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北香南/香南雪北”的来源和用法

2021-09-24 11:23赵川莹
辞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

赵川莹

摘 要 《汉语大词典》“雪北香南”词条,释义未达本源。“雪北香南”最早见于玄奘所译《阿毗达磨俱舍论》,原指位于大雪山北、香醉山南的无热恼池,也指使人身心俱得清净的境界或地点。又作“香南雪北”。清人诗词多依字面“望文生义”,或由“北”“南”而用于泛指南北方,或由“香”“雪”联系到梅花,指梅花开处或植梅之地。

关键词 雪北香南 香南雪北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有“雪北香南”词条:

[雪北香南]多雪的北方和花木飘香的南方。《随园诗话》卷十引清王鸣盛《赠内》诗:“一龛低处双栖稳,雪北香南結托同。”

释义不误,但未达本源,引例略晚。赵伯陶(2015)释“香南雪北”为“不令人身心焦热苦恼(热恼)的理想境地”。简野道明(1955)《字源·香部》“香南雪北”条解释为佛的所在地[1]。诸家各有所得,本文略做补充,或可为《汉大》的修订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 “雪北香南”原指象征持戒清净身心解脱的无热恼池

“雪北香南”最早见于玄奘所译《阿毗达磨俱舍论》(以下简称《俱舍论》)卷十一,指佛教世界观里的南赡部洲中,位于大雪山北、香醉山南的无热恼池[2]:

颂曰:此北九黑山,雪香醉山内,无热池纵广,五十逾缮那。

论曰:此赡部洲从中向北,三处各有三重黑山。有大雪山在黑山北,大雪山北有香醉山。雪北香南有大池水,名无热恼,出四大河:一殑伽河、二信度河、三徙多河、四缚刍河。无热恼池纵广正等,面各五十逾缮那量,八功德水盈满其中,非得通人无由能至。于此池侧有赡部林,树形高大,其果甘美,依此林故名赡部洲,或依此果以立洲号。(CBETA, T29, no.1558, p.58a)

南朝陈真谛译《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八称“阿那婆怛多”:

偈曰:香雪二山间,五十由旬池。

释曰:雪山北边、香山南边,此处最胜。其中有池名阿那婆怛多,……遍满八功德水,非人所行处,若有通慧人乃可得行。(CBETA, T29, no.1559, p.215b)[3]

“无热恼”是意译。玄奘《大唐西域记·序论》云:

则赡部洲之中地者,阿那婆答多池也,唐言无热恼。旧曰阿耨达池,讹也。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八百里矣。金、银、琉璃、颇胝饰其岸焉。金沙弥漫,清波皎镜。

阿那婆答多池,季羡林校注:“梵文Anavatapta音译;巴利文Anotatta,译作阿耨达池;意译无热恼。”无热恼池是四大重要河流之源,其水具有八种功德:冷美、轻软、清净、香洁、饮不损喉、入腹无患[4]。服此水者即识宿命[5]。阿耨达龙王居于池中,不受热沙灼烧、风夺宝衣、恶鸟攫食等苦,又曾请佛及五百弟子于池上说先世业报[6]。阿耨达龙王,竺法护说“晋名无焚”,与“无热恼”义同。无热恼池正因这些特征而得名。关于“无热恼”,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二十二有过解释:

“无热恼”者,热恼有二种:身恼,心恼。身恼者,系缚牢狱、拷掠、刑戮等。心恼者,淫欲、瞋恚、悭贪、嫉妒因缘故,生忧愁、怖畏等。此佛法中,持戒清净故,身无是系缚牢狱、拷掠、刑戮等恼;心离五欲、除五盖、得实道故,无是淫欲、瞋恚、悭贪、嫉妒、邪疑等恼。无恼故无热。复次,无漏禅定生喜乐,遍身受故,诸热则除;譬如人大热闷,得入清凉池中,冷然清了,无复热恼。复次,诸烦恼若属见、若属爱,是名热;佛法中无此,故名“无热恼”。(CBETA, T25, no.1509, p.221c)

可见“无热恼”是一种持戒清净、身心俱得解脱的境界。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二十九“魔怖菩萨品”载天神称赞释迦牟尼:“仁今心意无有垢浊具足,犹如阿耨达池清净之水备八功德。”(CBETA, T03, no.190, p.789a)说明无热恼池本身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

