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育和自己的生命共舞

2021-09-26 21:06闫瑾
教育家 2021年34期
关键词:生命语文课堂

闫瑾

为师者,只有将爱注入教育生命,才能培育教育情怀;只有沿着科学理性、以人为本的方向,于教海中扬帆起航,才能见到最美丽的彩虹。

初见语文 ,我用爱好书写情怀和责任

2000年8月31日是我生命中一个永远值得珍藏的日子——这一天,我成了一名村小语文教师。

手捧着崭新的语文书,我走进那间坐着51个孩子的教室。澄澈而纯朴的童眸、窗外簇拥观望的家长……那一刻,我似乎读懂了自己肩上平凡而神圣的使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也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吸引了乡村孩子们的注意力,这样的教师在偏远的乡村学校并不多见。就这样,作为乡村年轻的“孩子王”,我开启了语文教育之路。

选择做一名语文教师,源于我对语文的浓厚兴趣。最应感谢的,是那个曾经在课堂上朗读我作文的老师,我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大增。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何让学生因我而爱上语文,是初为师者的我想的最多的问题。为此,我狠下功夫练习基本功——工整漂亮的板书,声情并茂的诵读示范,细致亲和的沟通交流,努力让学生把我当作亲密的伙伴。

那时候的语文课,没有便捷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简笔画便是我帮助学生将文字语言转换成具体画面的最好载体。有时候,我也会坐在录音机前,模仿播音员给学生诵读一段纯美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写话课之前,我带着学生一起游戏、比赛,与学生们共度欢乐时光,让作文从孩子们的亲身经历中生长出来;写字课,我手把手地教学,让学生感受一撇一捺的自如收放、一横一竖的韵味变化。课外书匮乏的年代,我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学生朗读精彩的故事,伴着学生渴望的眼神一起叩响阅读的大门。语文教师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者和建设者,要懂得用阅读帮助学生丰富精神世界,滋养温润高雅的人格。

“喜欢语文课,喜欢闫老师,因为她有亲切自然的微笑,因为她有如诗一般美丽的声音,她是我们亲密的伙伴……”当时我虽然不是名师,但我清楚地认识到,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在每一节普通的语文课上、在每一篇和学生心灵对话的习作里、在每一次与学生真诚的交流中,我都肩负着让学生学会语文、学好语文、乐学语文的责任,让他们能够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徜徉,体悟生活的美好。

在乡村学校工作8年之后,我来到了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年级组长,再到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我从未放松过对语文教学的追求;从乡镇中心校说课比赛三等奖,到摘下全国青年教师赛课桂冠,我坚信,只要努力奋斗,就可以拥有更大的舞台。20年教育时光弹指一挥间,这段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与我最钟爱的教育共生共荣。

直面语文,开启一段生命关怀的对话

来到双流区实验小学的第二年,我有幸成为双流区特级语文教师周晓玲工作室的第一批学员,以研究的视角重新定义了我对语文教育的理解。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地方,工作室以课例研究为重点,引导教师回到课堂中审视自己作为语文教育者的价值追求与专业发展。教师要通过多样的活动设计,扎实听说读写训练,播下文学的种子,让中华文化在文字的品读、感悟、运用、创造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引领学生感受语言和精神的共生。

“清新如风,明朗如虹。”听课教师如此形容我的语文课。轻松的课堂氛围、明朗的教学节奏、清晰的教学思路、流畅的教学语言,如此种种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在我心中,语文课的场景应该是这样的:暖暖的课堂上,深厚的语文底蕴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交织在一起,有诗歌的绮丽,有文字的跃动,也有生命的激昂;同时,又像山间的小溪,行思如水,润泽生命。这样的課堂情韵深隽,意蕴丰厚。

在《生死攸关的烛光》课例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充分地与主人公对话,营造真实的环境,让语言学习回归生活;在《大自然的秘密》一课中,我创设情景,让学习回归学生的话语系统;在《活见鬼》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在“古文四步学习法”中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乐趣;教《丑小鸭》一课时,我鼓励学生进行情景朗读,感悟童话故事中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求;在《天净沙·秋思》教学时,我引领学生用意象图画法理解诗意、感受诗情……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多重感官融合体验的过程。语文学习中的体验,不在于教什么、学什么,而在于学生是否经历了心性和品质的磨砺,在于教师是否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的世界中获取独特的体验。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憧憬的教育境界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反映在课堂上,便是让课堂尽显灵动与创意,构建多维对话,达到震彻灵魂的“摇动”。语文教学就是启发并带动学生多种感官保持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教师对话,学生与教材对话,学生与同伴对话,学生与自我对话,学生与生活对话。我将平等性、互动性、开放性、体验性、生成性等特征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体验式”教学形式,通过多元对话、多元解读、多元理会,让学生在对话中品味语言的味道,感悟丰富的人生,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元素。

例如,为了让学生感悟母亲孕育生命的艰辛与伟大,我让他们怀揣鸡蛋参加游学活动;为了体会盲人生活的不易,我让学生蒙着双眼上一节课;为了体会“酣畅淋漓”,我让学生们在阳光下自由奔跑,大声呼喊……语文课堂中如果缺少了真实体验,学生就无法感受文字背后的温度,更无法触及文字之上的思想高度。

在教学中,我还尝试探索语文课堂体验式学习三部曲——预读文本,体验读者感受;精读文本,体验作者匠心;延读文本,体验自我经历。通过不断转换角色,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学生与同伴的平等对话、学生与生活的开放对话,让课堂充满人性关怀。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成长能力生成与建构的过程。在四川省教科所周林教授的工作室,我们就学生课堂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开展了进一步研究。在大量课例研究后,我发现,孩子生来就是语文学习者,他们的语言禀赋是语文教师最好的教材。学生是具备自我学习能力的,只要教师创设合适的环境,给予科学的引导,就能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猜你喜欢
生命语文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写字大课堂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