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汉锋,王兴春,谢友佺,刘巧灵
(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福建 宁德 352100)
大黄鱼是我国规模养殖的海水鱼和八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是福建省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海水养殖产品之一。福建省宁德市是大黄鱼主养区,2020年养殖总产量约17.9万吨。目前,大黄鱼养殖主要集中在内湾,主要模式为网箱养殖,部分为滩涂栏网、浅海围网和池塘养殖;少量在湾外养殖,主要模式为抗风浪大网箱养殖等。内湾养殖由于大量投喂冰鲜鱼,饲料转换率低,易污染养殖环境,同时占用大量海域,网箱布置密集,影响水体流动以及污染物的物理扩散与迁移,造成了大黄鱼病害频发,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多,养殖效益低;而湾外养殖由于存在着养殖设施的建造、大黄鱼抗流与抗风浪的适应性及投资成本等问题,目前大多是试验性生产,养殖面积小、产量低。因此,提升大黄鱼养殖技术、创新现代养殖新模式已迫在眉睫。
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从2015年起初步构建大黄鱼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展大黄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多年来从病害防治、养殖效果等方面优化了大黄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完善了循环系统下适用的大黄鱼养殖工艺,现将大黄鱼集约化养殖新模式试验总结如下。
在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生物技术实验室构建完整大黄鱼循环水养殖系统,并进行工厂化示范应用。
(1)试验苗种主要来自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大黄鱼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鱼种规格为80~160克/尾;投喂饲料采用浮性颗粒饲料。
(2)循环系统主要设备参数及功能。系统总水体60吨,其中养殖池(聚乙烯水槽)18口共36吨、微滤池11吨、生物滤池(曝气式)13吨,主要设备有微滤机、蛋白质分离器、臭氧发生机、紫外线杀菌器(灯管)、空气源热泵及生物净化滤池(填充生物滤球)等。
养殖池(聚乙烯圆形水槽):圆桶形,直径1.5米、高1.5米;材料厚度12毫米,聚乙烯材质;含水位控制器及插管,带脚。主要用于鱼的中试规模养殖。
微滤机:外壳长0.97米×宽0.87米×高1.11米,材质为不锈钢;过滤网网目150目,处理能力为50吨/时;总功率1.5千瓦(实际运行日平均功率小于0.75千瓦),含自动反冲洗功能、电器自动控制及报警提醒。主要作用是在第一时间将水体中颗径大于120目的颗粒物从水体中分离出循环水系统,减轻后续生物净化的负荷以及将养殖水体中固体悬浮物浓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蛋白质分离器:直径0.5米、高3.25米(圆柱形),处理能力为20米3/时;材料厚度12毫米,材质为聚丙烯。主要作用是利用气泡上浮的表面张力吸附小颗粒物、去除二氧化碳等。
臭氧发生器:长480毫米×宽80毫米×高800毫米;产臭氧量15~20克/时,功率600瓦;冷却方式为风冷。利用产生的臭氧对处理过的水体进行消毒,确保进入养殖池的水体无病害。
空气源热泵:长1.23米×宽0.9米×高1.14米,用于养殖水体控温。
生物滤池(曝气式):长3.5米×宽2.3米×高1.9米;材料厚15毫米,聚丙烯材质;内置7层隔断(6口曝气池),深度2.5米;曝气盘直径220毫米,数量30只。内填有生物滤球,用于养殖水体的生物净化,通过培育的海水微生物菌群对水体进行硝化作用,将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有效去除。
生物滤球(填料):圆柱形,直径12毫米、高6毫米。滤球(填料)共4米3,置于曝气式生物滤池内,表面能生长大量的微生物,可对水体中的氨氮进行耗氧生物净化;同时填料的芯部处于缺氧状态,厌氧菌会参与反硝化反应。因此,生物滤球可同时进行硝化、反硝化反应。
水泵:分循环水泵和增压水泵,流量20吨/时,扬程10米,功率1.5千瓦;材质为不锈钢。承担对循环水的提升,将处理后的水提升至后续处理设备内,以及将系统外源水提升至蛋白质分离器后进入养殖池。
罗茨鼓风机:功率1.1千瓦,用于养殖池的曝气增氧;功率0.75千瓦,用于曝气式生物滤池的曝气增氧。
超声波流量计:养殖池进水量测定,并依此计算养殖系统水循环率。
