能享受该类安全提示,可选择使用反光材料,标线与路面黏结后,黑暗环境下行车也能在反射出的较明显颜色引导中,完成安全行车过程,良好的标线设施便于区分行车道与人行道,提醒驾驶员保证安全驾驶。
常用的交通标线形式有车行道、人行道等起到分隔作用的标线,起引流引导作用的导流线等。标线在设计尺寸上随功能不同也有着区分,比如行车道中的边缘线是白色、实线,宽度为15~20 cm。车道分界线使用的则是白色、虚线,宽度相对略窄,通常在15 cm左右,每段标线间隔为9 m。公路交叉口位置处所设置的标线为行人提供引流的安全引导作用,白色、实线,宽度40 cm,每条标线间隔60 cm[1]。
对视线诱导设施进行设计优化,应讨论该诱导设施的作用原理。公路行车时间过久,驾驶员会产生一定疲劳感,视线诱导可通过使用醒目的标志物,引导驾驶员提高行车注意力,保障车辆正常行驶。该类安全设施尤其在驾驶环境恶劣情况下起到的作用更为显著,比如起雾、下雨、晚间等环境,驾驶员能见度较低,此时若盲目行车将较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借助视线诱导来优化行车环境条件。分析该类设施的主要优化原则,公路建设期间要以该路段的实际设计状态来定制诱导设施,确保设施可以凭借轮廓标、注释标等诱导标志,帮助驾驶员规避行车风险。另外,应对公路轮廓标现存问题进行调整,更换诱导设施期间,操作人员需要在施工现场设立黄黑警示柱,以免该公路路段在优化调整期间发生车祸事故。
为确保公路通行管理安全,弥补原有纸质档案管理养护方式中的不当问题,管理人员可将地理信息技术融合三维全景技术,为公路系统规划出完整的轨迹路线。借助智能通信方式,养护管理人员能在准确、立体的公路安全设施应用状态下,将传统纸质化工作模式升级优化为网络可视化模式。该信息服务系统使用B/S架构,管理人员可在用户端上完成对路政工作的可视化操作,提升路政智慧化管理水平。
该系统使用C#语言完成系统平台搭建,并借用HTML技术作为开发可视操作的前提,有效融合GIS、VR技术,开发API,助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管理过程享受智能化服务[2]。安全设施的应用情况在被实时获取后,可帮助现有公路安全设施管理部门完成较高水平的决策能力,并通过智能化开发方式,调整安全设施的应用效果。该信息化工作服务平台在上线后,获得较高认可度,为管理者落实网络化管理起支撑作用。
综上,公路上所设置的安全设施,如路侧护栏、交通标线、视线诱导等,应在新时期下高等级公路项目建设期间,获得高效率应用能力,提升公路行车安全意识,降低公路事故发生比例。路政信息化服务平台能将安全设施做以整合化应用,通过科技力量维护公路安全,确保行车稳定,还可进一步强化设施应用水准。更为有效的公路管理模式,能为现阶段交通产业部门,起到提升公路行车管理效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