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2021-09-26 21:47吴信蕾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4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新媒体时代,虚拟空间为大学生带来交流与表达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大学校园文化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从高校“表白墙”的定义、功能与特点入手,探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学工队伍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等建议。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表白墙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专业课程群和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专项课题“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20NDKT013)

[作者简介] 吴信蕾(1980—),女,江苏徐州人,法学硕士,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辅导员,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4-0119-04   [收稿日期] 2021-04-08

新媒体时代,虚拟空间成为大学生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媒介。虚拟空间为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大学校园文化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本文以高校“表白墙”为例,尝试探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

一、“表白墙”的定义、功能与特点

“表白墙”是一款由腾讯开发的虚拟社交平台,深受大学生喜爱。学生将带有一定诉求的话语以“悄悄话”形式发给该账号,该账号以截图形式将“说说”置于QQ空间[ 1 ]。设立之初,“表白墙”为QQ私人账号,主要用于鼓勵没有勇气当面表白爱慕的高校学生借助网络虚拟空间表白爱意,故称“表白墙”。随着社交媒体的流行,“表白墙”获得大量学生的关注与使用,其功能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表白,逐步衍生出失物招领、困难求助、网络声讨等功能。由于受关注多,用户活跃度高,每天工作量较大,设立“表白墙”的学生学习之余兼顾“表白墙”的运营有一定困难,其逐渐不再是私人账号性质,转而由部分在校学生组成专门团队进行运营管理,运营团队简称“墙主”。由此可见,“表白墙”实际上是具有公众号性质的活跃于大学校园的非官方社交媒体平台,本质上是发布和接受信息的网络服务者。

作为流行于大学生间的自媒体平台,“表白墙”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关注度高,用户活跃。当下,全国各大高校均有属于本校的“表白墙”,如北京大学表白墙、清华大学表白墙、复旦大学表白墙、南京大学表白墙等。有调查显示,超过70%的在校学生会关注本校“表白墙”。“表白墙”每日可推送数十条动态,有相当的浏览、点赞、转发量。如遇所谓的“大瓜”,即热门事件或火爆内容,传播量更是惊人。据网站高校表白墙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20日,全国高校表白墙表白量居前三名的分别是:右江民族医学院表白墙,表白量为38474条;济南大学表白墙,表白量24488条;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表白墙,表白量21642条。二是操作与运营门槛低。作为自媒体平台,“表白墙”无须专人撰稿、拍摄、后期剪辑制作等烦琐工作,只需要将用户“私信”截图发表即可。“表白墙”不需要专门设备,只需在负责运营维护的学生手机端登录即可随时随地管理。“表白墙”不属于学校社团,不需要向学校主管部门备案注册。负责管理运营“表白墙”的学生团队,因毕业离校或其他原因不再管理“表白墙”时,只需招募新成员即可保持继续运行。三是开放性高,隐匿性强。学生需要发表“表白墙”时,只需拥有QQ账号。发帖者为逃避辨识,通常临时注册小号,即注册不为老师、同学所知的QQ新账号,且选择匿名发帖,除QQ运营商外,高校、学工队伍等对其束手无策,处于实际的无人监管的隐蔽状态,这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难度。

二、“表白墙”存在的问题

设立之初,“表白墙”以为同学提供表白场所与便捷校园服务为目的,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表白墙”关注度逐步升高,其功能和作用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逐步背离为同学服务的初衷,沦为部分学生发泄私愤的场所,如使用低俗用语,造谣生事,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等。这些道德与行为失范现象易引发高校学生与管理者、学生与学生的冲突与对立,既危害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又增加校园不稳定因素。

(一)网络侵权频发,法律意识淡薄

1.用户违法行为。其中,最普遍的是采用语言暴力手段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对他人人格进行攻击,对受害人身心造成伤害,严重侵害了他人权益。在“去中心化”和“去责任化”的虚拟世界里,由于“表白墙”有一定监管漏洞,匿名为少数学生中伤他人、散播谣言、泄露他人隐私、制造是非提供了方便。而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使得烦躁、不满等情绪的发泄变得理所当然和肆无忌惮[ 2 ]。由于是匿名发帖,且发帖人多使用小号,学校管理部门和受害人无法知晓发帖人的真实身份,发帖人可轻而易举逃避由自己不当行为给他人带来恶劣影响而应承当的责任和惩罚,导致部分学生不经思索、不分黑白,绕开正常表达途径,一言不合即“挂人”。而被“挂”者通常被实名,这种未经核实、歪曲事实、夸大言辞、不负责任的博人眼球的帖子,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和名誉侵犯。

2.运营者违法行为。为吸引流量,博得关注,“表白墙”通常不经信息核实,选择敏感话题发帖,如夸大人际关系矛盾、师生对立、“吃瓜爆料”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第3款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3]“表白墙”作为广义上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其运营管理团队理应自觉遵守我国法律法规。换言之,墙主对信息发布内容负有审查义务和监督职责。当初始发墙者存在明显主观故意,对他人名誉造成侮辱、诽谤、谩骂,或存在歪曲事实等行为,墙主依然为换取流量,置被“挂”人陷入舆论漩涡,运营者应当与初始发墙者应共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综上,无论是发帖人恶意侵犯他人名誉,或是“表白墙”运营团队逃避信息审查和监督责任,都从根本上暴露出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