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义,张永辉,孙凯辉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大华桥水电站是澜沧江上游河段一库七级开发方案的第六级电站,坝型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06 m,库容25 600万m3[1]。目前,大华桥水电站已经建成并开始蓄水运行,库区范围内沿线地形陡峭,覆盖层分布厚度不均,沿线主要发育3处大型滑坡体,对水库安全运行和周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潜在隐患,是影响大华桥水电站后期运行的重大危险因素[2]。根据现场地质调绘,3处滑坡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迹象,其中,拉古滑坡(见图1)前缘局部岸坡已经失稳滑动,坡体分布大型深切冲沟5条,坡体上游中部分布有拉古中村、清口寨等居住点,对拉古滑坡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3~5]。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依据前期勘察测绘成果,对拉古滑坡的地形地质和水位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现场监测手段对拉古滑坡的潜在滑动状态进行了历时1年的监测,对拉古滑坡在不同蓄水条件、不同工况下的安稳定性问题进行分析计算。
图1 拉古滑坡全貌
拉古滑坡位于大华桥水电站大坝坝址上游约12 km处,滑坡所在山体高程为1400~2000 m,滑坡平面呈舌形,前缘较宽,后缘窄小,整体滑动方向为近南北向,沿澜沧江沿岸分布宽度为1600 m,受地形切割影响滑坡表面呈现典型的阶梯斜坡地貌[6]。根据前期勘察测绘,滑坡堆积体方量约为5800万m3,规模巨大,同时滑坡体上部存在居民村落和农田。在水库蓄水至正常蓄水位后,滑坡体坡脚被淹没深度约47 m[7]。根据滑坡体的滑动形态和物质构成,将拉古滑坡划分为3个主要区,其中Ⅲ区位于滑坡后缘,Ⅰ区位于滑坡前缘上游,Ⅱ区位于滑坡前缘下游,现状条件下Ⅰ区为典型的滑坡区,Ⅱ区、Ⅲ区目前相对稳定。
根据现场地质勘探成果,研究区上部覆盖层为崩坡积碎块石土,土体结构松散~稍密,主要由粉土及次棱角碎块石组成,块石直径为2~15 cm,覆盖层厚度一般为15~30 m;下伏基岩为全强风化紫红色板岩夹少量砂岩,岩体结构较完整,其中板岩占比约为95%,岩层产状一般为NE10°~15°NW∠65°~85°,均倾向岸内。根据钻孔岩芯揭露,拉古滑坡未见明显的贯通滑动带,但局部发育次级滑动带,滑带土以砾石、碎屑及粘粒构成,砾石一般粒径3~8 mm,呈次棱角状,半固结状态。
根据滑坡场地内长观孔观测结果,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20~30 m,最大埋深60 m,地下水位主要以基岩裂隙水和覆盖层潜水为主,受大气降水补给和临近山谷河流侧向补给。长期水位监测结果发现,拉古滑坡体内实测地下水位高程在1 469.89~1 847.25 m之间,水位变动幅度为0.4~4.1 m,水位变动带基本位于上部覆盖层内。
从前期勘测成果来看,滑坡体Ⅰ区滑动迹象最为明显,Ⅱ区和Ⅲ区现状条件下较为稳定,本文重点分析Ⅰ区滑坡体的变形监测过程。在Ⅰ区1-1剖面布设1套阵列式位移计和3处测斜仪(见表1)。
表1 拉古滑坡Ⅰ区监测仪器统计表
依据监测数据,绘制深度位移变化曲线(见图2~图4)。
图2 LG-IN1-1测斜孔孔深累计位移曲线
从图2~图4可见,深度位移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少,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大。在测斜孔1-1中存在一处滑移带(距孔口11~13 m附近),在测斜孔1-2中存在一处滑移带(距孔口24~26 m附近),在阵列式位移计孔1-1中存在一处滑移带(距孔口42~45 m附近)。
图3 LG-IN1-2测斜孔孔深累计位移曲线
图4 LG-SAA1-1阵列式位移计累计位移曲线
为充分研究拉古滑坡潜在滑移面,将监测断面位移随深度变化过程进行等值线成图(见图5),发现该滑坡体存在3处潜在滑移带,其三维等值线云图见图6。
图5 拉古滑坡Ⅰ区1-1剖面位移等值线图
