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亨奋 刘小雯 张文腾
(华侨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正逐渐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研究的重点。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就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为了响应李克强总理的号召,为了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年3号】于2010年5月正式下发,其中指出,基于专业教育,在更新观念的同时还要转变思想,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有提高作用,提高人才全面综合培养质量。[1]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其中指出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在2018年3月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也提出了若干关于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要求。这些相关政策的出台,都意味着我们要加快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合于这个时代的教育方法。
国外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早,美、英、德是被公认的较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高校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研究成果。相比之下,我国启动创新创业教育相对较晚,始于 20 世纪末。[2]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起步阶段:1989年-2002年;自我探索阶段,2002年-2010年;多元探索阶段,2011年至今,也可以称为全面快速发展阶段。
1997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至此创业教育才正式登上校园的舞台,走进人们的视野。2002 年,教育部将清华大学等9 所院校确定为试点院校,至此,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高校全面启动。[3]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人才培养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和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现已进入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在这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内的各大高校都积极参与,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宗旨来选择融合模式,从而取得了显著的结果。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其作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不仅为学生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园,而且还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和咨询服务,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项创新创业活动。同样,中国人民大学也在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第一和第二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根据不同行业的用人需求来调整专业知识结构,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兰州大学也在落实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计划,学校组织学生去各个地方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他们自己通过实践来逐渐形成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4]由此可知,我国高校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之路还算通畅,虽然创新融合发展之路较为波折,但是也阻挡不住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常态化和多元化,继而为国家培养出了众多高水准的优秀人才。
其实,对于高校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成功,既不是看大学生实体创业数量,也不是看创业项目成功的质量,而是在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否有提升。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的问题在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有待提高、重视度不够、课程教育培养体系不完善、缺乏实践环节。
本研究以华侨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户外运动方向学生为调查对象,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相融合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3.2.1 文献资料法
首先,以“创新创业”“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华侨大学图书馆等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为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其次,通过收集分析国内外双创教育的相关文献,把握研究现状和趋势,为体育教育专业户外运动专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3.2.2 问卷调查法
首先,在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出一份适合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发放的方法,对大二、大三以及大四户外专项同学发放问卷共26份,其中大二9份、大三6份、大四11份,回收25份,回收率为96%,具体统计表如1所示。之后再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并进行数据分析。
表1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为了确保本调查问卷的设计能取得预期效果,因此采用专家检测的方法对问卷进行检测。专家对问卷进行了检验,并提出建议,再对本问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剔除相关性较小的文献,最后修改整理形成最终问卷。本次评价采用“五级评分法”,具体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问卷的效度检验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表3 问卷内容效度的评价结果
为保证问卷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本研究采用重复测试法进行检验。即在14天后对其发放原始问卷,重复测试时共发放问卷10份,其中大二4份、大三2份、大四4份,回收问卷10份,回收率为100%。经过SPSS的分析检验,两次调查结果的相关系数α>0.8,由此说明本问卷的信度较高,已达到社会科学调查的标准。
3.2.3 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与被访谈对象进行直接交谈、询问,以达到获取目标信息的一种研究方法。首先根据本研究的内容设计访谈提纲,进行调整、确定提纲后,对华侨大学体育学院胡国鹏等九位老师进行线上访谈,了解目前华侨大学体育学院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同时对华侨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吴海毅老师、杨翔宇老师以及教务处的李金杰老师进行访谈,从整体上了解现阶段学校在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的情况,也针对具体问题给出了意见。
从表4可以看出,认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有着十分紧密联系的学生15名,占60%;也有36%的学生认为两者之间有联系,但联系不大;但仍有4%的学生认为两者之间联系甚微。
表4 学生对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关联性认知表
从表5可以看出,有44%的学生认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样也有56%的学生认为两者之间融合是有必要的,但必要性没有前者强烈。而认为二者之间没有融合必要或者无所谓的学生人数均为0.
