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光联合电磁波治疗上肢闭合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1-09-26 10:49:32陈燕旋郭小翠苏柳平卢慧珊谢淑英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3期
关键词:拆线蓝光上肢

卢 璇 陈燕旋 郭小翠 苏柳平 卢慧珊 谢淑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骨六科,广东东莞 523000

上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上肢骨折手术患者,手术时需要切开手术部位,分离骨折上端的肌肉、充分暴露骨折部位[1],在骨折部位植入内固定物,整个手术持续时间较长,患者术后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等并发症[2]。研究显示,骨科术后切口发生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5%[3],轻则延长治疗时间,重则需多次重复手术和并发骨髓炎、骨不连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增加住院费用支出,影响患者预后[4]。因此,上肢骨折手术患者,如何预防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尤为重要[5]。红蓝光光子治疗仪照射伤口,具有准确定位、无创、不接触皮肤等优点,本研究将红蓝光光子治疗仪联合电磁波应用于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不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需手术治疗的210 例上肢闭合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观察1 组(n=70)、观察2 组(n=70)。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n)

本研究经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患者为上肢闭合性骨折,手术肢体无开放性伤口;②手术切口为Ⅰ类切口;③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④无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患者;⑤无服用抗凝血药物患者;⑤年龄18~65 岁。排除标准:①对光子照射过敏者;②对电磁波照射过敏者;③伴发有心、肝、肾器官衰竭者;④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

1.2 方法

三组患者手术方式相同。对照组护理措施如下:①术前1 d 遵医嘱备皮,清洁手术肢体皮肤;②手术患者在万级层流手术间接受手术,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③术前0.5~1 h,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瑞陵彤,海南灵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292),规格1 g/支;每次使用2 g,静滴。④患者送手术后,更换新床单、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品后,予赛得立牌ST-2BU 型床单位臭氧消毒器消毒床单位30 min。⑤患者返回科室后予抬高伤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 之间,患者坐起或站立时,指导患者使用半包围式前臂吊带固定上肢,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⑥伤口换药:术后第1、3、5、7、10 天换药,如伤口敷料渗液予以及时换药。换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⑦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严格落实手卫生。

观察1 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用光子治疗仪(深圳普门科技有限公司,光子治疗仪型号:Carnation-86E)照射创面,操作方法具体如下:①光子治疗仪光源头对准手术切口,距离切口15~20 cm;②调整高度后,用保护罩罩住整个手术切口;③治疗时间:红光15 min,蓝光15 min。④频率:每天红蓝光照射各两次。⑤顺序:蓝光照射完毕间隔1 h 后进行红光照射。⑥红蓝光联合照射一次为一组治疗,两组治疗时间间隔4 h。

观察2 组在对照组和观察1 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电磁波治疗器(重庆航天火箭电子技术有限公司,CQ-27)治疗。操作方法具体如下:①使用前,预热15 min;②部位:手术切口;③距离:距离手术切口30~40 cm;④治疗时间:30 min/次。⑤频率:每天2 次。⑥时机:每组红蓝光照射完毕后1 h 予以TDP 治疗。所有患者护理至康复出院。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前第1 天及术后第3、5 天疼痛情况。VAS 评分[6]标准具体如下:每个个体痛阈不同,且患者的疼痛不能被检验学所测量,因此采用VAS 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即在纸上划一条线段,起点记为0、终点记为10,0 表示患者与正常人相同而感觉不到疼痛,10 则为患者感到剧痛,受试者按照自己的疼痛程度对于不同部位做出标记;其后将线段等分为10 等份,每一份记为1 分,1~3 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10 分为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1 组、观察2 组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 组的感染率低于观察1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 组、观察2 组的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 组的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观察1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三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s)

表2 三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s)

