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霁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稚嫩而又充满力量的声音回荡在美国上空。五年前,中国强棒天使队在国际棒球大赛上崭露头角,令他国参赛者没想到的是,这群身手矫健、气宇轩昂的少年是来自中国的困境儿童……改变这些孩子命运的“伯乐”,就是前中国国家棒球队队长——孙岭峰。
棒球,这项在中国有点“冷”的运动,为身处困境的孩子开辟了新的人生道路。2015年,孙岭峰联合爱心人士发起了“强棒天使项目”,并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公益棒球队——强棒天使队。“强棒天使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吸募并资助7—9岁的困境儿童,通过全面的文化教育、专业的棒球训练等,培养孩子们的棒球职业能力,帮助他们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目标。对于乡村困境儿童来说,“未来可期”是比“荣华富贵”更加珍贵的存在。“强棒天使项目”不仅让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更引导他们寻回了人生的意义。
从“盗垒王”到“孙爸爸”
正如童话故事一般,善良的主人公总是要历经磨难,才能找到美好的归宿。对于孙岭峰和强棒天使队的68个孩子来说,棒球为他们的人生编织出了最美的童话。
1978年8月,孙岭峰生于北京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小学二年级时,因为投球力量大,又是左利手,孙岭峰被师父张锦新选入学校棒球队。此时,孙岭峰并没有意识到,这项运动会改写他的人生。毕业时,无论是学习还是棒球,孙岭峰的成绩都差强人意。平日里一起训练的队友一个接一个地被保送到北大附中,唯独剩下他“无人问津”。就在他觉得自己将被命运抛弃的时候,师父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体师(现首都体育学院)挑人,你去不去?”“去!”他斩钉截铁地答道。
从职业棒球运动员的视角来看,孙岭峰的身高和力量都没有优势,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梦想的追求。训练时,别人跑5圈觉得累了就不跑了,他跑了10圈依旧会全力以赴。“当时我一直告诉自己一句话:如果你没成功,一定是你想成功的愿望不够迫切。”坚定的信念不仅鞭策着孙岭峰刻苦训练,也让他对自己的理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一年后,他的成绩突飞猛进,成了棒球场上的“黑马”。18岁时,孙岭峰入选国家队,在各种赛事中频频崭露锋芒,曾荣膺中国棒球联赛三届“盗垒王”,成为中国国家队的“第一棒”。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孙岭峰拿到关键分击败了中国台北队,帮助中国国家队取得了在奥运会赛场上第一场、也是迄今唯一一场棒球比赛的胜利。
退役之后,孙岭峰尝试了不少角色,曾在江苏省棒球队担任过教练、创办过体育文化企业,还再度运营了中断数年的中国棒球联赛,但他总觉得这些“治标不治本”。一次,孙岭峰受朋友所托到孤儿院参加短期公益培训,不到半年时间,孩子们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让孙岭峰再次体会到了棒球给他带来的成就感,也让他意识到,孩子是中国棒球的希望,棒球也能为困境儿童的人生创造新的可能。
2015年,孙岭峰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公益战略,正式创办了“强棒天使棒球基地”,希望通过棒球改变困境儿童的命运。基地里的孩子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有的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有的双亲一方患重病,另一方离家出走杳无音信……年幼的孩子成了事实孤儿,或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靠低保生活,或流落街头遭人欺负,未来堪忧。“体育运动领域是可以出现‘逆袭的,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孙岭峰希望通过棒球把孩子们推向更高的台阶,让他们“真正变成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你出钱帮忙养孩子?”一开始,人们都不相信孙岭峰的公益培养计划,队员小双被选中时还以为是伯父因为生活困难把自己给卖了,又哭又闹就是不肯走。孙岭峰只得把伯侄二人接到基地亲自验证,这才让他们放下心来。在贫困山区,一些家庭连生活都难以为继,更何谈孩子的“教育”,孙岭峰抛来的橄榄枝往往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管吃饭吗?”“管!”“生病了管看病?”“管!”“孩子你带走吧。”就这样,越来越多贫困山区的困境儿童怀抱着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强棒天使棒球基地”。如今,基地已经陆续接纳了68个困境儿童,孙岭峰则成了这个大家庭的“家长”。
从满身荣誉的运动员到孩子们口中的“孙爸爸”,人到中年的孙岭峰重新站上了“一垒”,为的是让处在生活深谷的孩子重拾信心,让中华少年成为世界棒球场上的强者。
“战斗天使”的养成
无论是三九严寒,还是烈日酷暑,棒球场上孩子们训练的身影从未缺席。打出“好球”后队员的兴奋呼喊与清脆的球棒撞击声夹杂在一起,是孙岭峰脑海中最悦耳的声音。
绿茵场上的一张张笑脸,是孙岭峰和教练员们用无数汗水和爱浇注而成的。许多孩子刚进入基地时,连刷牙都不会,教练们就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习基本生活技能。说是“教师”,其实他们往往身兼数职,既要在训练时做孩子的教练,又要在平日里做孩子的生活管理员、思想教育指导员,不仅让孩子们知书明理,还有一技傍身。
年过七旬的“师爷”张锦新义无反顾地来到基地,再度承担起为祖国培养优秀青少年棒球运动员的重任,义务在“强棒天使棒球队”执教。“师爷”教导队员的精髓并不是具体的技术细节,而是他的理念:打球在做人之后,孩子们首先要学习的是如何服从团队、尊重和配合队友。在孩子们心目中,“师爷”亦师亦友,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如果用一个词描述张锦新,可能最恰当的是“匠人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棒球教学,诲人不倦,以人生的智慧为初出茅庐的孩子们指点迷津。
即使拥有众多亲朋好友和爱心人士的支持,基地的运营仍然举步维艰。从创立之初至今,由于拆迁、经费等原因,“强棒天使棒球基地”历经4次搬迁,终于在北京市通州区漷县安家。对于孙岭峰这样一个世界级球员来说,以前他从来不会为“钱”发愁,然而从开展公益项目以来,为了维持基地的运营,保障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和学习训练,孙岭峰投入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卖了房子,用了父母的养老金,找遍身边的朋友投资,可基地的资金链一直处在崩溃的边缘。“刚开始我也不知道养个孩子需要花多少钱,计划一个孩子3万元左右,但后来发现3万元根本办不到。”现在基地68个孩子,日常生活开销、聘请教师和教练的费用,再加上场地、器材等,一个孩子每年的投入将近10万元。也有许多投资者表示过可以“支持”强棒天使的运维,但被孙嶺峰拒绝了,因为对方“想拿孩子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