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宝 张朝鹏 朱永周(陕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十四五”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时期,随着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迎来了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应认真分析,准确研判,超前谋划,明确任务。
随着畜牧业转型加快,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法律地位、防控策略、防控技术、防控重点都发生很多新变化。一是法律地位更加明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明确了动物疫控机构设置并赋予了新的职能职责,增加了动物疫控机构承担动物疫病净化、消灭的技术工作,特别是将动物疫病监测纳入国家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为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二是防控策略更加优化。自2012年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由强制免疫、免疫扑杀并举为主向监测清群为主调整以来,疫病防控政策设计不断优化,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动物疫病监测、净化、无疫区建设探索了许多成功模式,区域化管理加快推进,分区防控在全国全面推开,“先打后补”改革加快推进,这些为今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是防控技术持续革新。近年来,动物疫病检测手段和技术不断优化,高端检测设备普及率提升,如荧光PCR检测仪省市全覆盖,县级也陆续增多,为实现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了保障。兽医流行病学调查技术不断完善,风险评估与预测预警技术不断有新进展,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了新方法。
当前,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错综复杂,“保质量、保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更大挑战。一是动物疫病复杂严峻,防控任务更加艰巨。周边国家动物疫情多发频发,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频繁,外防传入压力大。国内疫情呈老病未除、新病频发的态势,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仍呈点状发生,小反刍兽疫、非洲猪瘟、牛结节性皮肤病传入并迅速扩散,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居高不下,特别是2021年以来,全国已连续报告多起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疫情隐患仍存,风险仍大;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水平参差不齐。动物疫病发生风险大,疫病防控工作难度增加。
二是机构改革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产生新问题。新一轮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影响深远,一些县级疫控机构撤并,乡镇兽医站普遍划归乡镇政府,打破了原有的疫病防控体系,造成隶属关系不清晰、技术人才不足、工作经费短缺等现状。
三是“保供固安全”给动物疫病防控提出新要求。党中央明确提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为稳产保供做贡献。从陕西省畜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动物疫病对畜牧业产生较大的影响,2006年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2018年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是导致生猪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畜牧业稳产保供,关键在动物疫病防控。在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必须牢固树立防疫优先理念。
“十四五”时期,陕西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控制、净化、消灭相结合”的方针,以“防疫病、保供给、强安全、促发展”为工作主线,强基础、扬优势、补短板、提能力,着力在“预测、应急、净化、诊断、指导”上下功夫,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陕西省关中奶山羊布病净化示范区,重大动物疫病总体保持平稳。围绕以上思路和目标,着力提升五个能力。
1.提升动物疫病监测预警能力。健全省、市、县动物疫病监测、流调及疫情报告网络,积极实施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创新监测流调手段,建立全省动物疫病基础数据库,实现疫病数据信息化管理。推进动物疫病风险监测评估,动态监测疫病风险因素,建立基于疫病风险因素的预警预报机制,逐步实现动物疫病的综合研判和早预警。
2.提升突发疫情应急反应能力。加强人才、技术、物资储备,做好应急工作的技术研究储备,应急物资做到“平战结合”,平时物资储备要充足,战时调配速度要快;加强各级兽医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提升市县级兽医实验室病原学检测能力,开展应急演练,建立一支覆盖应急值守、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检测、疫情处置等各方面的应急专家队伍,确保遇到突发动物疫情时,能拿得出、顶得上。
3.提升动物疫病净化能力。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疫控支撑的净化机制;以提高养殖效益为动力,夯实养殖场户主体责任;以动物疫病净化、无疫区建设为抓手,加大重点动物疫病净化场创建,布病净化示范区建设和非洲猪瘟无疫小区评估,打造一批可复制、能推广、有实效的净化模式,从点到面,逐步使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净化或消灭。
4.提升生物安全防范能力。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兽医生物实验室、畜禽养殖场户的生物安全管理,加大生物安全防范技术宣传指导,增强从业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提升生物安全防范能力,逐步将生物安全防范理念贯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过程,确保不发重大生物安全事件。
5.提升技术指导应用能力。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精准指导,要结合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提高指导针对性和科学性;突出分类指导,开展宣传培训指导,创新指导方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等方式,确保技术指导取得实效。结合最新的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和理念,开展研究攻关和技术集成应用,实施一批有特色、接地气、易转化的技术项目,切实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