表5 学生对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必要性表
分析表6可知,对于目前户外运动专项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认为较好,具体数据为16%的学生认为二者融合程度非常好,48%的学生认为二者相融合的程度比较好。然而有32%的同学认为两者之间相融合的程度一般,甚至有4%的学生认为他们之间融合程度很差。
表6 学生对目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程度认知表
4.2.1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边缘化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创业教育称为“第三本护照”,它拥有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样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的落实中,并未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一样被定位为高等学科,而是出现“边缘化”的现象,甚至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为“第二课堂”。而体育教育专业对口职业为体育类教师,因此在实际教学之中会更多注重技术、理论的学习,就容易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被忽视或者不够重视的现象。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第7题对融合原因的探究,有36%的学生支持“重视程度不够”这一观点,并且在第24题(多选题)对融合现状存在问题的探究中,有44%的学生认为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在调查问卷中第19题“在户外运动专项课上,指导教师是否会邀请创新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进行演讲”中,选择“从未带过”或者“少数几次”的学生比例共为“68%”,而选择“偶尔会”的学生有7人,占比28%,如表7所示。在开放题中有学生表示“希望能提高对其重视程度以及加大资金投入”。由此,我们可知华侨大学体育学院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表7 指导教师邀请创新创业人士演讲表
4.2.2 双创教育与专业知识在融合过程中存在脱节,融合的教育体系不健全
在专业教育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华侨大学体育学院户外运动专项中越来越来得到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之中,却出现了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脱节的状态。在调查问卷中第24题(多选题)针对“目前专项课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哪些问题”,11%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不紧密”,如图1所示。在调查问卷中最后一开放题中,有学生提出“创新创业知识没有紧密联系专业知识”等意见。
图1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要符合该学科的特点,体育类学科具有较强的技术专业性,在学习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对技术展开练习,而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因此,二者在教学融合过程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4.2.3 融合过程之中缺乏实践,实践基地数量不够
华侨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户外运动专项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其实践性较强,所以在融合的过程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实践。调查问卷中的开放题中有学生表示“二者要相结合地去教学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希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有时比理论更重要”。同样在多选25题“双创与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中,44%的学生支持“重理论”的观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户外专项教学之中,理论与实践二者在课堂之中所占比例存在失调的现象。对于实践基地,调查问卷第20题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数量”调查发现,68%的学生认为只有1-2个实践基地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甚至有28%的学生认为一个也没有,而只有4%的学生认为有3-5个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如图2所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华侨大学用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基地数量不足,不利于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学习。
图2 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数量调查表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作为学生与知识之间重要的桥梁,师资队伍多少以及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具备一桶水”,这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更要求教师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育结合,师资队伍是关键。[5]为更好地扩大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鼓励各个专项到整个学院的师资互通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在学院内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更能促进教师间的优势互补、相互学习。鼓励教师到高校、企业进修,进入各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并且完善科学有效合理的创新创业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实现高效教育的基础,因此,为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更好的融合,应完善课程体系。首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课程设置上分年级开设侧重点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一年级侧重创新创业知识、意识和观念的培养;大二年级侧重创新创业素质提升和精神的历练;大三、四年级重点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技能。此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应建立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以体育专业知识为基础,创新创业知识为实践提升,促进二者紧密结合。[6]在户外专项课之中,专项教师除了讲授专业知识、技能之外,可引入一些成功的创业案例,为学生讲解目前学科专项的前沿动态。在户外专项课之外,鼓励学生多参与创新创业类讲座、竞赛以及社会实践等,带领学生走进创新创业基地,进行实地感受创新创业环境,可以在扎实专项知识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创新创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实践性极强的创新创业教育来说更需要实践。1)加强户外运动专项课的实践教学,布置课外创新创业模拟企业相关作业,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比赛,有效真切感受创新创业的氛围,提高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2)完善体育院校创业计划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创新创业大赛,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于创业的热情,更能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3)与专业对口的校外企业联系合作,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践,走进企业内部感受企业文化,揭开创业的神秘面纱,这不仅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更能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4)向学校提出申请建设基地,与其他学院共享基地或者与校外企业搭建合作等。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促进高校教育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还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传统专业教育为基础,构建合理的管理机制,搭建专业的师资队伍,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空间,强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希望通过本文对体育教育专业户外运动专项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研究,能够引起高校对体育类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重视,促进体育类专业的全面、综合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