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嵩 任伟超 徐姣 刘美琦 于欣欣 王思嘉 马伟
摘要:通过对柳属植物种质资源品质特征的探究,对其进行初步的鉴定与评价。柳属种质资源评价模型基于生长和药用性状进行构建。其中杞柳、筐柳、谷柳的总黄酮含量较高,杞柳含量达0.225 6 mg/g;筐柳、金丝垂柳、松江柳的原花青素含量较高,筐柳含量达0.156 8 mg/g;五蕊柳、筐柳、细叶沼柳的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较高,五蕊柳含量达2.130 7 mg/g。以构建的科学评价方法,筛选出6种具有良好利用价值的优良种质资源,分别为旱垂柳、五蕊柳、金丝垂柳、筐柳、旱柳和垂柳。为实现各指标的量化性和直观性,本研究构建了科学的评价方法,为柳属育种筛选、传统育种及分子育种研究提供种质资源,为柳属植物药用成分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柳属;生长性状;药用性状;种质资源;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S792.12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17-0128-06
收稿日期:2021-01-05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编号:GZY-KJS-2018-004);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创新人才领军人才项目(编号:2018RCL09)。
作者简介:闫 嵩(198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主要从事中药资源研究。E-mail:394576931@qq.com。
通信作者:马 伟,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生物工程。E-mail:mawei@hljucm.net。
柳属(Salix)是杨柳科(Salicaceae)中最大的一个属。柳属种类繁多,有520多种,主产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少量分布在南美洲和非洲的南部[1-3]。柳属植物的树皮中含有单宁,可供工业应用或药用,嫩枝叶可作动物饲料,同时也是早春蜜源植物[4]。在生态方面,柳属植物因具有发达的根系可有效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柳属植物由于含有多种药效活性化学成分而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5-11]。柳属的叶、皮、花序等部位的提取物在抗血栓、降血压、抗应激、促进免疫力、抗炎、止痛、利尿、凝血、抗肿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12]。
目前,关于柳属植物的资源评价主要围绕光能利用效率评价[13]、抗盐碱性评价[14]、观赏性评价以及用材价值评价[15]等,缺少关于柳属植物的药用价值的评价,忽略了柳属的部分经济价值,未能合理全面地利用柳属植物价值。因此,对资源丰富、原料易得的柳属植物建立以药用成分为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将有助于柳属植物种质资源评价及利用,筛选出具有活性强、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天然藥用成分,对柳属的药用植物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采自黑龙江省的26种柳属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层次分析法,基于生长性状和药用性状对柳属综合性状进行分析与测定,并建立不同权重的决策指数综合评价法。
1 仪器与材料
HH4型数显恒温水浴锅(上海邦西仪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BMB 224型电子分析天平(苏州坤宏电子有限公司),UV-1601 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HIMADZU日本岛津),Waters 2695-2996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Waters 2998型紫外检测仪器(美国Waters公司)。
芸香苷标准品、原花青素标准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标准品(四川维克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亚硝酸钠,氢氧化钠,硝酸铝,无水乙醇,冰醋酸,浓盐酸,香草醛、石油醚(60~90 ℃)均为分析纯,甲醇(分析纯、色谱纯)(哈尔滨沃森实验用品经销部)。
试验用柳属植物叶片采自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小兴安岭植物园、大兴安岭塔河地区,经形态学鉴定,具体柳属原料来源见表1。
2 试验方法
2.1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供试品粉碎,过40目筛,精密称取2.00 g。
称量100 mL石油醚(60~90 ℃)倒入索式提取器,恒温水浴锅90 ℃加热,回流提取1.5 h;弃去石油醚,烧瓶中加入100 mL甲醇/50%乙醇,再加热 60 ℃,回流提取4 h,过滤,将甲醇滤液抽滤,定容至50 mL,取2 mL溶液,再用10 mL容量瓶定容。经有机系微孔滤膜(直径为0.45 μm)过滤后,将样品置于4 ℃冰箱保存备用。
