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2021-09-26 12:55刘祖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刘祖源

[摘 要] 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高度的关联性,具有很强的契合度和融合点。文章将从工匠精神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对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助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关键词] 工匠精神;职业院校;思政教育

一、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在全社会要尊重劳动者、关心劳动者,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可以说,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和长远发展。为此,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校从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出发,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大力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环节、全过程,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守正创新的价值观。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在社会锻炼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把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学生教育全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地激发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意识的提升和发展,有利于加强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有利于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一个人对待工作的看法,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操守都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把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及对工作岗位的热爱,使学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进取的态度投身到工作中,这样的学生不仅能吃苦、肯干事,而且对职业有较高的忠诚度,深受企业欢迎和社会认可,对学生获得就业机会和就业竞争力有重要作用。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对人的职业行为规范具有指引和评价作用,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技术人才”,更是渴望“匠心人才”,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匠心人才”的必备素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工匠精神的灵魂融入学生的思想观念中,有助于彰显个人优良品质,对塑造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匠心匠艺”的环境中接受熏陶,切实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转化为自己的职业守则,认真对待职业活动,恪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二、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时存在的问题

(一)从学校层面来看,办学理念落实不够到位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都受传统教育影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技能教育,过度强调技能实践、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教育重视不够,方法和手段也比较欠缺,有意或无意地削弱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有的高职院校专职思政教师配比不够,兼职思政教师又很难保障教学质量,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开展,甚至存在思政课课时不足的现象。

(二)从教学层面来看,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不够

工匠精神教育是知行合一的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受学制因素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两者不平衡的现象依然突出。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半,很多学校没有安排充足的实践课程,更别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更多的是“说教式”的宣传,忽视对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教育。由于实践教育环节存在短板,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也大多停留在思想层面,很难有深刻的体会,造成“知行脱节”或“知而不行”的情况,势必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从思政层面来看,思政教育针对性不强

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不喜欢学习纯理论的知识,但他们动手能力较强,对技术技能学习渴望和需求更大。因此,在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中,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紧密结合,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缺乏新意,过多讲解理论,很少在思政教育中引导学生传承和践行工匠精神,存在脱离现实和脱离实践的现象,工匠精神的教育作用发挥不明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很难切合高职学生的兴趣点。

三、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对策

(一)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工匠精神

在校学习期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传承和培养工匠精神,需要注重课堂教学。聚集专业特点,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专业岗位所具备的职业精神,加强顶层设计,将工匠精神合理渗透到各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内容及考核之中,融入各类学科和专业课中,让工匠精神贯穿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要注重将课程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训教学环节探索工学结合、体验式教学。

(二)营造校园氛围,在校园文化中浸润工匠精神

坚持把传承“工匠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题,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入手,探索和实践“思政教育立德树人”“专业教育强化技能”“人文教育提升质量”的“三位一体”素质教育模式。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办技能活动月,开展有关弘扬工匠精神的知识讲座,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开展具有匠心特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一线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规程。同时,挖掘学生身边体现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和社会知名的“大国工匠”的优秀事迹,借助新媒体平台,更好地向学生渗透和传播工匠精神,利用官网、微博等平台向学生推广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让工匠精神深入学生内心。

(三)加强校企合作,在产教融合中塑造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塑造,不仅需要学校下功夫、出实招,还要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发力,使工匠精神与实践教学、技能培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把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神。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内容,以企业标准行为规范与操作规程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感受企业文化、企业标准、企业精神的熏陶。校企联合开展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使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实现从知识、技能到素养、精神的高度融合,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培养,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突出培训考核,在教师培养中激发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的思政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有工匠品质、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富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学校要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教师管理、考核、培训等相关制度,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鼓励教师通过师资培训、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方式,深化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将抽象的工匠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在教学过程中和师生日常交流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爱岗敬业、求精、专注、执着、创新等优秀品质和精神傳达给学生,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同时,学校还要建立考核机制,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指标,树立一批学科带头人、先进典型和师德标兵,以先进典型人物带动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