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将结合王蒙的小说作品,对其小说中的相关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品味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构造方法与女性特征。分析可知,作者通过塑造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有效拓展了文本的精神空间,也为人们更好地了解社会提供新的途径,值得关注。
关键词:王蒙小说 女性人物 性别视角 现代女性
一、王蒙小说中的复杂女性
(一)王蒙的经历与其笔下的女性
王蒙的生活经历是指导他小说创作的重要源泉,成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无法担当起“父亲”的角色,给年幼的王蒙带来了无法承受的压力,也许正是这种家庭生活,促使王蒙更加欣赏女性。从他的小说创作过程来看,他塑造了大量的男性文学作品,而此类作品往往伴有一定的自传性质,这种情况一直到《青狐》的出现才发生了改变,作者抛弃了自己的男性生存经验,开始从女性的角度观察社会,观察当时社会女性的生活情况,表现女性生活的困苦,在作品创作中更加照顾女性的感受,正如在《青狐》中,作者开始从青狐的视角出发,通过女性的内心体验来塑造形象,使读者能够走进女性的内心世界,通过“私语式”的表达方法,让青狐能够更加透彻地审视自我,由内到外展现了一个女性形象。并开始改变传统的男性群像,例如外强中干的杨巨艇、软弱的钱文等,这些形象可能是王蒙对自己父亲的侧写。
(二)王蒙对“现代女性”的塑造
王蒙对于“现代女性”的推崇是不遗余力的,年轻时的王蒙在工作与生活上经历了巨大挫折,而妻子的不离不弃深深打动着他,他将妻子的这种品质体现在笔下“叶冬菊”等女性角色中。同时王蒙的创作手法深受苏俄文学作品的影响,因此能够塑造出一大批热情、勇敢的女革命家,与传统小说作品不同的是,王蒙笔下的女性爽朗大方,用青春谱写着革命事业,通过深入阅读王蒙的作品可以发现,“娜斯嘉”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小说情节中,体现了作者对现代女性的肯定。
作为一个男性文学家,王蒙在小说人物的塑造上依然未能摆脱男权主义的限制,但是出于对女性的认可,他在作品创作中也尝试打破传统思维对女性的禁锢。例如在《青春万岁》中,有的女性敢于与传统家庭观念相抗争、有人敢于践行男女平等观念、有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这些都是现代女性塑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王蒙笔下的“被动女性”
在传统思维中,男性是理性与智慧的象征,而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这种思想也在文学创作中得到体现。而王蒙在小说中却打破了这种观念,在其小说《活动变人形》中,倪吾诚是整个小说的主要角色,但是作者并没有完全从男性视角去书写,而是将相当一部分的话语权交给了女性,包括倪萍、静宜、静珍等,在诸多女性的衬托下,倪吾诚的人物形象才更加饱满;而从小说的表现来看,倪吾诚作为主人公,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下反而成为一个“多余人”,进而衬托出女性形象的个性。
作者在小说创作中,通过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传统女性,如小说中的倪萍,身上保留了大量传统道德理念的气息。但是大部分女性在遭到男性与社会的忽视之后,会通过咒骂、发誓等方法为自己的绝望发出呐喊,正如小说中静宜在遭受倪吾诚的不忠时,并未真正想过摆脱自己的被动处境,反而想要从赵尚同处获得思想救援,而赵尚同作为封建意识的代表,静宜的这种行为无疑将自己推向了封建意识的旋涡,也反映出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无法与整个传统社会相抗衡。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静宜与静珍为自己取了新的名字,并争取了一个在图书馆工作的机会。从这个结果来看,王蒙作为一个珍爱女性的作家,怎么会忍心让自己笔下的女性角色沉寂在封建道德的泥潭中呢?也许是因为时代的原因,作者无法赋予女性更多的独立性,女性形象的这种“被动性”特征,是无法避免的。
三、王蒙小说中的“她”
(一)革命女性