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称取芸香苷对照品109.80 mg,加50%乙醇溶解后,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定容,制成浓度为1.098 0 mg/mL的芸香苷标准溶液;称取原花青素对照品20.54 mg,加50%乙醇溶解后,用50 mL容量瓶定容,配制成浓度为0.410 8 mg/mL的对照品溶液;称取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照品20.00 mg,加入甲醇,用100 mL容量瓶定容,取 4 mL 至20 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得对照品溶液。以上溶液均用锡纸包裹后,在4 ℃冰箱中遮光保存。
2.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取芸香苷对照品溶液2.5 mL和待测样品溶液1 mL,分别置于25 mL具塞试管中补充溶液至 10 mL,分别加入显色剂,定容至25 mL静置 20 min。将对照品溶液和待测样品溶液在430~700 nm 波长内进行扫描,选取两者最大吸收值对应的波长作为芸香苷的最大吸收波长。
取原花青素对照品溶液和待测样品溶液各 1 mL,分别置于10 mL具塞试管中,分别依次加入显色剂,摇匀后用甲醇定容至10 mL,室温条件下遮光反应20 min。以甲醇作为空白参比,设置波长 400~700 nm,将对照品溶液和待测样品溶液进行扫描,选取两者共同最大吸收值的波长为原花青素的最大吸收波长。
2.4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柳属中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成分的含量,确定色谱条件[16]:色谱柱Syncronis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A)、醋酸水(醋酸与水的体积比为1 ∶100)(B),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检测波长为254 nm。线性洗脱程序:15% A (0~20 min);100% A (20.01~40 min)。流动相比例的选择:流动相15%~30% A(0~5 min),30%~50% A(5~8 min),50%~52% A(8~16 min),52%~54%A(16~20 min)。
2.5 稳定性试验
取待测样品1.0 mL于试管中,每2 h测定待测品溶液总黄酮和原花青素的吸光度(D),连续测定12 h,稳定性试验结果通过统计可知,二者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82%、1.08%。证明样品溶液在12 h内基本稳定。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待测样品,分别放置5、10、24、35、48 h进样,测量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吸收峰面积,RSD为0.85%,说明提取物中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稳定性良好。
2.6 精密度试验
2.6.1 考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精密度 连续6次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发现6次测量结果RSD为0.68%,证明该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2.6.2 考察高效液相色谱的精密度 连续6次测定样品的峰面积,发现6次测量结果RSD为1.46%,说明该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同一待测样品1.0 mL共3份,每份加入芸香苷、原花青素、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照品1.098、0.410 8、1.0 mL,然后进样测定,计算回收率,3份样品的回收率分别为96%~104%、97%~103%、95%~105%,RSD分别为2.48%、1.87%、2.24%。
2.8 考察线性关系
精密量取芸香苷对照品溶液0.5、1.0、1.5、2.0、2.5、3.0、3.5 mL于具塞试管中,补充溶液至 10 mL,加入显色剂静置后,用50%乙醇水溶液定容至 25 mL,再静置20 min,以50%乙醇水溶液为空白参比。在507 nm处测定各浓度对照品吸光度。取原花青素对照品溶液0.1、0.5、1.0、1.5、2.0、2.5 mL,分别置于10 mL具塞试管中,加入显色剂,用甲醇定容至10 mL,遮光反应20 min,以50%乙醇水溶液为空白参比,在497 nm处测定不同浓度标准品吸光度。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进样量分别为2、5、10、15、20、25、30、35 μL,以甲醇为空白参比。因此,得到的标准曲线方程和回归方程分别为
Y1=14.196 0X1+0.012 6,r1=0.999 2;
Y2=10.668 0X2-0.010 1,r2=0.998 7;
Y3=4.0×100.6X3+506.2,r3=0.999 8。
其中,X1、X2、X3分別为芸香苷、花青素、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质量浓度;Y1、Y2为吸光度;Y3为峰面积。
3 结果与分析
3.1 柳属生长性状指标测定结果
在柳属种质资源调查过程中,用卷尺和胸径尺测量胸径(地面上1.3 m处);用卷尺测量冠幅的东西、南北2个方向直径,取2个方向的平均值;用测高测距仪测量树高。具体测量的柳属植物树高、胸径、冠幅和分枝数的生长性状指标见表2,用于后续柳属资源评价细节评分。
3.2 柳属植物资源评价体系层次模型的判断矩阵和权重