《俱舍论》之后,再次提及“雪北香南”的佛教文献是《景德传灯录》:

问:“金粟如来为什么却降释迦会里?”师曰:“香山南,雪山北。”(卷二十三之“潞府妙胜臻禅师”)

这一问又见于同书卷二十之“云居山昭化禅师道简”:

问:“维摩岂不是金粟如来?”师曰:“是。”曰:“为什么却预释迦会下听法?”师曰:“他不争人我。”

亦见《碧岩录》第八十四则的“评唱”部分:

不见僧问云居简和尚:“既是金粟如来,为什么却于释迦如来会中听法?”简云:“他不争人我。”大解脱人不拘成佛不成佛,若道他修行务成佛道,转没交涉。

几处对读,结合前面对“无热恼”的解释,臻禅师用香南雪北之典,也在说明维摩诘持戒清净,没有多余的杂念,是无热恼的“大解脱人”。

此后,“雪北香南/香南雪北”也作为佛教典故入诗入词。钱仲联(1980)已有相关阐述:

在佛经中,在禅宗僧徒的语录及其传记和《景德传灯录》等书中,有不少佛教典故和新的词语,六朝以后特别是唐以后大量引进了文学作品,……常用的典故,如火宅、……香南雪北、……冷暖自知等等,几乎数之不尽。唐宋以来,诗人词人往往善于点染这种典故和语言入作品中,成为绝妙好词。

就笔者目力所及,最早运用此典的是元朝后期李孝光的《觉此山和尚新住持双峰作此赞叹之》诗:

双峰矗天佛头碧,双峰插地沧海黑。道人入山化作雨,蓝玉亭边深一尺。光明白红鬘衣,说法香南连雪北。紫皇香案九重天,日照麒麟生五色。

其后用“雪北香南”入诗的是明末清初的钱谦益:

落木庵空红豆贫,木鱼风响贝多新。长明灯下须弥顶,雪北香南见两人。(《徐元叹劝酒词》)

钱谦益写给徐元叹的信上说:

劝酒诗信口胡诌,不谓遂为时贤传诵,当是物以人重耳。雪北香南,以须弥山下有雪山、香醉山,爱其名美,所以喻高人所居,且僭以自况也。(《与徐元叹》)

可知钱诗中“雪北香南”指高人所居,与无热恼池并无关联,只是因为爱雪山、香醉山之名,而用美好的字眼喻指心中的圣地。钱谦益之后,清人诗文用到“雪北香南/香南雪北”的不在少数。其中,部分用例直接取义于佛典,指使人身心俱得清净的境界或地点,如:

(1) 香南雪北,步步皆佛地;如来贤圣,诸将收魔军。(刘墉《恭和御制隆兴寺五叠,旧作元韵》)

(2) 心空扫屏艳冶,便后身似住,雪北香南。(厉鹗《樊榭山房集》“集外词”卷四《瑶台聚八仙·题徐丈紫山黄雪山房,在学士港口,湖山幽胜处也》)

(3) 生世儒家自宿因,画图偶寄总非真。尽教淡薄偏能住,雪北香南只此人。(顾广圻《思适斋集》卷三《题敦翁梵寄图》)

(4) 青莲座畔爇长明,雪北香南了夙盟。谁是东坡老居士,常依天竺古先生。(秦瀛《小岘山人诗集》卷二十五《偶题》)

(5) 暮雨萧骚对古禅,停云踪迹感茶烟。同来雪北香南地,闲话吴头楚尾天。(陈文述《颐道堂集》“诗选”卷十六《承恩寺夜雨书示同人》)

(6) 何处仙庵绿水滨,解从银浦浣珠尘。偶来雪北香南地,重见花明玉艳人。贝叶翻经留小影,昙花证果悟前身。桂旗寂寞芝田冷,洛浦空劳赋感甄。(陈文述《颐道堂集》“外集”卷九《昙仙入道诗》)

(7) 我忆前生事,西泠旧壑庵。名缰羁老马,情茧缚春蚕。听法维摩室,皈禅弥勒龛。他年同证果,雪北与香南。(陈文述《颐道堂集》“诗选”卷二十六《云庄书来,言峨眉百岁老僧问余踪迹》)

以上诸例仍与佛典原意结合较紧,使用语境也往往与佛教有关。

二、 清人诗词对“雪北香南”的“望文生义”

