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有效改革路径

2021-09-26 15:47李永俊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7期
关键词:改革路径课程思政新媒体

摘  要:新媒体视角下,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这给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教师应积极探寻课程思政改革路径,将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把握新媒体带来的机遇,积极迎接相应的挑战,从而逐步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鉴于此,本文将针对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课程思政;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131-03

一、新媒体及课程思政概念分析

(一)新媒体概念解析

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国,通常来说,新媒体并非是指某一种特定的技术类型,其更像是一种媒介模式。新媒体的基础为信息技术,主要载体是互联网环境,它在表现形式、技术手段等诸多方面,与传统媒体存在不同。当前,新媒体的表现类型可总结为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以及数字媒体等。

(二)课程思政概念分析

课程思政作为我国当前倡导的一种新兴教学理念,更倾向于针对职业院校进行教育改革,以此对传统育人模式进行突破。在授课时,教师应积极发掘课堂中的思政元素,将优秀的思想政治理念、意识传递到学生心中,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其人生指明前进方向[1]。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三全育人”理念,这一理念为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启示和方向,让教育者认识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二、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改革契机

(一)丰富课程思政内容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种类丰富多样,极大地丰富了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改革内容。教师可将思政元素与这些信息进行融合,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为基础,对课程思政的内容进行扩充。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接受程度将得到大幅提升,进而为后续课程思政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二)提升课程思政便利性

课程思政的开展对象是学生,他们通常很难将全部精力投入枯燥的思政知识学习中。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可结合新媒体形式多样的特点,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正向引导,使其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2]。

三、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挑战

(一)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由于新媒体存在去中心化的特点,其中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一些负面信息如附骨之疽,在无形中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影响。高职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形成,其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抵抗能力尚存很大提升空间,部分学生甚至格外关注不良信息。在此类信息的影响下,这类学生的思想容易变得偏激、阴暗,这对其养成正确、向上的价值观十分不利。若教师仍采用传统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将很难满足当前社会对学生思想道德的要求,不利于其今后的发展。

(二)不利于学生发展独立人格

高职阶段是学生独立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会接触大量碎片化信息,这些信息会对其正确认识世界、形成自身看法产生极大影响。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发表的言论通常是各有各的道理,部分学生很容易受到他人言论的影响,因此丧失对事物的判别能力,不懂得独立思考的重要意义,这对其之后形成独立人格将产生极大的阻碍。

(三)不利于学生道德意识养成

实际上,学生的思想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影响。在新媒体时代,学生的道德意识很容易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部分学生会将自己内心的压力通过网络渠道释放,在此过程中,他们也会受到一些不良言论的影响,从而对其道德意识形成产生一定阻碍[3]。例如,部分学生由于心情不好,在网络环境聊天时,可能会面临毒品、色情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若是他们意志不坚定,很容易被这些因素侵蚀,导致身、心受到十分严重的伤害。

四、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

(一)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前期准备

新媒体视角下我国课程思政改革正处在起步阶段,很多教学准备尚不充分。基于此,教师开展教学前,应结合学情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以此确保授课效果,促使学生思政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前期准备阶段,教師及学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做好准备工作。

其一,构建信息化教学团队。新媒体环境下,需要教师将传统课堂与新媒体技术进行充分融合,这不仅体现在教学设备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对授课理念、教学方式进行一次重大突破。为此,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一支战斗力强、专业程度高的新媒体教学队伍,基于当前新媒体课程思政改革要求和学生的需要,对授课内容、模式进行充分拓展,以此为后续的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其二,丰富线上教学资源。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结合课程思政教学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内容相对丰富且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线上教学资源库。在线上资源库中,教师可将日常用到的课程思政教学视频、电子化课件、网络授课文档以及学生提交的线上作业等资源进行整合,而后将其分类存储,以此满足新媒体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丰富线上资源,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将得到大幅提升,这对提升育人质量意义重大[4]。

其三,选择合适的线上教学平台。当前,很多院校都建设了自己的线上教学平台,以此为开展新媒体视角下的课程思政教学铺路,同时,市场上也有不少形式类似的软件,比如钉钉、腾讯会议等。在开展授课时,教师可基于当前学生兴趣所在,选择适合的线上教学辅助平台,以实现高效新媒体课程思政教学。不仅如此,教师还要从自身入手,不断学习各类平台软件的操作知识,为之后开展高质量课程思政教学奠基。

(二)积极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在新媒体视角下,教师应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政水平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凸显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引入更多学生喜欢的高效教学方式。专业课教师可借助新媒体构建线上课程思政平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进行深度融合,学生通过手机、平板等客户端随时随地都能接受思政教育,提升育人效果。

其一,微课应确保内容短小精悍。課程思政教学的每一条微课视频一般控制在3—5分钟,过长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过短则难以将课程思政重点教学内容融于其中。此外,教师应尽可能精选课程思政知识内容,并利用简单的形式将其表达在微课中,让学生能在几分钟内便对相应课程思政知识进行了解与思考。其二,微课节奏应保持紧凑。课程思政微课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才能收到预想中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制作时,重点关注微课开始时的声音、图像是否足够吸引人,利用多种方式为微课赋能,增强其吸引力。其三,课程思政微课要设计疑问。由于微课的时长有限,学生难以在观看微课的时候进行深入思考。基于此,在进行微课制作的最后阶段,教师要在微课中插入一些问题,以此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外延,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更为深入的思考[5]。

(三)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程思政内容

新媒体视角下,种类丰富的网络资源为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诸多便利。为此,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不断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从而逐步激发学生兴趣。基于此,教师应尝试凭借新媒体技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构建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以此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课程思政知识的魅力。为学生构建情境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做到心中有数,以此确保课程思政实际育人效果。

(四)提升高职教师的媒介素养

在新媒体视域下,为提升课程思政改革效率,高职院校应重视师资培训,增强教师的媒介素养。在实践中,学校可邀请专家到校开展讲座,以帮助教师更为熟练地掌握不同类型新媒体软件的功能,从而提升其对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此外,高职院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教师交流考察,互学互鉴、取长补短,从而为后续课程思政改革打下坚实基础。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可组织校内优秀教师进行教学经验分享,这样既能实现先进教学理念、方式的传播,又能增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更为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思政改革中,从而提升课程思政改革质量[6]。

参考文献:

[1] 罗桔芳. 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探究[J]. 经济师,2021(02):194-195.

[2] 徐晓芳. 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地方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1):146-149.

[3] 惠朝阳. 高职院校构建“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5):57-60.

[4] 向敏.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课程思政教学范式探讨[J]. 高职教育,2019(11):133-135.

[5] 徐向飞.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建构协同育人平台的逻辑理路[J]. 教育与职业,2018(22):84-89.

[6] 林丽萍. 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的若干思考[J]. 现代职业教育,2019(11):196-197.

(荐稿人:马锁生,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作者简介:李永俊(1979—),男,硕士,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改革路径课程思政新媒体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