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嘉林 贾天琪,2 姜 媛 方 平
(1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 100048) (2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海口学校,海口 570300)(3 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北京 100084)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也是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Florida,2002)。研究表明,创造性的培养关键在于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提高(Tierney & Farmer,2011)。创造性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产生创造性结果的信念(Tierney & Farmer,2002)。高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个体以过去知识和成功经验为指导,更有信心在任务中表现出高创造性行为,这种行为又会增加个体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Mathisen & Bronnick,2009)。Bandura 和Locke(2003)指出,个体对自己的创造性有信心是产生创造性成果的关键条件。
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不仅由个体认知水平和自身经验决定,还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Feldman & Piirto,1995)。其中父母教育卷入对培养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作用(Forgeard & Benson,2019)。父母教育卷入是指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和管理程度(Seginer,2006)。当父母在孩子的创造性活动中提供信息或帮助,孩子的替代性经验不断增加,有利于其创造性自我效能感提升。此外,高质量的父母教育卷入更加关注过程,投入积极情感(罗良,吴艺方,韦唯,2014),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增强其对创造性活动的信心。因此,本研究将探讨父母教育卷入与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当父母强调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时,子女会表现出更强烈的掌握目标倾向(Marchant,Paulson,& Rothlisberg,2001)。掌握目标是指个体在成就情境中想要尽可能多地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的期望(Dweck,1986)。这种目标倾向会使个体产生高要求的学习偏好,更加关注内容与过程,选择有挑战的问题,更有利于激发个体的创造性表现(Dewett,2007),促进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因此,本研究假设掌握目标在父母教育卷入与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此外,批判性思维也是影响创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侯玉波,2017)。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对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论、方法等做出正确与否的判断性评价的过程(Facione & Facione,1992)。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视角,能更深刻地思考,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林崇德,2014),进而提升自身创造性自我效能感。高水平的父母教育卷入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及事物的根源(Luo,Aye,Hogan,Kaur,& Chan,2013),父母不仅在乎学生的成绩更强调学生的自身成长,积极的亲子沟通不仅有利于学生批判思维的形成,还可促进学生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发展(Gulliksen,2018)。因此,本研究假设批判性思维在父母教育卷入与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如上所述,掌握目标强调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会使用更深层次的认知策略,探究任务本质而非表面结果或成绩,有利于个体的批判性思维发展(Dehghani,Mirdoraghi,& Pakmehr,2011)。批判性思维水平较高的个体具有探究真理、善于分析、思维开放等特征(Facione & Facione,1992),当其处于创造性任务中更可能表现出较高的创造性行为(Tierney & Farmer,2011),增强创新性自我效能感。而高质量的父母教育卷入通过为学生提供学业支持并鼓励其自由探索,强调学习过程和内容掌握(Luo et al.,2013),使学生持掌握目标导向,能够深入思考与系统学习,有利于其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促进创新性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因此,本研究假设掌握目标与批判性思维在父母教育卷入与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本研究着眼于父母教育卷入与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力求探究父母教育卷入与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内在机制,提出四点假设(假设模型见图1):(1)父母教育卷入对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2)掌握目标在父母教育卷入与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3)批判性思维在父母教育卷入与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4)掌握目标和批判性思维在父母教育卷入对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图1 掌握目标、批判性思维在父母教育卷入与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关系间的假设模型
采用方便取样方法从深圳市选取共850 名中学生被试,以班级为单位施测。回收有效问卷802 份,有效回收率为94.35%。其中,男生454 名,女生348 名;初一117 名,初二180 名,初三145 名,高一100 名,高二125 名,高三135 名。
2.2.1 创造性自我效能感问卷
采用强瑞超(2016)修订的创造性自我简明量表(SSCS)中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分量表。该分量表共有7 个题目(如,“我对自身的创造能力很自信”),采用五点计分,1 表示“完全不符合”,5 表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代表创造性自我效能感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77,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8。
2.2.2 父母教育卷入问卷
采用宋冰(2010)编制的父母教育卷入量表,共分为感知母亲卷入和感知父亲卷入两个分量表,分别由情感卷入、智力卷入和行为管理卷入三个维度构成。每个分量表各21 个题目(如,“母亲与你交流如何看待学习”,“父亲在你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给你鼓励”),采用五点计分,1 表示“完全不符合”,5 表示“完全符合”,分数越高表示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教育卷入水平越高。感知母亲卷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6,感知父亲卷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9,本研究中感知母亲卷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感知父亲卷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3。
2.2.3 掌握目标问卷
采用苏丹、宋娟和方平(2011)修订的自我调节学习量表中动机分量表的掌握目标部分。分量表修订后保留24 道题目(如,“掌握课堂内容对我很重要”,“我喜欢能引起我好奇心的内容,即使它很难”)。采用五点计分,1 表示“完全不符合”,5 表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代表掌握目标程度越高。该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Taber,2018)。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0。
2.2.4 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
采用常冬雪(2018)修订的简版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CCTDI)。该量表包括寻求真理性、思想开放性、分析性、系统性、自信、好询问和成熟性7 个维度,共21 个题目(如,“要反对别人的意见,需要提出理由”)。问卷采用五点计分,1 表示“完全符合”,5 表示“完全不符合”,得分越高代表批判性思维水平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及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以网络健康护理方式对四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及管理能力,并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可推广应用。
数据处理使用SPSS20.0 及Hayes(2013)编制的SPSS 宏程序PROCESS,并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 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法收集数据,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使用Harman 单因素检验,将4 个问卷的所有项目相加,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 的因子共有4 个,第一个因素对总变异的解释占29.55%,小于40% 临界标准,因此该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偏差问题。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及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父母教育卷入、掌握目标、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及批判性思维之间两两呈正相关,且性别和年级与各变量存在显著相关,因此在后续数据分析中将性别和年级作为控制变量。