清代以“雪北香南/香南雪北”入诗入词的虽然不在少数,但细看去,多是“爱其名美”,反而很少使用它最初在佛典中的意义。总体来说,清人诗词对“雪北香南/香南雪北”的“望文生义”有两种:一是由“北”“南”而用于泛指南北方,二是由“香”“雪”联系到梅花。以下分别论述。

(一) 由“北”“南”而用于泛指南北方

清代人用典时,常因“雪北香南”中的“北”“南”二字,把它理解为两个并列的偏正结构,意义则与《汉大》释义基本相合,指多雪的北方和花木飘香的南方。除王鸣盛《赠内》诗外,这类用法并不少,略举数例:

(1) 香南雪北吾行倦,只悔峨嵋未一登。不信有人挥手去,九州八极任飞腾。(查嗣瑮《查浦诗钞》卷十一《蜀中刘少文索题〈霜天晓发图〉》)

(2) 香南雪北踪频寄,雁后花前役逾时。(王嘉曾《闻音室诗集》卷二《自千佛庵移寓张二熙纯舍,九秋给假南归,赋此志别》)

(3) 同年同会城西寺,雪北香南宛一家。己未词科尽名士,前身修已到梅花。(法式善《题己未鸿博崇效寺看梅诗册有序》)

(4) 香南雪北两吟笻,可惜清游我未同。赖有苏斋传手植,花时常得领春风。(吴嵩梁《香苏山馆诗集》卷十四《崇效寺西来阁下丁香,相传为王渔洋、朱竹垞两先生手植,翁覃溪师有记,余与同人谋为刻石,补栽海棠二株,附题小诗,属南雅书于记后》)

(5) 雪北香南怅各天,掀髯一笑尽华颠。盘飧乍可留贤令,方物分贻自谪仙。(董元度《旧雨草堂诗》卷八《申南屏明府来会城,余邀与同寓,日与万大梅皋同年商榷文事。梅皋以清品二种见饷,为循烧笋煨芋之会,并索诗以纪事。南屏欣然得古体诗三十韵,余亦赋成二律,以免曳白》)

(6) 足茧荒山有杜陵,饥驱自笑客何能。香南雪北浑如梦,前世应为行脚僧。(张问陶《船山诗草》“补遗”卷一《感事》)

(7) 家从雪北香南聚,境与花晨月夕宜。(陈文述《颐道堂集》“诗选”卷二十八《查春山舅氏自粤旋杭,表弟书庭亦自津门乞养,携眷归里,展谒敬呈一律》)

(8) 行脚饭头都不为,一筇一笠亦忘之。香南雪北皆经地,钟后灯前是定时。向午无多啖菜叶,清晨先起看花枝。今来脱略诸心尽,只有吟吟日赋诗。(赵秀三《秋斋集》卷三《岁辛巳仲夏,炼药清凉寺,拈阴壑生灵籁,月林散清影,赋十八篇》)

例(1)、例(2)有“行倦”“踪频寄”等语,结合上下文,易见泛指南北之意。例(3)据诗前序,同会城西寺看梅的己未词科六人是:平湖陆义山、徐胜力、任邱庞雪崖、东明袁杜少、长洲冯芳寅、山阳李公凯。六人分别来自浙江、山东、江苏,地跨南北,“雪北香南宛一家”只能理解为,来自南北各地的同年们融洽得像一家人。例(4)“香南雪北两吟笻”應指山东人王士禛(渔洋)和浙江人朱彝尊(竹垞)。例(5)三人,董元度曾在江西、山东做官,后乞假南游于苏扬之间;申南屏曾仕河北、广西、江西、四川等地;万梅皋一直在河北任职,历任怀柔知县、宛平知县、顺天府通判、献州知县、通州知府,又下狱十五年,此后放回江西原籍。此诗写于万梅皋出狱还乡、申南屏任江西新安县令时。《旧雨草堂诗》此下附申、万二人之作,万诗云:“欣然继见广川子,齿牙半脱头已童。回首清班偕吉士,君出春明我堕渊。盐车路仄泥涂委,不相知者二十年。”对读可知,董诗“雪北香南”句是写天各一方的好友暮年重聚。例(6)“足茧荒山”出自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行脚僧”是居无定所的云游僧人。张问陶一生漂泊,徐大镛《挽张船山太守》诗称其“足迹几穷天下路”。《感事》诗另一首云:“屋老田荒何处家,安贫无地不天涯。”《乙巳八月出都感事》诗也有“持较泥鸿更飘泊,香南雪北任迷茫”句。几首共读,可见作者感叹身世,戏嘲自己前世是游方僧人,所以今生南北飘零。例(7)由诗题可知“雪北”和“香南”各与“津门”和“粤”相对应,写远在天南地北的家人回到杭州团聚。例(8)的作者赵秀三(1762—1849)是朝鲜著名的平民诗人,出身寒微,直到八十三岁高龄才中进士,一生踏访南北各地,先后六次到中国,与纪晓岚、朱文翰、刘喜海等著名文人相交。(户慧敏2013)7-9颔联大意是说,花木飘香的南方和多雪的北方都是我曾游经之地,如今到了在寺庙的钟声灯影里安定下来的时候了。