在王蒙的小说中,革命女性的形象随处可见,此类女性将国家放在首位,并将国家利益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例如郑波多次拒绝田林的示爱,最终将这种男女爱情转变为同志之间的感情;女孩苏宁在幼年时期遭受过严重的身心伤害,而在好友杨蔷云等人的帮助下最终走出心理阴影,甚至检举自己的“资本家”父亲,最终融入集体主义怀抱。通过种种女性人物可以发现,她们在新中国成立的大环境下,怀揣着朴实的信仰——建设新中国,她们也没有将自己的命运与信仰分开,渴望着长大,迫切地希望投入到社会建设中,想要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工作。而实际上,男女之间的爱情是正常的情感,但当时的女性却缺乏这种认知,在“女英雄”的设定下,女性的做法、行为甚至思想都要与男性保持一致,并认为这样才是“男女平等”。因此从小说的角度来看,革命对于当时的女性而言具有很强的导向性,“革命女性”随处可见。
而在小说《恋爱的季节》中,王蒙重新设定了《青春万岁》的背景,在该小说创作时,王蒙已经年近六旬,年龄的增长使作者对故事情节的设定更加细腻、丰满。通过阅读小说可以发现,作者对于理性与爱情依然存在矛盾心理,与《青春万岁》不同的是,《恋爱的季节》更加关注集体与家庭内部的爱情,此时的年轻人不再一味留恋“青春万岁”,已经觉醒并开始认识到社会的复杂。在故事中作者描述了十余个婚姻,而遗憾的是这些婚姻几乎没有美满的结局,可见在当时,爱情也发生了变化,其中以“政治化的爱情”表现得最为明显,而这种情感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小说中女性的爱情观。
(二)守志女性
王蒙小说中的女性色彩各异,但有一位女性却独具特色,她就是《活动变人形》中的静珍,她的一生是悲苦的,十八岁结婚,十九岁丈夫去世,这种可悲的生活影响了静珍的一生,因为她用一生的时间来思念自己去世的丈夫,生活中几乎与倪吾诚陷入了无休止的骂战中,而“恶骂”仿佛也成为她的武器。在小说中,静珍对于自己的“守志”生活充满着信心,但是每天清晨依然对着镜子自骂,这种行为是她对自己守志生活的宣泄。假设静珍的守志生活是自愿的,任何人都应该佩服她的生活态度;而作者却不止一次地写出静珍有出家的想法,也会在梦见丈夫时哭得泪流满面。同时在小说中,作者也重点描述了“猫”,它的苦闷与快感都可以通过嘶吼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静珍会在大清早用恶毒的语言咒骂发情的猫。而实际上,猫与静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她们都需要面对缺乏异性的烦恼,而对于静珍而言,这种恶毒的咒骂并没有消除身上的枷锁,反而加重了她的痛苦。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丈夫是妻子的依靠,失去丈夫后被欺凌的女人比比皆是,对于她而言,在与外人交往中表现得咄咄逼人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在小说中,为女性“立贞节牌坊”是无上荣誉,丈夫的去世则注定了静珍守志的开始,甚至她的母亲、妹妹也没有关注她未来的生活;在公公婆婆去世之后,婆家人也几乎遗忘了静珍的存在。对于当时的所有人来说,静珍的守志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同情与鼓励,没有人试图改变她的生活,她也只能生活在那种环境下,才能获得生存空间。但是静珍的“恶”并非真正的“恶”,而是被封建礼教迫害之后出现的变化,对于传统社会而言,当丈夫去世后,她必须要成为“贞女”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对于作者而言,靜珍的存在是作者对旧社会的控诉,通过这一形象将人的愚昧展现出来,引人深思。
四、结论
王蒙通过深入刻画女性,为人们进一步了解女性提供了新的途径。从《青春万岁》到《青狐》,女性对于爱情、自我的认知也在一步步的发展,小说中多彩的世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观察女性的变化,通过女性的思想、命运、生活等来反思自己、反思社会。
参考文献:
[1] 蔡郁婉.对女性声音与女性主体性的再思考——论王蒙小说《笑的风》中的女性形象[J].艺术评论,2020(11).
[2] 郜元宝.王蒙小说女性人物群像概览[J].浙江社会科学,2020(2).
[3] 姜肖.镜像怀旧与情感结构的转型——再读王蒙“季节”系列[J].当代作家评论,2019(6).
作 者: 尉文莹,硕士,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