按照层次分析法对层次隶属关系及指标关联性要求,建立柳属资源综合评价模型[17-20]。模型分为3层,第1层为目标层(A),第2层为准则层(B),
第3层为因子层(C)。采用德尔菲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给20位专家发函,内容包括评价权重调查表和具体指标性状评分表,专家对7项指标进行赋分,采用4分制进行打分,打分标准见表3。
收回专家问卷并进行数据统计。将数据输入Yaahp 6.0,进行两两因素相对重要性比对,采用四舍五入取整法构建判断矩阵,公式如下。
Wi=1n∑nj=1aij∑nk=1akj,i=1,2,…,n。
式中:Wi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aij为i指标比j指标的重要性等级;akj为k指标比j指标的重要性等级;n为指标总数。
最终确定各准则层、因子层的权重值大小。其中生长指标和药用指标准则层中,药用性状占主要部分,其权重为0.666 7,生长性状次之,为0.333 3。综合柳属植物资源评价体系指标权重分配情况,建立了柳属植物资源评价体系,见表4。
3.3 总黄酮、原花青素、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
分别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仪测试柳属叶片中总黄酮含量、原花青素含量、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樨草苷)的含量(表5)。由表5可知,杞柳总黄酮含量最高,为0.225 6 mg/g;筐柳较高,为0.152 2 mg/g;含量居中(0.08~0.15 mg/g)的依次是谷柳、卷边柳、蒿柳、越桔柳、毛枝柳、乌柳,其余的含量较低(<0.80 mg/g),含量最低的为三蕊柳(0.038 5 mg/g)。由表5可知,原花青素含量较高(≥0.10 mg/g)的是筐柳(0.156 8 mg/g);含量居中(0.06~0.10 mg/g)的依次是金丝垂柳、松江柳、朝鲜柳、杞柳、卷边柳、毛枝柳、兴安柳;其余的含量较低(<0.06 mg/g),含量最低的为垂柳(0.012 5 mg/g)。由表5可知,通过对26种柳属植物叶片提取物进行检测,发现大多数柳树中都含有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然而深山柳、粉枝柳、朝鲜柳、蒿柳、卷边柳、兴安柳和越桔柳等7种柳属植物在14.7 min处没有出峰(图1),因此判断这7种柳属中不含有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成分。各种柳属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较高的(>1.00 mg/g)有五蕊柳、筐柳、细叶沼柳;含量中等(0.40~1.00 mg/g)有乌柳、沼柳、杞柳、松江柳、龙江柳;其余柳树含量较低(<0.40 mg/g)。
3.4 柳属种质资源综合评价和排序及优质柳属的筛选
Y=∑Wiyi。
式中:Y为综合评价得分;Wi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值;yi为第i项指标得分。
按上式计算柳属各种质资源价值综合得分。在各项评分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求得各自综合评价值。由表6可知, 综合评价得分排序结果从高到低分别为旱垂柳、五蕊柳、筐柳、金丝垂柳、旱柳、垂柳、龙爪柳、朝鲜柳、卷边柳、谷柳、三蕊柳、细叶沼柳、杞柳、大黄柳、龙江柳、松江柳、圆头柳、毛枝柳、乌柳、细柱柳、沼柳、粉枝柳、蒿柳、深山柳、兴安柳、越桔柳。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以26种柳属柳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柳属种质资源进行评价,构建了柳属种质资源评价模型,设立了2个准则层指标,包括生长指标和药用指标。设计专家调查问卷,建立判断矩阵并计算各因子层指标的权重。结合柳属叶片药用化学成分含量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结果,获得对资源价值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判断分数。
首次以药用化学成分含量作为柳属资源评价的二级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柳属中总黄酮、原花青素和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26种柳属柳树中总黄酮含量较高的为杞柳、筐柳、谷柳等。原花青素含量较高的为筐柳、金丝垂柳、松江柳等。除了深山柳、粉枝柳、朝鲜柳等8种柳属植物以外,其他均含有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较高的为五蕊柳、筐柳、细叶沼柳等。据此推断,不同地域生长的同物种,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不同,如哈尔滨的筐柳(40.67 mg/mL)比伊春的筐柳(30.91 mg/mL)含量高,可能是因为生长环境不同,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累积量不同,也与树龄有关。
基于层次分析法,将柳属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及排序,从生长性状和药用价值方面对柳属资源进行了科学评价,筛选出旱垂柳、五蕊柳、金丝垂柳、筐柳、旱柳和垂柳6种具有良好利用价值的优良种质资源,可作为遗传育种方面研究的优势种质,同时也为柳属药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獻:
[1]吴征镒. 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周以良,董世林. 黑龙江省植物志:第四卷[M].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2:55-55.
[3]Crins W J,Ball P W. The taxonomy of Carex pennsylvanica complex (Cyperaceae) in North America[J]. 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2011,61(6):1692-1717.
[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二十卷第二分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81.
[5]Park H Y,Kim H K,Jeon S H,et al.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s from the leaves of Salix hulteni[J]. 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for Applied Biological Chemistry,2009,52(5):493-497.
[6]Pob ocka-Olech L,Krauze-Baranowska M,G ód D,et al.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of simple phenols in some species from the genus Salix[J]. Phytochemical Analysis,2010,21(5):463-469.
[7]Jeon S H,Chun W,Choi Y J,et al. Cytotoxic constituents from the bark of Salix hulteni[J]. 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2008,31(8):978-982.
[8]Jürgenliemk G,Petereit F,Nahrstedt A. Flavan-3-ols and procyanidins from the bark of Salix purpurea L.[J]. Die Pharmazie,2007,62(3):231-234.
[9]Moohammadnor M,Tursun X,Qiong Ling M,et al. Flavonoids from Salix caprea[J]. 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2010,46(5):799-800.
[10]Yang H,Lee S H,Sung S H,et al. Neuroprotective compounds from Salix pseudo-lasiogyne twigs and their anti-amnesic effects on scopolamine-induced memory deficit in mice[J]. Planta Medica,2013,79(1):78-82.
[11]Du Q,Jerz G,Winterhalter P. Preparation of three flavonoids from the bark of Salix alba by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J]. 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 Related Technologies,2004,27(20):3257-3264.
[12]江苏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上册[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522-1526.
[13]蒋冬月,钱永强,刘俊祥,等. 基于光合-光响应特性的柳树优良无性系光能利用效率的评价[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37(5):49-61.
[14]陈建建. 柳树种质资源收集及抗盐碱性评价[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5.
[15]费英杰. 柳树优良无性系在北京地区的观赏和用材价值评价[D]. 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
[16]刘可越,高文远,张铁军,等. RP-HPLC法测定不同时期垂柳中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J]. 中草药,2005,36(11):1724-1726.
[17]王雪梅.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彩叶树种综合评价[J]. 福建林业科技,2020,47(1):72-76.
[18]戴中武,沈立明,吴小倩,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16种独蒜兰属植物观赏价值综合评价[J]. 北方园艺,2020(5):73-79.
[19]李国松,蒋淑磊,王印肖,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对珍贵树种分级研究[J]. 种子,2019,38(6):70-75.
[20]马 跃,王宝宁.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木本园林植物养护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4):2713-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