此外,时人作品中还有多例“雪北×南/×南雪北”,如:

(1) 与王昆绳书曰:“天壤之大,惟我二人圣学王道,可共商酌。而炎南雪北,一别数年,每遇可赏可析,如芝颜当前不能作语。”(冯辰、刘调赞《李恕谷先生年谱》卷五“五十三岁”)

(2) 瘴南雪北千千里,感公子、万金一纸。(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卷五十《潇湘静·杨耑木都下书来,知外舅陆先生已南还,喜而有作》)

(3) 西日东尘,瘴南雪北,此度倦游凡几。(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卷五十《台城路·京师送李分虎南归,兼怀令兄斯年、武曾》)

(4) 花南雪北路参差,排日招邀酒不辞。(孙原湘《天真阁集》卷十五《谒李味庄备兵,留沪城十日,临行,留别诸公》)

(5) 十年前事梦蘧蘧,雪北花南共蹇驴。(孙原湘《天真阁集》卷八《送子和赴礼部试》)

(6) 漏箭沉沉动玉虬,花南雪北又闲愁。廉纤叶上无多地,已作黄昏又作秋。(查揆《筼谷诗文钞》卷九《古云植芭蕉数本于仆所居斋后,凉雨适至,得三绝句》)

以上诸例,“雪北”与“×南”构成并列,明显是泛指南北方,而与佛典无涉。从这个角度看,“雪北香南/香南雪北”也只是“雪北×南/×南雪北”的变体之一。

(二) 由“香”“雪”联系到梅花

“香雪”是诗词中的常用意象,原指白色的花,宋以后多用于指梅花。“雪北香南”因有“香”“雪”二字,也被文人和梅花建立了联系,指梅花开处或植梅之地。胡文辉(2008)在《陈寅恪诗笺释》里说:“梅花美称香雪,后世可能误解‘香南雪北的香、雪二字,以为与梅花有关;明清人多以‘香南或‘香南雪北为字号。”清中后期女词人吴藻,著有《香南雪北词》一卷,自序云:

余……丁酉移家南湖,古城野水,地多梅花,取梵夹语,颜其室曰“香南雪北庐”。……自今以往,扫除文字,潜心奉道。香山南,雪山北,皈依净土,几生修得到梅花乎?甲辰春陬,GF8C7 香自记。

吴藻用“香南雪北”,是兼取佛典和梅花两层意义,既指现居处是清修净土,又与“地多梅花”契合。清人诗词屡见“修到梅花”,未详其义。李炳海(1995)认为宋代梅花诗开始昌盛,并逐渐形成推崇梅花洁净不染、品格坚贞的风气,根本原因在于净土宗的流行,使梅花意象成为净土信仰的载体。

吴藻用“香南雪北”还有一点佛教意味,但有些用例就仅与梅花相关,如:

(1) 烟痕乍禁,禊事初修,尚薄寒时节。双桨掠波,已喜得、桥外水光先活。香南雪北,剩一片、冷云明灭。(郭麐《爨余词》卷一《瑶华慢·小金山梅花欲残,香雪犹浮动山水间》)

(2) 铜井铜坑万树花,香南雪北太清家。十年空有春山梦,输与仙人萼绿华。(梁章钜《退庵诗存》卷十六《张云裳女史襄邓尉探梅画卷》)