(1)试验设计。大黄鱼的投鱼密度参考海上网箱养殖密度8千克/米3,分别设定为8、10、12千克/米3;系统水循环率参考相关资料和设备功率,设定5~15次/天。鱼种入室内池2~3个月,在系统换水量小于10%/天、循环率15次/天条件下,先进行室内适应性养殖;待循环系统运行及鱼生长稳定后,在系统换水量不变的前提下,对适应存活的大黄鱼重新挑选,设定不同循环率和投鱼密度(表1),并各设平行组,开展不同循环率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
表1 不同循环率与投鱼密度设定
(2)日常管理。水温保持22~28℃,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配合饲料,总投喂量不超过鱼重量的1.0%,摄食完两小时后及时清除残饵并吸污;尽量做到所投饲料能很快被鱼摄食,少量多次投喂,防止饲料溶失而降低利用率。每天观察鱼摄食、死亡、投喂量等情况,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措施;定期记录系统循环水的氧化还原电位、溶氧、水温、盐度等指标。
(3)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各项指标采用便携式臭氧检测仪、氧化原还原电位测定仪、盐度计、温度计等测量;每天及时捞取活力不好或死亡的大黄鱼,定期测量鱼体重,并计算成活率、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
构建日换水量为8%的大黄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运行良好,设备功效显著。
(1)病防设备及措施有效。系统中接入臭氧发生器3台(臭氧产生量15毫克/时2台、20毫克/时1台),养殖池水氧化还原电位为250~287毫伏,臭氧浓度为0.3~0.6毫克/升,该浓度对鱼和生物滤池所培养的菌落无明显影响,能一定程度杀灭流经蛋白质分离器的水中刺激隐核虫和淀粉卵涡鞭虫。试验还表明在池水氧化还原电位小于500毫伏时,大黄鱼生长是安全的。
针对室内池大黄鱼鱼体易寄生刺激隐核虫(白点病)和淀粉卵涡鞭虫,且寄生后无法直接通过臭氧和紫外线杀灭的特点,鱼种选择早春海上水温低于18℃时入池,入池后一旦出现“白点”,即逐步降低池水盐度,然后停止水循环,使用“铜铁合剂”等药浴3~4小时(1周内药浴不宜超过两次),随后排干药浴水再接入循环系统,维持低盐度池水1个月左右,可杀灭寄生虫,且不会复发。若夏季高水温时发病则应改变处理顺序,先药浴后降盐度,否则治疗效果不佳。对大黄鱼发生假单胞杆菌感染(“内脏白点”病)的治疗,则只需将养殖池的水温保持在22℃以上,病症即可逐渐消失。
(2)生物滤池降氮明显。系统运行8个月,生物滤池的滤球附着细菌群落数达11×107个/毫升,其中黄杆菌科占23.27%、红杆菌科占12.57%(对盐类、有机物、表面活性剂和酚类等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起反硝化作用)。检测显示水中的氨氮经生物滤池可降解50%以上,如水初入生物滤池时氨氮为0.1毫克/升、亚硝酸盐为0.02毫克/升,经处理后出池氨氮为0.05毫克/升、亚硝酸盐为0.01毫克/升。
2019年1月21日购入3 200尾大黄鱼鱼种(均重104克/尾),在系统养殖池进行适应性养殖;在循环系统运行及鱼生长正常的情况下,5月21日对适应存活的1 683尾大黄鱼(平均规格140克/尾)按不同投放密度重新分池,开展不同循环率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养殖至9月4日,结果显示大黄鱼最大个体可达736克;在循环率15次/天条件下投放密度8千克/米3和10千克/米3的试验组养殖效果较优,大黄鱼健康活泼,成活率分别为57.1%、53.8%,与同时段海上网箱养殖无明显差异;这两个试验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41和0.617,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海上网箱养殖;两个试验组平均饲料系数2.2,低于网箱养殖。海上网箱同时段投喂同样配合饲料,大黄鱼的平均特定生长率为0.31,饲料系数为2.7,成活率为56.7%。
鱼入池前臭氧发生器不能提前开机。系统中无养殖生物,经过沙滤的池水中有机质、氨氮等含量较低,若提早开机将使大量臭氧进入海水中无法分解挥发,造成水体氧化还原电位大于900毫伏,臭氧残余浓度大于1.5毫克/升,对鱼毒性极大,鱼在短时间内会中毒死亡。
系统生物滤池降解氨氮效果较好,其中填料(滤球)检测出较多有益菌,但未检出硝化细菌,可能与生物滤池充分曝气、水体中溶氧在5.8毫克/升以上、可以提高好氧微生物氧化酶类的活性使得氨氮氧化较彻底、只需较低量硝化细菌就能达到降解氨氮效果等因素有关,造成无硝化细菌检出现象。
大黄鱼通过逐步降低海水盐度、使用药物药浴等措施,能有效灭杀刺激隐核虫(“白点”病)和淀粉卵涡鞭虫。如果很快就恢复池水盐度,“白点”病将会复发且更为严重。因此,至少要在1个月内持续保持循环水低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