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冬仔 林观毛 李贤勇
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头颈乳腺科,江西上饶 334000
乳腺癌是一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主要发生于乳房腺上皮组织,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异常肿块、皮肤表面有橘皮样观、乳房部分凹陷、皮肤溃烂等症状[1]。目前,临床中多采用化学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手段,而手术治疗是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案,根据对患者的乳腺癌分期与身体状况选择保留乳房术、全乳房切除术等。乳房切除术的手术切除范围较大,进而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2];而保乳术可达到与常规根治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且可保留乳房,进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3]。本研究旨在探讨保乳手术与乳房切除术治疗乳腺癌的效果。
选取上饶市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 例)与试验组(30 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对照组中,年龄33~50 岁,平均(42.39±5.24)岁;肿瘤直径1.42~2.64 cm,平均(2.09±0.24)cm;临床分期:Ⅰ期17 例,Ⅱ期13 例。试验组中,年龄32~49 岁,平均(42.13±5.07)岁;肿瘤直径1.31~2.59 cm,平均(2.12±0.36)cm;临床分期:Ⅰ期19例,Ⅱ期11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上饶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统一审定并批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4]中关于乳腺癌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经比较与上述诊断标准基本保持一致者;②所提供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数据均完善者;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等。排除标准:①有明显的淋巴结转移征象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术前存在上肢功能障碍者;④患有重要脏器功能损伤或依从性较差无法耐受手术者等。
对照组行乳房切除术治疗,根据病灶位置做相应的横梭形切口或纵行切口,使用电刀由上至下、由内至外将乳腺分离并到达腋部,充分暴露胸大小肌间的淋巴结并进行清除,过程中保护胸前神经的内外分支,根据患者病情及自身意愿清除腋窝淋巴结。试验组行保乳术治疗,在肿瘤学无瘤无菌前提下于肿块表面作1 个切口将肿瘤及周围正常腺体组织切除,术中冰冻病理切缘呈阴性,使用灭菌水冲洗创面,钛夹定位瘤床,缝合切口并作适当整形以保持双侧乳腺基本对称;根据患者病情及自身意愿清除腋窝淋巴结。两组均于术后随访4年。
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5]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年的生存质量,主要包括环境状况、心理状态、生理状态及社会功能4 个方面,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③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上肢水肿、皮瓣坏死、伤口渗血等。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转化后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对照组(n=30)试验组(n=30)t 值P 值60.74±6.13 35.02±4.16 19.016<0.05 80.62±8.23 60.01±5.02 11.710<0.05 25.67±1.64 8.09±0.59 55.247<0.05
两组术前的环境状况、心理状态等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年的环境状况、心理状态等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4年的环境状况、心理状态等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分,±s)
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
组别环境状况术前术后4年心理状态术前术后4年生理状态术前术后4年社会功能术前术后4年对照组(n=30)试验组(n=30)t 值P 值13.99±1.51 14.12±1.62 0.322>0.05 15.03±2.23a 20.11±2.00a 9.289<0.05 15.01±1.16 14.71±1.37 0.915>0.05 16.28±2.50a 20.96±2.29a 7.561<0.05 12.83±3.14 13.01±2.23 0.256>0.05 16.02±1.08a 21.19±2.01a 12.410<0.05 15.13±2.14 15.49±2.23 0.638>0.05 17.02±1.08a 21.49±2.01a 10.730<0.05
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n(%)]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通过肿瘤细胞局部浸润与淋巴道的转移而发生血行扩散,反复人工流产、精神压力大、长期服用避孕药物、过量饮酒等因素均可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发病率及复发率均处于较高水平[6]。乳房切除术作为一种常见治疗手段,可有效清除病灶,但手术操作需切除整个乳房,严重破坏患者的形体美观,进而对其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预后较差[7-8]。
保乳术将恶性肿块所在象限的乳腺腺体进行完全切除,并完成淋巴结清扫操作,具有手术创伤小、痛苦轻的优势,且其切除的乳腺组织较少,对患者的创伤较改良根治术小,患者术后能够更快地恢复,其可对肿瘤病灶进行有效切除,降低转移和复发的可能性[9-10]。另一方面,对于切除肿块后导致的乳房外形偏差等问题,其可通过局部肿瘤整形技术进行转移修复及外形调整,减少双侧乳房的不对称性,可保留患侧乳房大部分腺体组织及身体的完整性,提高乳房美观度。保乳术不仅能够促进患者躯体的恢复,且形体的破坏程度较小,同时对其产生的心理影响也相对较小,进而可提高患者的接受度与自信程度,使其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术后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常规的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后续生存期无明显差异[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且术后4年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施保乳术可有效提升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其术后恢复进程,提高远期生存质量,与苏彬等[13]的研究相符。常规的根治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切除范围较大,进而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术后恢复进程缓慢,可出现上肢水肿、伤口渗血等并发症。保乳术在有效切除病灶部位并控制病情的同时,亦可减少创伤性切口,进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施保乳术可有效减少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而促进康复,与吕以东等[16]的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实施保乳手术可有效加快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术后恢复进程,提高远期生存质量,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