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联合凝血因子静滴治疗血友病急性出血的效果分析

2021-09-25 01:39通讯作者刘乐佳王妍宇
医药前沿 2021年24期
关键词:血友病凝血因子半导体

林 欢,高 媛(通讯作者),刘乐佳,王妍宇

(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 四川 乐山 614000)

血友病是临床上相对较少见的一种HA、HB或HC染色体隐形遗传性疾病[1],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案。从既往病例资料的分析,该疾病患者多会出现不同程度且易反复的内脏、皮肤、肌肉群和关节腔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医疗器械水平的发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凝血因子滴注和半导体激光照射方法是目前针对血友病急性出血的常用治疗方案。笔者将近5年来接收的53名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通过统计学分析的形式,探讨2种方案联合应用的临床学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血液科2015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53例血友病急性出血患者,采用软件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所有患者凝血因子抗体均为0 IU,影像学结果证实急性皮下、关节或肌肉出血。试验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32~47岁,平均年龄(40.3±3.7)岁,疾病类型:血友病A 24例,血友病B 4例,分型:重型20例、中间型8例,出血部位包括:关节19例、皮下与肌肉9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30~53岁,平均年龄(41.7±4.6)岁,疾病类型:血友病A 22例,血友病B 3例,分型:重型19例、中间型6例,出血部位包括:关节17例、皮下与肌肉8例。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凝血因子10 IU/kg,12 h/次静滴,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连续治疗2~3 d,待到症状缓解,将剂量调整为10 IU/d,2~3次/周。试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用激光照射治疗,选取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将功率调整为400mW,以脉冲式激光照射出血位置,治疗时间15 min/次,2次/d,症状缓解后停止治疗。

1.3 观察指标

(1)疼痛评价:采用WHO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 h的疼痛程度。量表计分0~1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自觉疼痛感越强烈。(2)血肿吸收程度评价:借助影像学设备评价患者治疗前的血肿大小,具体评定如下:轻度出血(肘关节、踝关节-软组织积液<5 mm,膝关节-软组织积液<7 mm),中度出血(肘关节、踝关节-软组织积液5~10 mm,膝关节-软组织积液>7 mm),重度出血(肘关节、踝关节-软组织积液>10 mm,膝关节-软组织积液>15 mm)[2]。(3)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48、72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治疗后72 h试验组28 7.05±0.97 4.69±0.62 2.65±0.52 1.40±0.25对照组25 7.11±1.02 4.67±0.73 3.08±0.70 1.98±0.41 t 0.219 0.107 2.556 6.292 P 0.827 0.914 0.013 0.000

2.2 两组治疗后血肿吸收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72 h的轻度出血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重度出血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的出血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血友病的形成与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有直接联系。出血是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超过90%的血友病患者受到出血和相关功能障碍的影响,生活活动和质量会受到影响[3]。

由于目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案,血友病的治疗主要在于减少出血,保护受累组织,进而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针对血友病急性出血治疗的方案包括制动、凝血因子治疗和冰敷等。各种方法单独应用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个体之间的差异相对明显。随着器械水平的发展,激光治疗被逐步应用于临床,低能量密度、低功率激光属于非侵入性治疗,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烧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并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4-6]。本次研究中,在凝血因子静滴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了半导体激光照射,该方案的组织渗透深度超过10 mm,能够直接作用于组织创面,实现了在短时间内愈合并修复出血组织的目的[7]。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48、72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72 h的轻度出血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重度出血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种方案联用的可行性。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半导体激光照射可直接作用于线粒体,借助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达到局部组织再生的治疗目的[8-9];同时,低功率激光照射还具有一定的镇痛功效[10]。国内学者215例急慢性疼痛患者进行低功率激光治疗,疼痛缓解率达到了86.51%[11],尤其是对于软组织损伤的患者镇痛效果更为理想[12-13]。考虑该治疗方法镇痛效果的实现与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及降低神经末梢兴奋程度等因素有关[14-15]。其次,2种或以上方案联合应用其安全性是否达标也是评价其临床价值或影响其适用性的关键因素,本次研究中试验组28例患者的不良反应率17.8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12.00%,两组均只有1例患者再出血,试验组不良反应率虽高于对照组,但两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侧面表明半导体激光治疗的引入不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安全性基本符合临床要求。

综上所述,在凝血因子静滴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血友病急性出血,能够加快血肿吸收,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且联合方案安全性良好;此外,半导体激光还具有操作难度小的优势,适宜于在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血友病凝血因子半导体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应用及现状
2018第十六届中国半导体封测年会
采用半导体光放大器抑制SFS相对强度噪声
51例血友病患者家庭注射调查分析
新生儿甲型血友病的护理1例
血友病患者健康状态评定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凝血因子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