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 包敏 高海斌 李涵 张洋
摘 要: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主流美术而言的,是根植于民族文化深层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民间文化底蕴,同时全面地反映了民间社会的精神、意识及生活状态。陕西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有剪纸、面花、木版年画、香包、皮影、刺绣、社火、脸谱、泥塑、石雕、印花布等多种形式,成为陕西地区的重要文化艺术,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承载着民族文化、地域历史、社会风俗等文化蕴意。陕西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我们研究、推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意义深远。
关 键 词: 陕西民间美术;传承;发展
一、陕西民间美术概述
民间美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多种学说起源,艺术起源学说中的“劳动说”认为“人类的生产实践劳动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比如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類因为劳动生产的需求发明了钻孔技术,后期的生产劳动推动了审美意识的产生,他们利用钻孔技术处理贝壳或兽骨,制作项链来装饰自己;仰韶文化中彩陶的各种纹饰图案多带有巫祭、图腾崇拜的色彩,也有表现生活或劳动场景的,当时的人们已学会运用对称和重复的方式排列图案,带有强烈的韵律感和审美性质。这些表现说明原始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劳动的过程中,制造工具、解放双手、提高效率,后来在追求工具实用性的同时,增加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在实用的基础之上产生了审美观念。因此,从劳动中制作的石器、项链、陶器这些原始艺术作品,都可认为是民间美术的雏形,其艺术风格粗糙但质朴,为后来民间美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剪纸、泥塑、木版年画、秦绣、皮影等陕西民间美术都是基于生活生产的目的而进行创作的,同样融合了实用性与审美性,作为陕西区域主要的民间艺术形态,自古至今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并在民间百姓生活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二、陕西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
(一)原发性
原发性是指民间美术保留着和当地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联系,且较多地保留了原始艺术的特征。在表现内容上,对现实生活和日常生产有着写实手法的表达;在艺术形式上,陕西民间美术不做过多的雕琢和修饰,保持着纯朴自然的风格。譬如旬邑彩贴剪纸《江娃拉马梅香骑》,其造型均以生活内容和场景为素材,“朴实得就像那地里长出的庄稼,散发出最芳香的艺术气息”。
(二)集体性
处于原始生活的人们,群居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原始生活的集体性,让原始艺术也诞生在集体之下,民间美术继承了这样的特点。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者或许只是一个人或几个人,但最终呈现的艺术成果却包含了大众的生活理想和追求,灵感来源于大众的生活需要,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创造才能。[1]
(三)实用性
民间美术是在劳动生产中诞生的艺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紧密相连,民间美术的创作初衷必然是为了实用,审美的需求也是再后来才发生的,其实用与审美的兼顾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理想和情感,开启了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灵感。因此,民间艺人把纯正的陕西地域文化与生活的实用性作为艺术创作的立脚点,立足当下就地取材进行创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用性。
(四)象征性
通过谐音、符号、寓意等手法来表达人们彼此祝愿、祈祷美好祝福的象征性思维的表达方式是民间美术重要的特点之一。用谐音的表现手法象征吉祥的造型组合有:马上封侯(马、猴、蜂)、喜上眉梢(喜鹊、梅树枝)、连年有余(胖娃娃、鱼、莲花)、五福捧寿(蝙蝠、寿字)等。用图形符号象征吉祥的有:蝙蝠,意为“福”;青狮白象,作为神兽,有守护、万象更新的含义;五毒,寓意驱邪消灾。用寓意表达吉祥的造型有石榴、葫芦、葡萄,意为多子多孙;松树、桃、鹤,寓意长寿;并蒂莲、双飞燕、鸳鸯,意为夫妻恩爱长久;百合、核桃则寓意夫妻百年好合等等。
(五)地域性
陕西民间美术受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等大环境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地域特征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标准,也自然地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风俗习惯,由此演变出各种形式的民间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中寄托着人们的情感,表达着人们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各不相同的乡土气息和经济文化特征。例如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女十忙》,就生动表现出农耕社会中妇女劳作的场景,画中表现了农家妇女干着农务活,有弹棉花、纺线、缠线、上机织布、洗涤等工作;在织布的同时,还要忙于照管小儿,喂养家畜,这是典型的西北农村的繁忙景象。年画人物造型富有动感,一颦一笑十分传神。[2]品类繁盛的民间美术品总是代表了当地独有的人文特色,显现着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这种魅力是从别处感受不到的。
