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兰, 张昌容, 班菲雪, 卯婷婷, 章行远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草莓[Fragariaananassa(Duchesne)]属蔷薇科草莓属,是一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较高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范围较广,其果实色泽艳丽、柔软多汁、酸甜适度,故有“水果皇后”的美誉[1]。草莓作为“周期短、结果早、见效快”的经济作物,已成为贵州省旅游观光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近年来,受耕地数量限制、市场需求量加大以及新棚建造成本增加,重茬种植越来越普遍,导致害虫虫卵越冬基数加大,二斑叶螨等病虫害严重发生,致使种植户加大化学农药的使用力度。
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属蜱螨亚纲叶螨科[2],可危害50余科833种植物,是一种重要的花卉、果园和温室害螨[3-4]。该虫以成螨、若螨群聚于叶片背面刺吸植物汁液,严重时导致叶片呈绣色干枯,可造成草莓减产30%~40%[5-7]。草莓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温室水果之一,是一类重要的经济作物,二斑叶螨是危害草莓花果期的主要害虫种群。温室大棚内部温暖湿润,无降雨,为二斑叶螨的繁殖创造了良好环境。草莓一般采用压蔓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有利于二斑叶螨的传播扩散,加重其危害[8]。胡黎华等[9]调查发现,二斑叶螨近2年在重庆九龙坡等地区的温室草莓大棚普遍发生,给种植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明确贵阳地区温室大棚草莓在不同管理模式下二斑叶螨的种群动态及发生规律,对生态草莓(不施用杀虫剂)和常规管理(正常施用杀虫剂)的温室草莓二斑叶螨的种群动态和发生规律进行田间调查,旨在为二斑叶螨的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调查地点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阿哈温室草莓园(北纬26°52′10.17″,东经106°66′86.26″),面积400 m2。草莓采用大垄双行栽植方式,垄高40 cm、上宽50~60 cm、垄沟宽20 cm,株距15~18 cm、行距25~30 cm。草莓园肥水管理一致。
2021年3月10日至4月28日在生态草莓园(大棚未施用杀虫剂)、常规管理草莓园(大棚正常施用杀虫剂)的草莓开花至结果期调查,每周调查1次,连续调查8次。每种管理模式草莓园调查4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4 m×5 m),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每点标记2株草莓,每次均调查标记草莓所有叶片上二斑叶螨的成虫活虫数。
调查所获数据均用Excel统计分析并绘图。
从图1看出,生态草莓园、常规管理草莓园中二斑叶螨的种群动态不一致,生态草莓园二斑叶螨的种群数量从3月上旬到4月中旬呈直线上升趋势;4月中旬到达顶峰,4月下旬种群数量急速下降;常规管理草莓园二斑叶螨的种群数量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但没有峰值,到4月下旬出现低峰值后缓慢回升。
图1 不同管理模式草莓园二斑叶螨的种群动态
生态草莓园、常规管理草莓园二斑叶螨的虫口数量在3月初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平均约为282头/10株和154头/10株;生态草莓园二斑叶螨的数量在4月15日达到顶峰,虫口数平均约6 965头/10株;从3月下旬到4月上旬,常规管理草莓园二斑叶螨的数量平均维持在2 000~3 000头/10株。
调查发现,贵阳市花溪区阿哈温室生态草莓园二斑叶螨在顶峰时期达6 965头/10株,严重危害草莓叶片,导致草莓叶片干枯;常规管理草莓园二斑叶螨在施药后1周,虫口数量从154头/10株急剧上升到2 000~3 000头/10株,并维持在较高水平,这可能是长期不合理施用农药导致叶螨对多种药剂产生了抗药性[4]。二斑叶螨在4月下旬虫口数量开始下降,可能是草莓到4月底进入生长衰退期,不能提供足够的营养供二斑叶螨繁殖,从而抑制了种群数量。
二斑叶螨主要发生在草莓花果期,喷施农药会造成农药残留等问题,因此利用生物防治技术防控温室草莓是一种安全可持续的选择。如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barkeri)、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californicus)和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persimilis)作为二斑叶螨常见的商品化天敌,常应用于果园及温室害螨的防治[6,10-11]。当温室草莓二斑叶螨基数在10头/叶以下,即发生初期3月份时可以利用这些捕食螨按一定密度释放替代化学农药防治[4],以控制二斑叶螨的发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