组别切口感染[n(%)]拆线时间(d)术后住院时间(d)对照组(n=70)观察1 组(n=70)观察2 组(n=70)F 值P 值t 观察1 组与对照组比较值P 观察1 组与对照组比较值t 观察2 组与对照组比较值P 观察2 组与对照组比较值t 观察2 组与观察1 组比较值P 观察2 组与观察1 组比较值3(4.2)1(1.4)0 10.534<0.001 5.785 0.027 6.274 0.023 5.483 0.041 14.2±1.5 12.6±1.6 12.1±1.5 11.032<0.001 6.193 0.017 5.986 0.033 5.275 0.044 7.4±1.7 6.4±1.3 6.0±1.4 13.632<0.001 5.928 0.021 6.543 0.011 5.743 0.028

2.2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比较

术前第1 天,观察1 组的VAS 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 天,观察2 组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1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切开内固定术已广泛应用于上肢骨折手法复位不成功患者,由于上肢骨折手术通常需要应用钢板、螺钉等内植物植入到患者体内,因此若患者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则会导致患者病程延长,影响患者手术效果[7-8],同时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而目前临床上多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伤口感染,而由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9]。

表3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比较(分,±s)

表3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比较(分,±s)

组别术前第1 天术后第3 天术后第5 天对照组(n=70)观察1 组(n=70)观察2 组(n=70)F 值P 值t 观察1 组与对照组比较值P 观察1 组与对照组比较值t 观察2 组与对照组比较值P 观察2 组与对照组比较值t 观察2 组与观察1 组比较值P 观察2 组与观察1 组比较值2.15±1.21 2.21±1.36 2.06±1.43 9.231<0.001 6.756 0.007 6.173 0.026 5.023 0.045 2.13±1.55 2.08±1.42 1.98±1.37 12.376<0.001 2.132 0.077 5.986 0.033 5.945 0.028 1.92±1.58 1.89±1.51 1.68±1.43 11.216<0.001 2.937 0.061 6.093 0.013 5.743 0.028

光子治疗仪(Carnation-86)照射伤口,具有准确定位、无创、不接触皮肤等优点。其中波长460 nm 的蓝光,可杀灭包括耐药菌在内的多种引起创面感染细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等,达到有效减少临床中抗生素的使用,从而降低患者耐药性的产生[10-11];波长640 nm 的红光,可穿透皮肤直接作用于皮下组织、血管、淋巴管等;光子被粒细胞粒体吸收后,可以激活线粒体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atase,SOD)、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Cyt)等多种酶,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光学反应,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促进内皮细胞核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从而促进切口血管生成,改善切口血液循环和营养供给,促进切口肉芽组织的生长[11-12];同时,红光还具有抑制五羟色胺释放与加速排出、增加白细胞吞噬能力,达到缓解疼痛、减轻炎性反应,促进切口愈合的作用[13]。

电磁波治疗器是一种安全、使用便捷的理疗型医疗器械,电磁波治疗器使用的复合涂料板,是由三十多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通过特殊工艺制作而成。复合涂料板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能产生2~25 μm 波长的综合电磁波,这种电池波极易被人体吸收,从而激活体内多种酶的活性,促进机体对各种缺乏元素的吸收,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氧供应,促进细胞代谢,增加吞噬细胞功能,以达到消炎、止痛、促进上皮细胞生长,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从而达到加快切口愈合的效果[14-15]。

本研究选取210 例上肢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分别采用常规抗感染方法、单纯应用红蓝光光子照射以及红蓝光光子治疗联合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对切口感染进行预防。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1组、观察2 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 组的感染率低于观察1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 组、观察2 组的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 组的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观察1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第1 天,观察1 组的VAS 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 天,观察2 组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1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与于颖等[16-17]的研究结果一致,其认为电磁波及红蓝光能够促进手术患者切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通过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采用红蓝光光子治疗联合电磁波治疗器照射能够有效预防切口感染,促进切口愈合,缩短患者拆线天数和住院天数,减轻病人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拆线蓝光上肢
拆线
拆线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测控技术(2018年6期)2018-11-25 09:50:08
蓝光特别推荐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中国自行车(2018年4期)2018-05-26 09:01:53
拆线剪尖端保护方法改进效果观察
浙江医学(2017年8期)2017-01-13 06:57:26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