(3) 雪北香南静掩门,东风苦自荡冰魂。君看纸阁卢帘上,尚有何郎旧泪痕。(蓉湖渔隐《忏梅词赠玉梅华馆朱筱卿词史粲正》,《申报》1888-04-26[7])

郭词“香南雪北”句仅写梅花,描述的就是题目“梅花欲残,香雪犹浮动”貌。例(2)提到的邓尉、铜井、铜坑诸山都是苏州郊外赏梅胜地。《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七十七《苏州府·山川》“吾家山”条云:“在府治西南隅,本邓尉山之支峰,居民以植梅为业,花时一望如雪,香风度十余里。前抚臣宋荦题‘香雪海三字,镌于石。……本朝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皆有《御制香雪海歌》。御题‘吴山十六景有《邓尉香雪诗》,并赐御联一。”可知例(2)“香南雪北”是用香雪海典故。《忏梅词》共四首,例(3)是其一。“何郎旧泪痕”,似用南朝梁何逊《咏早梅》诗典,诗云“朝洒长门泣”“应知早飘落”,结合余下几首中“莫教摇落泣狂风”“纸帐高寒须自爱”“为惜丰姿清绝俗,要他开向百花头”等语,这组诗表达的也是怕梅开早的惜花之意。清末郭则沄《十朝诗乘·定王府梅》载:

京师蓄梅,皆供养土窖中,植以盆盎,腊余岁首,辇入豪门,为春盘点缀而已。独定王府一树高及檐,然著花必以春仲,寒天则以玻瓈架屋深护之,风雪中不见疏枝冷蕊也。梅为月华贝勒手植,尝著《燕梅花候记》,具言培护之法。每花时,置酒招客赏之。贝勒不以诗名,有《赏梅》诗云:

……北地看花客诧奇,小窗二月见横枝。凭君试问春消息,雪北香南立片时。

末句应指“春消息”立于梅萼梢头。总体来看,这类用法在詩词中不多见,但把“香南雪北”与梅花构建联系确是清代民国时人的惯常想法。1920年4月26日《申报》第14版的《梅讯》专栏第十二篇,记述梅兰芳沪上演出期间的社交,其中提到何诗孙、吴昌硕共同作画赠与梅兰芳:

何诗老已允绘一卷子,与昌老所绘之梅兰并作一卷,蕙风先生特请吴昌老引首曰《香南雅集图》。……香南雪北,是梅萼梢头矣,用以题畹华,真妙谛哉!

陈寅恪1949年秋作《报载某会中有梅兰芳之名,戏题一绝》,末句云“只识香南绝代人”,又在《柳如是别传》中把男扮女装出演洛神的梅兰芳称作“‘雪北香南之‘男洛神”,也以“香南”“雪北香南”代指梅兰芳。可见“香南”或“雪北香南/香南雪北”在很多文人心中已经与“梅”这个意象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三、 “雪北香南”词条的释义问题

综上,《汉大》“雪北香南”一条似乎还有进一步完善的余地。归纳起来,或可做如下修改:

1. 把原来的释义调整为义项②,增加义项①,说明出自《俱舍论》,注明出于佛典的意义和用法,即指使人身心俱得清净的境界或地点,引例可参考本文第一节;

2. 义项②可列举“雪北×南/×南雪北”的其他形式作为补充,首见书证如引查嗣瑮(1652—1733)诗,年代则略有提前,可参考本文第二节第一部分;

3. 增加义项③,指梅花开处或植梅之地,引例可参考本文第二节第二部分。

笔者不揣谫陋,据此草拟了“雪北香南”条,以就教于方家:

[雪北香南]也作“香南雪北”。①大雪山北、香醉山南。唐玄奘译《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十一:“此赡部洲从中向北,三处各有三重黑山。有大雪山在黑山北,大雪山北有香醉山。雪北香南有大池水,名无热恼,出四大河:一殑伽河、二信度河、三徙多河、四缚刍河。无热恼池纵广正等,面各五十逾缮那量,八功德水盈满其中,非得通人无由能至。”因“无热恼”则持戒清净、身心俱得解脱,故也指令人身心俱得清净的境界或地点。清厉鹗《瑶台聚八仙·题徐丈紫山黄雪山房,在学士港口,湖山幽胜处也》词:“心空扫屏艳冶,便后身似住,雪北香南。”清陈文述《昙仙入道诗》:“偶来雪北香南地,重见花明玉艳人。”②多雪的北方和花木飘香的南方。清查嗣瑮《蜀中刘少文索题〈霜天晓发图〉》诗:“香南雪北吾行倦,只悔峨嵋未一登。”清陈文述《查春山舅氏自粤旋杭,表弟书庭亦自津门乞养,携眷归里,展谒敬呈一律》:“家从雪北香南聚,境与花晨月夕宜。”另有“炎南雪北”“瘴南雪北”“雪北花南”等变体。③指梅花开处或植梅之地。清郭麐《瑶华慢·小金山梅花欲残,香雪犹浮动山水间》词:“香南雪北,剩一片、冷云明灭。”清梁章钜《张云裳女史襄邓尉探梅画卷》诗:“铜井铜坑万树花,香南雪北太清家。”