表1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使用Hayes(2013)编制的PROCESS 宏程序中的Model 6,控制了性别及年级后,分析掌握目标和批判性思维在父母教育卷入对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见表2),父母教育卷入对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β=0.13,p<0.001);父母教育卷入对掌握目标(β=0.42,p<0.001)及批判性思维(β=0.24,p<0.001)具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且掌握目标对批判性思维具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β=0.35,p<0.001);掌握目标(β=0.08,p<0.01)及批判性思维(β=0.57,p<0.001)均可显著正向预测创造性自我效能感。
表2 模型变量关系的回归分析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见表3和图2),掌握目标和批判性思维在父母教育卷入与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总间接效应值为0.27,占总效应的67.26%。具体而言,总间接效应由三条路径的间接效应构成,分别是:父母教育卷入→掌握目标→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产生的间接效应1(0.04),占总效应的9.96%;父母教育卷入→掌握目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产生的间接效应2(0.09),占总效应的22.42%;父母教育卷入→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产生的间接效应3(0.14),占总效应的34.88%。且三个间接效应的Bootstrap 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说明三个间接效应均显著。
图2 掌握目标、批判性思维在父母教育卷入与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关系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模型
表3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教育卷入、掌握目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父母教育卷入对中学生学习动机和认知思维能力紧密相连。中介效应检验进一步说明,父母教育卷入与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三条间接路径:首先是掌握目标的中介作用;其次是批判性思维的中介作用;最后是掌握目标和批判性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父母教育卷入直接正向预测个体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表明,良好的父母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发展(Forgeard & Benson,2019)。首先,良好的父母教育卷入具有支持和温暖的特点(罗良等,2014)。父母教育卷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更重视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探索、挖掘创造性潜能(Diarra,Gu,Guo,& Xue,2017)。其次,父母教育卷入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与鼓励,使其敢于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相信自己拥有创造性的潜能,也更容易获得创造性经验(Xu & Pang,2020),不断强化自身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最后,父母的认可与理解让学生敢于试错,当其产生创造性想法时,也敢于跟父母分享交流,这样的亲子互动模式对促进学生认知思维和社会情感发展有重要意义(McNeal,2001),一方面孩子得到父母的积极反馈,会强化其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通过亲子交流,父母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孩子,丰富其替代性经验,也会促使其创造性自我效能感提升。
本研究发现掌握目标直接正向预测个体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并且在父母教育卷入与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父母教育卷入通过参与学习活动、沟通学习问题、制定学习计划等方式向学生传递关注学习过程与掌握知识的重要性,能够促进学生的掌握目标定向(Luo et al.,2013),使其有面对困难的信心并享受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创造性成果产生。Marchant 等(2001)研究发现,父母强调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的态度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使学生形成掌握目标定向的学习动机。而持掌握目标的个体会深入挖掘问题本质,不以外在表现或成绩为目标,减少成绩压力导致的紧张情绪(Pintrich & De Groot,1990),在创造性活动中更有可能获得成功,提升创造性自我效能感。
本研究发现父母教育卷入显著正向预测个体批判性思维水平,而且批判性思维在父母教育卷入与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良好的父母教育卷入表现出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罗良等,2014),帮助学生共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情绪问题,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任务当中,分享经验教训或提供信息,学生能够基于相应的背景知识对问题进行反思,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刘春晖,2015)。而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Sternberg,1985)。高批判性思维的学生能灵活地分析和处理问题(Norris & Ennis,1989),面对困难更有可能采取新颖有效的方法。学生不断积累具有创新性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增强自己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强瑞超,2016)。
父母教育卷入还能通过掌握目标和批判性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父母高质量的教育卷入通过对学生学业和情感的支持与帮助,为其提供支持性、理解性、开放性的教育环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可以使其形成掌握目标倾向的学习动机(方平,2003)。而持掌握目标的个体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更愿意从事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去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也会更深入地探究与解决问题,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Tee,Leong,& Abdul Rahim,2018)。高批判性思维的个体在面对问题时具有更加开放的态度和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并有信心采取新颖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此外,本研究发现父母教育卷入通过促进中学生形成掌握目标,进而提升中学生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这一中介路径,虽存在一定的效果,但仅占总效应的9.96%,说明相比父母教育卷入和批判性思维,掌握目标对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较小。持掌握目标的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本身,使其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学业成就(Theis,Sauerwein,& Fischer,2020)。而创造性成果是基于对过去知识经验的整合与提取,通过一定的认知(如,认知灵活性)与思维能力(如,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而产生的新颖、有用的产品(Shao,Nijstad,& Täuber,2018),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创造性表现。并且,创造性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创造性水平的信念,它也建立在一定的创造性结果的基础上。因此,掌握目标有利于个体知识的内化和提取(Zhou & Wang,2019),使之增加创新性活动的参与度(Tan,Lau,Kung,& Kailsan,2019),它可以对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增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相比批判性思维或父母教育卷入对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掌握目标并不是最有效的影响因素。
由此可见,推动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发展,首先应重视在父母教育卷入的过程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其次强调高水平的父母教育卷入,为学生营造支持、鼓励、理解与认可的良好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同时增强其与父母有效的亲子交流,使学生对自己的创造性活动有信心;最后,父母在教育卷入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掌握目标定向的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有效促进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提升。
(1)父母教育卷入对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2)掌握目标在父母教育卷入与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3)批判性思维在父母教育卷入与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4)掌握目标和批判性思维在父母教育卷入对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