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洁 刘艾芃综述 熊亚芳审校
(1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科,广西梧州市 543000;2 鄂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湖北省鄂州市 436000)
【提要】 MRC类肌功能训练器融合了肌功能学说和错畸形矫治的理论,通过纠正呼吸模式和肌群活动,重建口周肌群环境,治疗因口腔不良习惯引起的早期错畸形,改善儿童牙弓和面型的发育。近年来,MRC类肌功能训练器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但如何在临床上严谨正确地使用,国内外学者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总结分析MRC类肌功能训练器在早期错畸形肌功能矫治的临床效果,可为同行提供借鉴参考。
1.3 MRC肌功能训练器的构成 MRC类肌功能训练器包括中空舌顶、舌挡、牙槽沟、小唇珠、内核、呼吸孔和唇挡等[13]。中空舌顶即舌尖诱导装置,用于诱导舌体摆放,上抬舌体;舌挡用于防止吐舌,屏蔽舌肌的作用力,为颌骨的生长发育提供有利空间;牙槽沟用于排齐轻度拥挤的牙列,为未萌牙齿提供正确的萌出轨道;小唇珠用于抑制活跃的下唇肌,限制颏肌和下唇肌的过度运动;内核用于扩展牙弓,诱导形成良好的牙弓形态;呼吸孔用于保障口呼吸患儿初戴时的正常呼吸,并逐渐实现由口呼吸转换为鼻呼吸模式;唇挡用于阻断患儿吐舌、吮唇、吮指、吮物等不良行为,屏蔽异常唇颊肌的过度运动。通过以上部件,MRC肌功能训练器可有效帮助患儿改正口腔不良习惯,建立正常的鼻呼吸和吞咽模式,从而诱导儿童颌面部的正常发育。
相比于Activator、Twin-block等传统肌功能矫治器,MRC肌功能训练器通用的牙弓轨迹避免了传统活动矫治器的模型制取的过程, 且体积小, 舒适度高,便于患儿较快适应。然而,MRC肌功能训练器的矫正效果依然存在不少的争议。
黄优等[11]对20名下颌轻度后缩且至少存在 2种肌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MRC预成型肌功能训练,结果显示OE-Prn-Pos角、OE-N′-B′角、OE-N′-Pos角、N′-Sn-Pos角增大及Sn-N′-B′角减小(均P<0.05),表明MRC肌功能训练器能引导促进下颌骨的向前生长或下颌位置前移,而OE-N′-Sn角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RC肌功能训练器在限制上颌生长发育方面作用有限,可能主要是通过调整上前牙的唇倾度来改善面型。
方津慧等[33]认为,MRC肌功能训练器矫治过程应做好全程护理,包括治疗前的评估、宣教,充分了解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让其做好长期配合进行肌功能训练的思想准备;矫治前收集好患者信息;初戴时详细介绍矫治器的构成及作用,指导家长及患儿正确佩戴的方法和每日佩戴时间,并告知注意事项;指导日常练习,告知家长训练的原理,强调肌功能训练的效果与练习次数和动作标准程度之间的重要联系;定期电话回访,形成患儿与医院之间无障碍沟通渠道,及时解决问题并调整训练计划;复诊护理,强调认真佩戴矫治器、正确进行肌功能训练及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对未明显改善的患儿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反馈调整矫治方案。因此,MRC肌功能训练器矫治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效果受矫治医师的专业判断、护士的护理,以及患儿和家长的主观意识共同影响,需要患儿和家长的高度依从性,并配合健康教育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34]。
Frey和Maspero等[35-36]团队均认为根据呼吸紊乱和异常吞咽的治疗机制,应该重视加入口腔肌功能矫治的辅助,但整个过程应由多学科联合诊断、治疗。曾祥龙等[37]研究认为,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在儿童中较常见,二者引起的口呼吸已经超出口腔医学范畴,如没有分清口呼吸的病因而贸然将MRC肌功能训练器矫治用于气道阻塞的口呼吸患者,可产生较大的风险。其诊断与治疗需要口腔科与儿科、耳鼻咽喉科、呼吸内科、睡眠医学等多学科合作。
故在使用肌功能矫治器时,虽然重点应放在个性化设计矫治器和肌功能训练计划,但这些方案应由多学科相关专业医师指导和制订,而非初学者直接使用MRC等预成型矫治器就能够精确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