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珠峰
山东省金乡县实验小学前身可追溯至唐代的金乡儒学“山阳书院”,历经数次历史更迭,于1982年正式建校。2015年5月,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由金乡县教育体育局批准成立“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金乡县实验小学为核心学校,山陽书院附属小学校区、三中校区、西关校区、新金一校区、金乡县实验小学幼儿园等若干小学部和幼儿园为成员学校,目前拥有在校师生8000余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在此方面,山东省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起步很早。核心学校金乡县实验小学于2008年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西关校区(原金乡县西关小学)在20世纪60年代即组织校园腰鼓活动。但总体来看,党的十八大之前,各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上普遍存在认识不够充分的问题,活动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创造性。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认识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两方面入手。基于此,集团把传统文化教育的触角向家庭和社会延伸,从历史和空间两个维度、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充分发掘校内外资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传承:深挖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
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致力从爱国、处世、修身等方面入手,对传统文化资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校根植地域文化、乡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包蕴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经典著述中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深刻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化落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古今融合,做好顶层设计
为建设个性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创新性发展、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学校,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积极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并结合科学前瞻的当代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形成了“创建和谐,享受幸福”的办学理念,把“以爱育爱,立德树人”校训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齐鲁名校,育阳光少年——创办一所令全社会尊敬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读好书·写好字·学好艺·做好人”的“四好阳光少年”育人目标,制定了“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规划,确立了“用文化引领学校,努力提升办学软实力”的发展道路,明确了打造“科研、戏曲、科技、书香、安全、和谐”六大主题校园的学校发展战略,推出了“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六大创新育人工作举措。
依据政策,开展三个教育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学校以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双创”方针等为遵循,以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行动指导,努力在三个层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是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对应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二是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对应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三是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对应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校本课程,实施创新六艺
结合校情、学情实际,并经过反复检验和论证,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构建起一整套符合少年儿童主体特征、满足少年儿童精神需求的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实小新六艺”,涵盖少儿京剧、国学经典诵读、校园腰鼓、书法国画、围棋、传统民间游戏等,旨在对学生施以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和认知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少儿京剧,深度融合德育
200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2010年,京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教育部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在此背景下,金乡县实验小学审时度势,研究出台《“京剧进校园”实施方案》并开展了试点工作——
一是深挖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中的德育因子(“爱国”因子、“处世”因子、“修身”因子),促进京剧教育与德育深度融合。本着“有所批评、有所扬弃,兼收并蓄、择善而从”的原则,学校组织专、兼职京剧教师,从经典剧目中寻觅、甄别、深挖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元素,并以此为抓手,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正面引导和强化。
二是编修京剧校本教材。2014年,学校组织专门人员编写了校本教材《走近京剧》;2018年,对该教材进行修订,更名为《走进京剧》并重版。新版京剧校本教材分为“剧史、剧目、剧人、剧艺”四大章节,有层次、有计划地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京剧剧目片段,如弘扬爱国精神的《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弘扬和谐、友善的《将相和·廉颇做事无分寸》,弘扬公正、法治的《苏三起解·苏三离了洪洞县》等。学校每周开设1节京剧课,按照“兴趣培养”“唱腔教学”“身段教学”三级目标组织教学。
十年来,集团学校在实践与探索中逐步确立了“京剧小观众→小票友→小专业演员→小艺术家”的培养和教育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儿京剧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向着“人人懂京剧、人人爱京剧、人人学京剧、人人传唱京剧”的愿景努力。
国学经典,诵读涵养人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本着培养小学生优良学习和生活习惯的目的,2013年,学校组织专门人员从《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论语》《孟子》《世说新语》《菜根谭》等国学经典中,精心选摘富有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句段、诗词、文章,汇集成“文明礼仪篇、惜时勤学篇、自立自强篇、诚实守信篇、知恩感恩篇、爱心行动篇”六个主题板块,编撰了《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并正式出版发行。结合教材,学校在广大师生中开展了“读原著、读名著、读整本书、读大部头书”“读书节”“阅读·乐读”“手抄四书五经”“百日诵读”“国旗下的班级经典诵读”等诵读活动,使经典入眼、入口、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