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得立论更精准?

2021-09-24 15:18冯渊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5期
关键词:孺子牛王林小笼包

冯渊

议论文写作的目的是传达观点、交流思想,而不是制造矛盾和对立。虽然一定会遇到意见抵牾者,但没有必要“势不两立”,而应尽可能在某个层面达成共识,促进分享和交流,这就是议论文写作的说服力问题。要让议论文说理透彻,要让自己的观点被读者接受,重要的是讲道理。但道理在哪里,谁持有的道理是“公共道理”?还有很大的讨论空间。我们只能尝试建立公共渠道,让道理在我们维护的空间里畅行。这中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需要让自己的立论更精准,同时也需要正确解读他人所传递的信息。

案例什么是“真正的包子”?

有这样一个事例,甲、乙二人是同事,都喜欢吃包子。甲是天津人,最喜欢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乙是上海人,最喜欢吃南翔的小笼包。一天中午,二人商定吃包子,并由甲去买包子。等甲买回包子后,二人却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甲:“快来吃包子。”

乙:“啊!你买的什么包子啊,你怎么不买南翔小笼包?”

甲:“哈哈哈,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才是真正的包子啊。小笼包,那是什么东西?”

乙:“哼,南翔小笼包是我童年的记忆。天下还有比南翔小笼包更称得上是包子的包子吗?你还说自己是美食家,我看你就是个‘土包子。”

……

两个人就包子的问题发生了争论,争论的焦点为“什么是真正的包子”。可是,谁能明确说出什么样的包子才算是“真正的包子”呢?

其实,甲、乙双方真正的“对立”在于:二人口味不同。可是在争论的过程中,他们非但没有解释清楚这一点,又引出了“土包子”这一攻击性话题……生活中很多越吵越无法调和的矛盾就是这样来的,甚至在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中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办法就是:明确观点。

例文如何明确观点?

讲清自己的立场,包括讲清自己的论点,不致使对方误解自己,从而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新对立。

题目

一个健康的社会要发扬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这三种精神,你对哪一种感触最深?班级计划围绕“牛的精神”这个话题举行主题班会。请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总的来看,文章中有很多名人在各自的“频道”说话,无法与主旨形成谐振,许多内容与“孺子牛”这个话题毫无关系。就像前文案例中的甲和乙为“什么是真正的包子”吵架,本文中的这些名人则在作者的“导演”下,为“孺子牛精神的内涵”吵架,不仅没有讲清楚什么是“孺子牛精神”,还由于表达上的艰涩和混乱,制造了许多新的争端。这样的演讲稿,怎么能打动人呢?

随意引用(甚至滥用)名人名言和相关材料事例,这种议论文写法在同学们的作文中很普遍,我们应该努力纠正这种不好的写作习惯。建议同学们下次在动笔之前,先将你认为能用的名人名言和事例材料摆出来,看看这些名言、材料能否统一到文章的主题上来,就像倾听各方的意见一样,要甄别分析,要理解协调,最后要有选择和放弃,因为贯穿全文的只能是一个明确清晰的观点。如果是修改作文,那么第一步就是重新审视自己使用的名言和事例,把那些不能与文章主旨发生密切关联的一律删去,对于能关联的,则针对材料规定的主题,展开论述,深入阐释,这样修改之后的文章也会更加清晰、明朗、有说服力。

实践找到误解发生的症结所在

1 搞清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理解材料的情感价值倾向

王勉和张力是一对好朋友,都喜欢看小说,下面是二人之间的一段对话,我们来看看日常交流中的误解是怎樣产生的——

王勉:“我看作家×××是江郎才尽了呀。你看他最近写的一部小说,是多么糟糕。”

张力:“×××不行?人家可是与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比肩的作家,你行,你写写试试?自己没有创作,不好乱讲的。”

王勉:“你这话说的,没写过小说,我就不能对小说发表评论吗?”

