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
摘 要: 在2035遠景目标的强大背景下,要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提高,以文化自信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本文论述艺术在区域上的活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论述消费者体验促进经济发展主要是论述线下市场消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关 键 词: 艺术;消费者;经济;区域
一、艺术区域活用的表现
(一)社会空间
在后工业时代人的总动机和追求是尽可能多地体验生活中的种种微妙过程,让生活本身成为艺术,使艺术成为人人都能从事的活动。在这种特定社会环境造成的特殊动机后面,隐藏这样一个哲学道理:生活不等于对自然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占有,生活的本质在于创作和超越;艺术不是对现存事物的模仿和搬运,艺术的本质在于对事物前所未有的创作。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的需求逐渐增多,对日常消费的东西,不光要求增大数量,还要求提高质量;不光要求有更多花样,还要求有新的东西能满足心中新的欲望。恰恰创新是《又见平遥》的最大亮点,《又见平遥》与其他实景剧演出很大不同,把原本沉浸于自然环境之中,巧妙地挪至室内,并把古城元素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又见平遥》于2013年首演,2013年的全国两会提出“寻求推进改革开放的最大公约数”,这使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推动人们寻求更高层的上层建筑。[1]
(二)文化空间
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反映社会生活,不仅具有艺术认识和艺术审美功能,还具有教育功能。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来源,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反映现实,而且还要对社会现实生活作出评价,能动地反映出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改变和想法。在这其中传达出的思想感情会和艺术接受者产生共鸣,形成宣传和教化作用。而其接受者的艺术接受能力又会反映出不同的接受程度。以《又见平遥》为例可析为横纵两个方面:
就纵向而言,《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在与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行的一次押标中,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赵东家倾尽所有家产才保留回了分号王掌柜一条血脉,在沙俄做生意的平遥人受到巨大影响,家被抄、人被杀提炼和挖掘来表现家族血脉传承的故事,为同类舞台艺术在取材以及在国内外用“以小见大”的发展道路开辟了新的天地和艺术自身传承的价值。
就横向而言,《又见平遥》的游客规模年龄铺盖率非常广,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历史发展方向代表一切事物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又见平遥》成功的最大原因之一。那对于艺术接受能力较弱一方来说,消费者的体验动机和满足是仅仅限于艺术审美功能;对于艺术接受能力较强的一方来说,艺术就体现出真、善、美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2]
(三)政治空间
艺术和艺术理论都是服务于政治的,这些艺术看似是机械,形成的原因却颇为复杂。既受时代境迁影响,又为当下政治活动服务,但时代下政治可以从根本上推动艺术发展。但在艺术和政治长期发展的关系下潜移默化地形成政治工具性艺术观,但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和政治是最直接的相辅相成的。其表现第一,时代背景下政策推动艺术发展。第二,艺术大力宣扬政治文化和铭记历史。如《又见平遥》背景的历史作用为后人起到教化作用。第三,当艺术走上国际时,艺术本身作品价值和底蕴孕育出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间接的文化社交推动艺术和政治发展。第四,源于艺术作品本身故事性发展,促进时代发展;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高于社会生活的,是艺术家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世界的能动反映和追求。如《又见平遥》在末端中现代生活的画面。
(四)科学空间
1.艺术发展道路上科学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法国伟大的博物学家布封曾经对艺术与科学做了界定:“对于艺术来说是真实的东西,那么,对于科学而言也同样是真实的。只不过科学没有那么受局限,因为思想是科学的唯一工具。在艺术中,思想是隶属于感官的,而在科学里,思想统率着科学。”艺术和科学都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但是在社会生活中,艺术更贴近于大众的生活,相比起科学在大众领域能更容易被深度接受。在当前社会下,艺术是生活的反映,科学是生活的追求。[3]
