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婷 胡晓艳 吉 琦 戴 明 吕 娜
手术室作为医院特殊科室,因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存在诸多风险和不安全因素。手术患者转运交接涉及多部门、多环节[1],极易发生接错患者、拿错病历、送错手术间[2]等不安全事件。有文献表明,术前交接查对环节安全隐患中,接送手术患者发生差错缺陷率为4.8%~6.1%[3]。本研究调查发现,连云港市某医院手术室2019年发生接错台次和进错手术间的差错高达36次。因此,如何优化手术患者接送流程,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来保障手术患者安全,是该院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原手术患者接送为人工管理模式:巡回护士电话通知手术室工勤人员接手术患者,工勤人员电话通知手术病区,病区责任护士将患者病历和所需物品移交给工勤人员,工勤人员将手术患者转运至手术室,手术结束后再将患者送回病房[4]。此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如下:一是手术患者接送过程由手术室护士、工勤人员和病区护士电话沟通或口头传达,易造成信息不准确,接收者接收有误信息,导致接错手术患者[5]。二是手术患者在不同环境中转运,同时伴随身份、药品、物品等交接,易造成手术患者无病历或拿错病历[6]、术中用药未带或带入不全和交接漏项[7](如遗漏患者的CT片、X片、手术衣裤等)一系列问题,无法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三是存在手术安全核查流于形式,无法监控时间节点,发生差错难以进行追溯和定责。因此,为保障手术患者安全,需利用信息化打造手术患者接送闭环管理系统。
2.1.1 系统流程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8]、手持扫码仪、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的应用,能够支持手术患者身份核对和手术交接确认。该院通过与上海京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实现“发布接入通知→至病房接患者→进手术室→入恢复室→出手术室→患者回病房”全程监控与动态管理,同时在手术患者家属等候区显示手术进程,在系统操作界面,设置“红、黄、绿”的色彩标识区分手术状态:红色代表“手术前”,黄色代表“手术中”,绿色代表“手术后”。见图1。
图1 手术患者接送系统流程
2.1.2 系统功能 手术患者接送系统包括医院数据库、护士站终端、PDA、电子扫码设备、电子胸牌、RFID电子腕带等。在现有中央系统基础上,通过语音提醒和短信通知的形式完成手术室工勤人员、手术护士和手术医生同步患者消息提示。在交接环节,通过PDA感应腕带扫描手术通知单二维码,实现手术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确认;当腕带与手术通知单二维码不一致时,PDA出现3种提示方式:屏幕显示大红叉、强烈震动、响起“请重新核对”音。手术患者接送系统通过后台查询与统计功能,建立闭环监控程序,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全流程管理和追溯。
2.2.1 巡回护士发布接入通知 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间实时状态,于上一台手术结束30 min前,与医生确认手术患者信息,打开“手术患者接送系统”,点击“接病人”,向后勤部门发送通知,系统状态栏从“未通知”变为“已通知”(红色)。工勤人员收到“接病人”语音提示,打印接送码,发送通知给病区,并打印手术通知单。通知单包括患者信息(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日期、手术间、手术医生、科室、手术名称、体位、接送方式和手术备注)和物品交接清单(病历、药物、影像资料、特殊物品和核酸检测报告单),右上角印有患者身份识别二维码。此时,手术患者接送系统状态栏显示“去接”状态(红色),同时系统自动通知手术病区PDA端口。病区护士PDA界面、护士站电脑PC端、连台手术医生同时收到通知。
2.2.2 工勤人员至病房接患者 工勤人员携带手术通知单到达病区,病区护士持PDA感应患者腕带后扫描手术通知单二维码,确认患者身份。身份确认正确后进行物品交接,由责任护士唱读与打勾,工勤人员进行清点与落实。双方核对无误后,扫描各自工牌,完成物品交接确认,PDA界面显示“已交接”。
2.2.3 患者进入手术室 工勤人员将手术患者接入手术等候室,持电子扫码设备扫描患者腕带二维码,并关联个人工号,显示接入成功后,系统自动记录接入手术室时间。巡回护士实时查看患者接送系统状态栏,收到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黄色)的动态信息。
2.2.4 患者入恢复室 患者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将手术患者送至恢复室并进行交接,同时手术室麻醉系统“入恢复室”数据同步到“手术患者接送系统”,系统状态显示“入恢复室”(绿色)。
2.2.5 患者出手术室 工勤人员扫描患者腕带二维码,识别患者身份,点选工勤人员名单,点击“送出”后,记录患者出手术室时间,随后状态显示“送回病房”(绿色)。同时病房PDA和电脑PC端收到信息提示,准备术后交接。
2.2.6 患者回病房 病区护士持PDA感应患者腕带,进行交接确认,PDA界面显示“已结束”(绿色)。至此,手术患者接送信息通道关闭。
2.2.7 查询与统计 该系统通过护理管理系统抓取信息,可完成对各时间点接送患者信息和工勤人员工作量统计,实现数据化管理和考核。
2020年该院启用手术患者接送系统,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口头信息传递弊端,工勤人员接收患者信息准确率达100%,有效杜绝了接错手术患者的安全隐患。手术患者接错发生率从2019年的8.76%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0,充分保障了手术患者安全。
原有接送流程常造成患者进入手术间延迟或手术麻醉延迟,导致手术间不合理闲置,且责任难以追溯。运用手术患者接送系统后,可有效把控接送各时间节点,利用信息化手段追踪分析手术间闲置原因[9],进行管理措施落实和改进。2020年上半年,该院连台手术患者接入手术室时间平均缩短17分钟/台,医务人员加班时间减少531.8小时/月,提高了手术室周转率和手术效率。
信息化交接能够确保患者信息、交接物品准确无误[10-13]。该院使用自制多功能物品转运袋,透明可视,可防止遗失或漏项,效果良好。2020年上半年,手术室术前物品携带不全的不合格率由33.34%降至15.81%,提高了手术患者接送质量,充分保障了手术顺利进行。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传统的手术室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手术患者安全需要,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为构建智能化手术室提供了有力条件[14]。该院手术患者接送闭环管理系统是建立在中央系统、移动PDA和电子扫码设备基础上,对手术患者整个接送全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可促进手术患者管理模式由事后督查向过程预防转变,保障患者安全[15]。
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实用、信息准确传递、身份识别双确认等优点。但仍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系统缺少手术间房号确认功能,二是部分区域网络信号差,出现信息传输不同步状况。下一步计划将手术间房号关联到手术通知单二维码信息中,在手术患者接入手术室时,通过扫码确保患者进入正确手术间。同时,完善并优化网络信息技术,提升系统信息传输速度,扩大应用范围,使手术室信息化管理更高效、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