附 注

[1]原文:“天竺の香醉山の南、大雪山の北、佛の居りし地。”感谢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王雪同学的翻译。

[2]无热恼池的位置,除雪北香南外,还有三种说法。一说在雪山顶上,如西晋法立、法炬译《大楼炭经》卷一《阎浮利品》:“过须那钵山,次有山名冬王,甚高过亿,山上高四千里。上有水名阿那达,广长二千里,其底沙皆金,其水凉冷,软美且清。”(CBETA, T01, no.23, p.278b—c)一说在雪山近侧另一座高峰顶上,如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长阿含经》卷十八《世记经·阎浮提州品》:“雪山埵出高百由旬,其山顶上有阿耨达池,纵广五十由旬,其水清冷,澄净无秽。”(CBETA, T01, no.1, p.116c)再如隋阇那崛多等译《起世经》卷一《阎浮利州品》:“过金胁已,即有雪山,……复有高峰,……于山顶上有池,名曰阿耨达多。阿耨达多龙王,在中居住。其池纵广五十由旬,其水凉冷,味甘轻美,清净不浊。”(CBETA, T01, no.24, p.312c)一说在香山顶上,如隋吉藏《法华义疏》卷一:“‘阿那婆达多,此云无热。一者从池作名,此池在香山顶、阎浮提北、天齐星下,其水清凉故称无热。”(CBETA, T34, no.1721, p.465a)尽管佛经里对无热恼池位置的记述有差异,但佛教文献里凡是提及香山和雪山之间这片区域的文字,都说香雪之间有无热恼池,因此“雪北香南”指无热恼池是可以确定的。

[3]《俱舍论》由5世纪犍陀罗人世亲所作,包括本颂600颂及解释本颂词句的长行部分,汉译本有真谛的“旧论”和玄奘的“新论”。梵文原本中,偈颂通过韵步与散文自然分别,汉译本则通过添加标记来区分。本颂部分,真谛用“偈曰”标注,玄奘用“颂曰”;长行部分,真谛用“释曰”,玄奘用“论曰”。(王继红2014)

[4]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十。

[5]竺法护译《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卷一。

[6]同上。

[7]本文所引《申报》均检自“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

2. 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363—364.

3. 户慧敏.赵秀三现实主义汉诗创作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 简野道明.字源.东京: 角川书店,1955.

5. 李炳海.净土法门盛而梅花尊——宋代梅花诗及其与佛教的因缘. 东北师大学报.1995(4).

6. 钱谦益.钱牧斋先生尺牍.//钱谦益(清).牧斋杂著.钱曾(清)笺注.钱仲联标校.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7. 钱仲联.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江苏师院学报,1980(1).

8. 王继红.基于梵汉对勘的《阿毗达磨俱舍论》语法研究.上海: 中西书局,2014:  6-10,16,341-343.

9. 玄奘,辯机(唐).大唐西域记校注.季羡林等校注.北京: 中华书局,1985: 41.

10. 赵伯陶.性灵与学识——《船山诗草全注》问题举隅.文艺研究,2015(5).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中文系 杭州 310058)

(责任编辑 刘 博)

猜你喜欢
汉语大词典
《近代汉语词典》: 汉语词汇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从“全都”义同义复词看《汉语大词典》的瑕疵
从现存最早话本新词新义看《汉语大词典》晚收的词条及义项
评《〈汉语大词典〉研究》
敦煌碑刻文书词汇与《汉语大词典》释义缺失例举
义净译经词汇研究对辞书编撰的意义
《汉语大词典》“封望”条释义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