2.艺术与科学的辩证统一
科技作为从属于科学的一个复合概念中,与科学相区别,又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科技发展对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人们进入信息时代,工作上生产力高度发展;生活上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革;思想上,科学技术通过影响思维主体进而产生思维方式的转变。科技伴随艺术发展,在艺术传播的过程中通过一种“快进”的方式推广。
文艺复兴作为思想文化运动带动了科技发展,加快了近代科学前进的步伐,科技进步给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元素,让科技在新的领域下得到了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大力发展,促进经济繁荣;而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也是很多艺术家的共同理想和追求,对于艺术和科学呈现融合姿态势恰恰从侧面推动经济发展。如《又见平遥》D区综合文化演艺区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等不同形式,全方位地为观众展现了平遥古城2000多年来的历史、文化等方面。
在当前社会下,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在艺术层面上如果是正面的反映,会大幅度促进艺术的发展;如果科技在艺术层面上是错误的反映,则会阻碍艺术的发展。
二、消费者体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地区消费者
1.当地消费者
对于自己本土文化的出品的上层建筑,本地人是相当了解自己的文化。就像去面试一份工作时会去销售自己,同样介绍自己本土文化会站在一种主观立场上去销售出去,主观上推动了艺术的传播。当地消费者也可分为两类人:知名人士和非知名人士。
知名人士作为一种相对于非知名人士自身会带有一些能引发消费者体验的动机,而这些知名人士又与他们自身职业相关,作为一种“新媒体”以消费者能动反应传达出的异质性,来达到广告的目的。例如当地知名的教育者、文化工作者和政治工作者以及科技工作者等等。
非知名人士又包括有学识能力者和非学识能力者。当地专业化艺术推出,非知名人士就会以一种大众传播的形式,涵盖整个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影响消费者促进消费,从而推进战略。但是相对于这类人群会存在一种“比较”心理现象。
2.关于场所的选定
场所是什么?时间和空间在一个特定的场所里汇聚成一体;社会活动改造场所,赋予其记忆、历史和符号等特有的意义。同时通过最直接的表象去改造他们,在文化视角上可以看到,场所是一场人类客观改造世界的活动,在过程中浸入特有的精神文化。场所的选定也同样与平遥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打磨有关,使共性和个性高度统一。消费者对于地方特色心理作用,事件在历史因素作用下于某地展开,就将历史意义灌注到这个地点,一个地区的意义可能是由哪个地方发生的事件所赋予的,消费者在历史、心理作用下引发消费。[4]
3.产业链条
文化娱乐的演出在被大众接受的情况下,加之文化特有的扶持,使观众有种独特的文化体验,观众接受了文娱的演出并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在市场会有长久发展。再将艺术衍生,产业链更全面覆盖,但这其中的核心是要首先是一个文化品牌。
藝术作为意识形态在理想情况下反映社会生活而达到广泛传播,会作为一种趋势带来一种较好的社会反响。如《又见平遥》与啤酒推出品牌化产品—又见平遥精酿啤酒,设计理念上完美诠释了现代文化的魅力与传统文化特色的融合。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相关品牌度上升,推广艺术发展,进而促进地区经济战略发展。
三、消费者欲望与活动
(一)多样化欲望
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欲望会变得更为精细和多样,比如人类懂得使用火烹饪后就会追求更多烹饪方法,对于艺术了解过后会追求更新鲜的、更前沿的艺术;同样会对艺术衍生出的分支产生欲望,从而艺术形成一个产业链条。
(二)自豪感欲望
自豪感欲望可以分为正向和负向之分。
正向自豪感欲望可分为职业必要需求和非职业必要需求,对于商品使用而言也可以分为一次性使用和多次使用。由于消费者职业多样化,其购买欲望也是各不相同,比如商业推广、公益以及产品市场需求等等。而对于非职业必要需求,作为消费者本身出发大概率是体验,以一次性消费为主,比如用产业链条去论证一个观点和市场调研产品的选品阶段使用等。
负向的自豪感欲望主要是优越感欲望。西尔尼曾说过:“尽管人类强烈地追求多样化欲望,但他们更疯狂追求优越感的欲望。在人类的所有情感中,最有力的就是优越感的欲望。它是人类与生俱来,至死而终的,所以具有极强的普遍性和优越性。”也正是优越感欲望在产业链条中任一部分产生的不必要消费,潜在地推动了艺术消费。
(三)消费理论地位
在社会每个阶层的成员心中,都普遍存在着一种发展活动的欲望。社会阶层高的人对于艺术消费可能就会相对于阶层低的人会相对多一些,社会阶层低的人对于艺术消费可能会相对低,甚至没有。
参考文献:
[1][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7.
[2]庞茂琨.艺术与科学十谈[M].科学出版社.2018.
[3]腾守尧.艺术社会学描述[M].南京出版社.2006.
[4]白艳霞.新中国艺术观的现代性发展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