(六)民俗性
民俗文化是民间美术的灵感来源,也是民间美术创作与发展的文化之源。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艺术内涵,二者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民俗文化主要表现在时令节气、人生礼仪、图腾崇拜,而民俗活动基于生活场景将民俗文化动态地表现在生活中。陕西的花馍就是具有民俗性的典型代表,人们常在春节这一天蒸大馒头、蒸枣花,用元宝篮装起来;正月十五团圆节做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送给孩子代表关爱祝福;清明节捏面为燕;老人过寿又做大寿桃、鱼等;四月时节,“面鱼”是出嫁的女儿给娘家送的礼物,象征丰收;还有为女儿出嫁作陪嫁用的“老虎头”馄饨;寒食节时若扫墓用“蛇盘盘”以示消灾;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龙凤呈祥”“猛虎驱邪”等等。在不同时节,类似花馍等带有民俗性的其他艺术典型也都有丰富的用途,都象征着对生活抱有的美好愿望,这也是民俗性特征的体现。
三、陕西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与特点
陕西传统美术资源种类繁多且分布广泛,仅在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的传统美术(民间美术)类项目就多达39项(项目共包含54个)。陕西传统美术(民间美术)项目主要有剪纸艺术、木版年画艺术、民间绘画艺术、泥塑艺术、建筑彩绘艺术、花灯艺术、社火脸谱绘制艺术、民间绣活艺术、皮影艺术、面花艺术、石雕艺术、木雕艺术、漆器制作艺术、民间玩具制作艺术等诸多形式,反映了从古至今陕西人的审美特点和对美的艺术探索。
陕西民间美术是陕西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能够为陕西现代文化提供发展的宝贵资源。以关中地区为例,有25项传统美术项目被收录于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尤其以宝鸡和渭南最突出,申报内容包含西秦刺绣、凤翔木版年画、凤翔泥塑等。宝鸡各区县中凤翔传统美术项目最醒目也最为出名,共四项;渭南市的申报多达九项,刺绣类占其中两项,分别为澄城刺绣、大荔刺绣,面花类有华州面花、合阳面花,绘画工艺有澄城手绘帘,雕刻类有合阳雷氏木雕艺术,剪纸类为朝邑剪纸;咸阳地区有四项,分别为礼泉皮影、刺绣类乾州布玩、剪纸类永寿民间剪纸和旬邑彩贴剪纸;西安地区则为三项,分别是周至剪纸、户县民间布艺老虎、刺绣类秦绣穿罗绣;铜川地区有两项,分别是耀州面塑、宜君剪纸。由此可见,关中地区的民间美術资源丰富,也体现了政府对传统美术资源的保护和记录是十分仔细的。
四、陕西民间美术的保护与传承
陕西民间美术作为民间文化的物化形式,它的传承受民间社会形态发展演变的影响,受经济浪潮和外来文化影响,在大众的认知中逐渐变得模糊,有些形态已逐渐消失,这种现象对于传统艺术形式传承是不利的。因此,对民间美术的研究、保护、整理、宣传显得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更是能带来对陕西民间美术资源的传承和合理开发。
民间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元素是历代美术家和设计师不断研究的对象,在他们的作品中汲取了其中的养分。陕西地区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的民族文化、地域历史、社会风俗,对于我们研究、推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意义深远。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美术学领域,只研究其存在价值、传承方式等,而是要认识到民间美术的文化蕴意,强化民间美术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和应用,把民间美术置于文化建设的高度,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共同体的视域去考察它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具体措施可包括:
1.社会合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营造民间美术的文化氛围。
2.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积极引导和扶持民间美术进入文化产业。
3.积极开展陕西地区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
基金项目:2020年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图说陕西民间美术传承》创新训练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S202013121011。
参考文献:
[1]华明璐.民间美术色彩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创造性应用[J].大众文艺,2018,(14):88.
[2]齐振伦.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活态保护探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10):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