从拉古滑坡三维等值线云图(图6)来看,滑坡体深部滑坡主要发育在Ⅰ区中下部和Ⅱ区中部,滑移带不连续,初步分析认为其主要滑移方式为局部次级滑动推动,其可以作为滑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价的前提。
图6 拉古滑坡三维等值线云图
Ⅰ区1-1剖面高程1480 m以上天然坡度为20°~25°;高程1480 m以下天然地形坡度为25°~30°,下伏基岩面坡度与地形基本一致,地下水位基本位于覆盖层内。该断面布置了4个监测点,从低到高分布大约高程为1534、1588、1692、1880 m。通过监测数据表明:该断面上部变形以深层滑移为主,测斜孔LG-IN1-1在孔深12 m处最大位移为49.34 mm、LG-IN1-2在孔深25 m处最大位移为37.94 mm,可能在该处存在一滑动带,属于覆盖层内部的滑移;该断面下部变形为深层滑移,阵列式位移计LG-SAA1-1在孔深43 m处累计位移分别为87(X方向)、512(Y方向)、279 mm(Z方向),可能在基覆界线附近存在一滑动带。该断面主要位于Ⅰ区,距离上游侧冲沟较近,冲沟切割较深,对滑坡的变形位移影响较大。
3.1.1 模型选择及岩体参数
依据拉古滑坡1-1剖面监测成果,中上部的潜在滑裂面基本处于基覆界线处,而中下部的潜在滑面位于滑坡体中部。稳定分析中复核的滑移模式的滑裂面位置见图7。
图7 拉古滑坡Ⅰ区潜在滑动带示意图
结合地质勘察的建议值,采用反演所得天然状态的抗剪强度参数,根据水库蓄水前岸坡的稳定情况,按持久、短暂、偶然等工况,计算各典型断面蓄水前的安全系数,验证反演参数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勘察成果确定计算所需分析参数(见表2)。
表2 滑坡体稳定性分析参数
3.1.2 边坡设计
边坡设计按下列两类作用组合:①基本组合:自重+岸边外水压力+地下水压力+加固力;②偶然组合:基本组合+地震作用。
边坡工程应按下列3种设计工况进行设计:
(1)持久设计工况:主要为边坡正常运用工况,此时应采用基本组合设计。
(2)短暂设计工况:包括施工期缺少或部分缺少加固力;缺少排水设施或施工用水形成地下水位增高;运行期暴雨或久雨、或可能的泄流雾化雨,以及地下排水失效形成的地下水位增高;水库水位奠降等情況。此时应采用基本组合设计。
(3)偶然设计工况:主要为遭遇地震、水库紧急放空等情况,此时应采用偶然组合设计。
根据《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L/T5353-2006),边坡为B类水库边坡,级别为Ⅱ级,边坡设计安全系数标准:持久1.15~1.05,短暂1.10~1.05,偶然1.05~1.00。
采用极限平衡法中的下限解法,进行二维极限平衡法分析。其中,折线滑面采用考虑力与力矩平衡条件的摩根斯顿-普莱斯法(Morgenstern-Price),圆弧滑面采用简化毕肖普法(Bishop)。根据前期监测成果可知,拉古滑坡主要的破坏模式为整体沿基覆界线剪出、中部至底部沿基覆界线剪出和中部沿覆盖层局部剪出。沿滑坡体Ⅰ区选取一处顺滑坡体剖面分别按蓄水前后持久、短暂、偶然3种工况进行安全系数计算,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蓄水前后滑坡体安全系数计算成果
从表3可知,蓄水前后,各工况下I区滑坡体整体和局部的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其中,中部沿覆盖层局部剪出滑动模式安全系数不高,仅高于规范要求下限值,安全裕度不大,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存在局部蠕滑变形的可能。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情况相符。
(1)滑坡体深部滑坡主要发育在Ⅰ区中下部和Ⅱ区中部,滑移带不连续,其主要滑动方式为局部次级滑体牵引,其可以作为滑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价的前提。
(2)Ⅰ区1-1剖面上部变形以深层滑移为主,下部变形为深层滑移,滑坡体变形位移受上游冲沟切割作用影响较大。
(3)蓄水前后,各工况下I区滑坡体整体和局部的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其中,中部沿覆盖层局部剪出滑移模式安全系数不高,仅高于规范要求下限值,安全裕度不大,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存在局部蠕滑变形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