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敏
慢性支气管炎是国内老年人常见及多发病。据相关数据统计[1],我国现有300多万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患病率高达3%~5%。该病病程较长,且诱发病因较多,病情易反复发作,若不给予有效干预,患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演变为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2]。以往临床多通过常规护理协助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工作的开展,虽然该种干预方法可起到一定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中医整体辨证护理是一种有效护理手段,具有较强的个性化、针对性、全面性特点,可有效弥补常规护理不足,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为明确中医整体辨证护理于慢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价值,现对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19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展开探讨。
1.1 一般资料选取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9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根据随机摸球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2组,各99例。对照组:女41例,男58例;年龄43~78岁,平均(57.84±2.34)岁;病程1~17年,平均(10.86±2.16)年。观察组:女40例,男59例;年龄43~79岁,平均(57.86±2.37)岁;病程1~18年,平均(10.91±2.20)年。2组以上数据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3]相关诊断标准进行判断。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4]内有关标准判定。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满足上述中西医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意识清晰,能良好配合研究;患者了解、知情研究内容,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伴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如哮喘、肺癌等;存在器质性疾病、免疫系统缺陷、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与本研究无关的危急重症者;视听、认知、语言功能障碍者。
1.4 方法
1.4.1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入院时,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情况及科室人员组成,帮助其完善相关检查与住院流程。告知患者、家属住院制度、病房管理相关内容,并向其科普慢性支气管炎基础知识、临床治疗流程、危险因素防控、相关注意事项等,同时及时回答患者疑问。治疗期间,遵医嘱给予患者镇咳祛痰、抗炎等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定期协助患者清洁口腔、皮肤,及时清理其口腔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出院时,向患者介绍慢性支气管危险因素、自我防护方法等,嘱咐其做好保暖措施,尽量少停留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并保持作息规律,合理饮食,科学运动。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整体辨证护理:①中医技术。按揉患者定喘、风门、肺俞、厥阴俞等穴位,每穴均2 min,以感到轻度酸麻为最佳,并通过掌拍法对背部督脉穴位实施拍打,以背部轻度发热为最佳,从上到下,反复操作15次。以消喘膏贴于患者背部膈俞、心俞、肺俞穴位上,用胶带实施固定,时间为4~6 h。取膻中、中喘、定喘、肺俞、丰隆、孔最等穴位,也可耳部平喘、神门穴实施针刺,利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10 min,石门5 min,以皮肤发红且未感到烧灼为最佳。②辨证施护。对肺肾两虚型者,提醒患者不宜过劳,规律日常作息,适当开展体育运动,增加对温补肺肾、滋阴敛液、滋阴退热之品的摄入,并做好该类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对脾肺两虚型者,给予紫苏子、姜半夏、茯苓、陈皮、黄芪等化痰平喘、益气固表、补肺健脾之品,并指导其合理排痰,嘱咐其加强个人保暖,合理调整作息。对外寒内饮型患者,嘱咐尽量减少吹风,做好保暖工作,注意预防疾病危险因素。指导患者自行按摩百会、太阳、迎香、足三里等穴位,并提醒其多食宣肺平喘、解表散寒之品。对燥热伤肺型患者,注意观察其咳嗽时间、大小、性质,查看痰液量、颜色、性质、有无出血等,适当通风换气,禁止室内吸烟,减少特殊气味与烟尘气味的刺激,并针刺其丰隆、天突、列缺、肺俞等穴位,并鼓励其食用百合银耳羹、川贝炖梨。③情志护理。利用正面说理指导,取得患者信任,明确患者心理特征,引导其自觉纠正不良心理状况,从而改善其精神状况。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向其提供相应的医学常识,以避免其出现不必要的担忧。嘱咐患者保持清净心态,清除内心杂念,保持心平气和,向患者提供可修身养性的环境,减少外界环境刺激,指导其实施气功训练,改善其心理状况。除此之外,还可采用移情易性法、情志相胜法、情景疗法、情绪释放解郁法,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帮助其树立良好治疗心态,从而减轻心源性因素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1.4.2 观察指标观察2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焦虑情绪、生活质量、疗效。焦虑情绪:以焦虑自评量表(SAS)[5]进行评估,分值愈高,代表患者焦虑情绪愈严重。生活质量: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6]实施评价,分值愈低,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愈差。疗效判定标准:干预后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肺部通气明显改善即为显效;临床症状减轻,肺部通气好转即为有效;临床症状、肺部通气较入院时未有较大变化或有加重趋势为无效。干预总有效率=显效占比率+有效占比率。
2.1 2组患者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对比较对照组,观察组咳痰、喘息、咳嗽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较短(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例,
2.2 2组患者焦虑情绪、生活质量对比入院时,2组SAS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S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2组焦虑情绪、生活质量对比 (例,
2.3 2组患者疗效对比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较高(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疗效对比 (例,%)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等特点,长时间作用下,可累及患者肺功能。现代医学表示[7],该病的发生和感染、免疫、年龄、气候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其病理变化为有害气体或颗粒损及气道上皮细胞,进而导致支气管腺体肥大增生,黏膜上皮细胞出现灶性坏死,支气管水肿充血、纤维化增生。中医学则表示[8],慢性支气管炎归于“喘证、痰饮、咳嗽”等范畴内,该病的出现与内部病理因素造成肾、脾、肺三脏不足,进而造成痰饮内伏,外因责之七伤、饮食、劳倦、六淫,导致肺气上逆而致。因此,该病若治疗、护理不当,病情则会反复出现,造成患者机体损伤。
中医整体辨证护理是基于中医学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方法,其主要以辨证为护理依据,以中医整体观作为指导思想,以中医传统技术为主要内容。在慢性支气管炎中,中医整体辨证护理主要是通过中医技术的实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机体较快恢复;通过辨证施护,提升临床护理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及时、有效解决患者护理问题;通过情志护理,缓解其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因素对病情的影响。经中医整体辨证施护干预,可诱导患者症状缓解,减轻其临床症状表现,有效调和其机体,控制危险因素对其病情的影响,具有较好实践价值。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咳痰、喘息、咳嗽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短,这主要是由于中医整体辨证护理根据不同患者中医证型特点,施以相应干预措施,从而实现临床干预的个性化,提升临床干预的针对性,促使临床干预质量有所提升,最终有效缩短患者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干预后SAS及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中医整体辨证护理通过各项中医技术的有效落实,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肺功能的恢复,减轻病理因素对其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这主要是由于通过对患者的辨证施护干预,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控制疾病危险因素,从而促使临床干预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实施中医整体辨证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