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拓展训练”需要教师找到新资源,以改变学生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性,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提升,以此治愈学生“枯燥、困惑”的伤口。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可谓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剂“良方”,能改变初中语文教学局限于课本之中的现状,同时,能够使学生在丰富资源的引领之下产生学习兴趣,如此,无疑变相地为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助推作用。基于此,本文在解析“拓展训练”重要价值的基础之上,为“拓展训练”成为初中教学的一剂“良方”提供对应的策略,以为教师教学提供辅助。
“拓展训练”又称“延伸训练”,具体来说,就是需要教师在创造性理解教材的基础之上开发资源,以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增加语文教学的内涵。同时,“拓展训练”又是一种迁移性的训练,它是在教师教学完毕后出现的,即要求学生将每天接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而教师广泛的应用,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丰富、更深入、更实用。其次,“拓展训练”能够使课堂更加灵动。它之所以具有独特的创造性与开拓性,是在于其能够使教学内容呈现不同的形式和种类,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同时,它也能以丰富性、多元性引领学生接触到不同层面的知识,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效用。最后,拓展训练又根植于课本,能够起到夯实学生所学知识,长期坚持下去,还能够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使学生学习过程更加扎实,学习效率得到保证。基于此种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便可有效利用“拓展训练”这一独特优势,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学生学习能力逐步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一、抓住知识的尾巴,引入拓展训练内容
“拓展训练”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时抓住知识的尾巴,吃透教材,在不脱离教材的基准之上无限制地延伸。而这里所描述的“无限制”包括学习内容的无限制性。但教师要想保证学习内容的无限制性,必须要做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在教学之时精心选点、设点,通过预设做到拓展有效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先引领学生去收集拓展性材料,随后在课堂之上发挥这些材料的作用。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统编版课文《济南的冬天》时,在教学之前为引领学生走入冬景之中抓住知识的尾巴,教师便可抓住知识的要点,引领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找出你心中的冬”,即学生既可收集冬景图片,又可收集关于冬景的文字,为学生在课堂当中学习提供素材。除此之外,教师在以冬景为导入时,又可呈现拓展训练,即让学生结合PPT欣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同时品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以此为学生了解济南的冬天做铺垫。同时,教师在带领学生感受济南冬天的特征时,在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抓住济南“温”和“安静”之后,教师又可以询问学生“如何体现济南的‘温和‘安静”为切入点,引领学生通过山水宝地,感受济南冬天无风、响晴、无毒日的温暖。再者,教师还可呈现拓展内容“用你手中的笔刻画济南阳光照耀的山,薄雪覆盖的山,城外的远山以及冬天水的清澈和透明”,以此让学生在用艺术刻画场景时,能在情与景之中,体会作者所描写的水、情、景,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赞美之情,如此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活色生香的课堂上感受“何为济南的冬天”。
二、基于渠道多元性,丰富拓展训练形式
“拓展训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也能够丰富学生学习的形式,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仅仅借助一支粉笔呈现知识,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图片,让学生走入情境学习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可发挥微课的有效作用,呈现视频,抛出话题,引领学生转变以往的自主思考为讨论学习。如此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更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一隅之地,能在和他人产生思想碰撞之时开阔眼界学习其它知识。最后,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之时还可发挥互联网的有效作用,让学生自发收集更多资源,实现开放课堂的打造,使学生原本受限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自由开放,以此使得学生学习更加舒适,有广度。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统编版课文《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可通过如下方式丰富学生训练的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快乐。呈现形式一:在学生读完课文,知道作者是通过描述我与母亲来传递感情的,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呈现“双腿瘫痪的我和母亲安慰的我、母亲疾病缠身却瞒着的我,临终嘱托的我”的动态视频,以引领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情境之中思考作者通过本文传递怎样的情感,这既能简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能够让学生真切地学习到知识。其次,在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如何通过回忆以及情感的寄托描述母亲深沉的母爱后,教师可呈现训练形式二:借助微课呈现“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后,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对于跑和踩一类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等内容,并回答问题“给你怎样的感受”,以此能够让学生在小组探索讨论之中抓住母亲的动作词汇和母亲惊若寒蝉,生怕一不小心触动孩子敏锐心的母爱。最后,为了使学生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师又可呈现拓展训练形式三:在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便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抓住母亲一系列的动作,以此品味母亲行为带来的感受。在小组合作之中,学生更能够轻松和敏锐地抓住“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等一系列动作词汇,进而让学生在集体智慧之下感受母亲隐藏在动作之中的爱。
三、緊扣思维延伸性,提高拓展训练深度
“拓展训练”与“延伸、迁移”相联系,在于引领教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挖掘知识深刻内涵,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在学生学习新知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思维的尾巴进行思维拓展训练,以此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深度增加。同时,教师仍可采取相关思维训练,以创新性话题呈现开放课堂,以此既能训练学生思维,又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如此,教师便能不费吹灰之力帮助学生获得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实现双赢。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统编版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时,当教师在带领学生理解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后,引领学生体会作者作为盲聋哑人对生活的感悟时,教师便可借助思维拓展延伸,抓住学生思维的延伸性,巧借问题“你身边是否有聋哑人,对此你有何感受和体验”,以此带领学生由课内知识学习走向课外,并找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性,从而开阔视野。此问题的设置便能引来学生滔滔不绝地表达,基于此,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的开阔性,有针对性地延伸此问题。如当学生描述道“我身边的聋哑人不多,但他们都特别地坚强,让我觉得自愧不如”。这时教师便可抓住学生思维的尾巴,询问道“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想一想,你应该如何改善这些不足,进而也做一个塑造奇迹的人”,以引领学生在感受他人之事迹之中不仅学到相关知识,更能够取得思想上的革新,还能以革新的思想指导行为,如此教学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获,综合发展”。
简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有效地开展“拓展训练”,使学生在丰富内容的引领之下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再以丰富的训练形式优化学生学习形式,使学生在多元形式的引领之下收获更多的知识。最后,教师再以思维“拓展训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以真正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世猛.刍议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措施[J].考试周刊,2021(07):41-42.
[2]郭利平.浅谈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30):129-130.
[3]姚莹.探讨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20(24):115-116.
[4]李雪芬.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19(10):57.
林艺容,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分校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