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梅
“今天早上,我们要分享的成语故事是‘自相矛盾,请萌萌同学上台分享!”升入四年级,班级晨读的内容做了调整——每日了解一个成语故事。这次晨读的分享内容,其实是我有意的安排。
鹏和宇最近冲突不断,不是鹏来告宇的状,就是宇来“奏”鹏的“本”。有一次课间操,两人一言不合还差点打起来。
我深知,生硬的隔离对于调和矛盾无济于事,化解冲突才是正道。经过仔细调查,我发现两人的矛盾由来已久:三年级参加一次校外活动时,两个人为了争抢一个座位大动干戈,当时的班主任为了快速解决问题,采取了“各领五十大板”的批评方式,但两个人却因老师的这种处理方式结下了新的梁子——“都是因为你,我才挨了批!”“你就是我的死对头,碰到你没什么好事。”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矛是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盾是保护自己的防御工具。老师很好奇,如果真的用矛去刺盾,哪个更强大?哪个又会受损呢?”精彩的成语分享结束后,我抛出问题,引导大家进一步讨论。
“可能是一种僵持吧!”“有两种可能吧,要么矛刺穿了盾,要么矛自己受损。”……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我追問:“假设矛真的刺穿了盾,是不是就证明矛一定比盾厉害?”
“不是,真的刺穿了,矛自身也一定会受损。”大家对这一观点没有任何争议,矛盾双方肯定各有损伤,只是损伤程度有所差别。
“是呀!‘自相矛盾这个成语除了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之外,还可以给予我们另外一种启示,即发生冲突时,矛盾双方都会受到某种程度的伤害。同学们能不能举出生活中‘矛和‘盾互相伤害的例子呢?”我继续引导。
于是,更多基于现实引申出的思考被挖掘出来:有的学生发现两物撞击后各有损伤,有的学生说打别人时自己的手也会感觉到疼痛……
在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之后,我把话题拉回到了同学间的矛盾冲突上,让大家讨论:你有没有与同学发生冲突互不相让的经历?同学之间如果发生冲突会有什么后果?如何避免矛盾发生,与同学和谐相处呢?
叽叽喳喳声中,孩子们分享了自己和他人之间发生的不愉快事情,在这种氛围中,性子更直率一些的鹏也晒出了自己和宇之间不太愉快的点点滴滴,我也让两人说了说每次发生冲突时自己的内心感受。
“既然每次发生冲突时,大家的感受都不好,愤怒、压抑、情绪低落伴随而来,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好的办法帮帮鹏和宇呢?”我相信,孩子之间的冲突,孩子最有办法解决,他们倔强的心也更能容得下同伴的建议。
“有时候发生了冲突别往坏处想,朋友就是和你开玩笑!”“多问一句,可能会发现完全是个误会。”“多想想对方好的一面,同学也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即便有了磕碰,也是拉近感情的纽带。”……孩子们的温馨提示此起彼伏。鹏和宇各自的好朋友还纷纷表态:一旦发现苗头不对,就及时提醒他们冷静下来,帮助他们心平气和地化解冲突。
我常常想,如果三年级的那位班主任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考量,就断然不会让那颗矛盾的小种子肆意成长。
好在借助成语典故分享,我抓住了化解冲突的契机。班级里少了一对久久纠缠的“小冤家”,多了祥和之气。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