张力:“没有写过,不知其中甘苦,局外人说话总是轻巧的。”

王勉说作家×××创作能力在走下坡路,是在跟这位作家的以前作比较;张力说这位作家行,是在跟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比较。其实两人没有真正的冲突:作家×××当然比普通文学爱好者的创作能力强,但和他自己比,创作能力下降可能也是事实。王勉和张力两个人互相没有弄清楚对方的话是在什么背景下说的,便因虚假的对立而引发新的对立,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所以,我们面对不同的观点时,首先要搞清楚对方说话的真实意图,要学会判断对方观点的确立基础,即“听话听音”。

写议论文时,则要对原材料的情感倾向和价值指归有基本的判断。来看下面这道作文题。

题目

每次考试考砸了,就发誓此后要集中精力学习:每次体检看到许多数据不正常,就想要好好锻炼身体。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一股更强大的力量让我们回到了过去的轨道上。——我们就不能改善自己吗?我们真的能改善自己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分析

对于这段材料的解读,同学们可能产生的误解包括“坚定决心,战胜自我”“持之以恒,对抗三分钟热度”等,我们要推测命题者的意图,考虑材料的倾向性,审视原材料。话题的核心应是“我们能否改善自己”,潜在的意思是:遇到外在的突变,我们有改善自己的愿望;但是更强大的力量又将我们拉回习惯的轨道,按照本性前进;外在的力量在激发我们,但改变巨大的惰性仍然很困难。人很难成为自己理想中的自己,但人一生的努力都在朝那个理想的方向前进。

审题就是和原材料对话,在对话中不要出现前面案例中王勉与张力的对话模式,要了解对方在说什么,不要自说自话。在写作时,也要学会揣摩材料,融会贯通地理解材料的意思,这样才能保证确立的主题不会偏离题意。

2 不要扩大材料的话题范围,不要发掘材料本来没有的意思

我们强调要理解材料潜在的倾向和价值取向,但不能因此去挖掘材料里根本没有的内容。材料没有的意思,不要贸然断定。在日常交流中,这类错误也很常见。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王林:“面对通胀,大家都得理财,否则财产会缩水。所以,我决定买一笔基金。”

黄兴:“我劝你不要买。投资基金,是在助长老百姓不劳而获的心理。刚才我听超市收银的阿姨说,不上班了,回家买基金,赚的比这多。”

王林:“不好这样说。投资基金是一种积极的经济生活方式,哪能说是不劳而获?”

黄兴:“既然可以靠投资基金来赚钱,那大家还上什么班?财产要靠劳动去积累,而不是投机取巧。”

在这场对话里,黄兴扩大了王林的话题,王林想投资基金,可能基于他对经济形势和金融知识的理解,但他不一定赞同全民都投资基金,特别是那些没有金融知识又不能承担风险的人,这些人可能存在黄兴所说的“不劳而获”的心理,但王林不是这个意思,这其实就是“过度解读”了。任意扩大对方的话题范围,就可能得出荒谬的结论。

我们来看下面的作文题。

题目

有人说快乐教育是时代需求,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是教育的本来意义;有人反对快乐教育,认为教育必须经过痛苦的磨砺。你对此有何思考?

分析

有同学反对“快乐教育”,在作文中写道:

我认为快乐教育是骗局,不应该被提倡。快乐教育不可能办到。松弛的琴弦,永远奏不出美妙的乐曲。快乐教育制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出發点无疑是好的,可是在长期毫无压力的晴空万里之下,淫逸散漫的生活会慢慢塑造一个不思进取、固执己见的守“才”奴——即使有才也不施才,有能而无为。

材料并未对“快乐教育”下定义,但指出了快乐教育是“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是“时代的需求”,我们只能针对这个背景讨论。即,你支持还是反对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而这名同学的作文远远扩大了批驳的范畴。提出快乐教育的人并没有否认学习的艰苦和压力,也没有说快乐教育就是淫逸散漫。快乐教育不是松弛的琴弦,而是弹奏者放松的姿态。教育本身是极为艰辛的事,过程要倾力付出,才有微薄的收获。所以,快乐,只是教育的外在氛围,是一种途径,并非说教育的全部历程都是快乐的。

上面的作文片段扩大了批驳范畴,用逻辑学术语来说叫“稻草人谬误”,即对虚假的敌人发起攻击。审题立意不准确,怎么能写出令人信服的文章呢?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这就很容易导致没有意义的交流。所以,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努力让观点更明确,让立论更精准,让沟通更顺畅。

猜你喜欢
孺子牛王林小笼包
镜子
小笼包
小笼包
“孺子牛”的由来
甘为孺子牛
包小笼包
小笼包
孺子牛
心 计
“大师”王林为何至今仍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