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王新小学 王玲霞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然成为国家发展新态势,将互联网应用在教育领域也已经成为一种教学趋势。教师若是想要切实提升语文教学质量,需要利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应用在语文教学之中,并且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将生活教学趣味化、真实化,这样才更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将主要研究利用“互联网+”生活教学的模式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课前预习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小学阅读内容篇幅较短,因此多数教师都不重视课前预习,这就使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无法顺利养成,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陶行知提倡的生活教育理念中指出:生活即教育。就是要求教学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还要利用好学生的生活时间。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有效培养起来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像是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进行长期的、大量的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同样如此。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为了保证生活化的质量,教师可以请家长配合,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在预习环节。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并且其语文学习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要想保证预习的质量需要家长的监督,而且学生在预习中遇到很多内容仅靠阅读无法理解,此时还需要结合互联网搜集资料。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课外素材,但是互联网内资源和信息极多,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家长要在旁进行随时监督。为此,教师需要说明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使家长能够重视预习,了解教师提出预习要求的原因,发挥监督作用,保证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预习。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预习质量,教师可以提前设计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正确预习。例如,在进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前预习时,教师就可以提前设计预习任务:通过预习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认真阅读“鲁迅先生‘碰壁’”这一自然段,利用互联网找到其“碰壁”的真实理由,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预习任务能使学生更加准确地了解鲁迅先生的形象,同时也可以减少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为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时间,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达到三维目标,其中难度最大的教学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中蕴含着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小学生的思考能力不足,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显然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学生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内容是很难产生情感共鸣的。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将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与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相联系,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教师可以设计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小学生的听记能力也尚处于发展阶段,很多时候学生思考不到位并不是因为其思考能力不足,而是由于学生记不住教师提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较长的问题,记忆起来难度更大,问题阅读不充分自然思考得也不充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互联网+”优势,利用当前在小学校园已经基本普及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将生活化问题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这样能够更加节约时间,同时也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也需要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提前预测,提前准备一些教学所需的辅助材料,以此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例如,在进行《传统节日》的教学时,此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简单地展示了不同节日的风俗,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德育目标。但是仅围绕课文进行教学显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提到的节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问题,像是“在春节期间,你们家中会做哪些好玩的事情?你了解春节的来历吗?”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问题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清楚观看,然后结合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像是包饺子,那么就展示包饺子的图片。也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介绍春节的来历,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将陶行知的生活教学法充分渗透进教学之中,同时辅助互联网技术将生活化教学变得更加真实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提前进行课堂预习,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将语文教学充分融入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搭建课后辅导平台,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之中,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问题,创新教学方法使生活情境更加真实,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升写作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