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瑞华
(盈江县农业农村局种子管理站,云南盈江 679300)
2020年,完成冬季农业开发面积2.83万hm2,实现产值11.42亿元,同比“十二五”末(2015年,下同)增长117.5%,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10亿元的114.2%,实现人均收入4936元,同比“十二五”末增长94.7%;“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下同),累计完成开发面积14.46万hm2,年均开发面积2.89万hm2,累计开发产值45.83亿元,年均递增10.9%,累计人均开发收入3.04万元,年均递增10.1%。冬季农业开发为全县复种面积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压舱石”作用。
2020年,完成冬马铃薯种植面积1.11万hm2,同比“十二五”末的8500 hm2,增长30.8%,实现鲜薯总产量29.9万t,同比“十二五”末的21.6万t,增长38.4%,实现总产值7.14亿元,同比“十二五”末的3.02亿元,增长136.4%;“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种植面积5.07万hm2,年均增加640 hm2,年均递增6.78%,累计实现鲜薯总产量136万t,年均递增8.28%,累计总产值26.61亿元,年均递增13.2%。每年冬马铃薯产值都占冬季农业开发总产值的55%以上,年外销量占总产量的90%以上。产品主要销往昆明子弟食品有限公司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陕西省、湖北省、青海省、四川省、北京市等地区,为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争地矛盾突出,山、坝区产业发展不平衡。坝区主要种植冬马铃薯、烟叶、冬早蔬菜、西甜瓜等农作物;山区由于气候条件、耕作水平等限制,主要种植冬油菜、老品种马铃薯等常规品种,形成了点多面广,管理粗放,产品数量少,经营分散,外销农产品较少,开发效益不明显的局面。
盈江县财力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农业生产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新技术推广缓慢。冬农开发新品种引试、示范和新技术推广培训经费不足,良种良法推广应用缓慢,已成为盈江县冬季农业开发上档升级的短板。
产品基本处于初级阶段,精深加工开发程度低,附加值不高。盈江县地处边疆,信息滞后,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少,“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不到位,除冬马铃薯、西瓜、部分冬早蔬菜能及时销售到国内大中城市外,其他农产品都是在本地市场零售。
盈江县冬种作物较多,规模化程度低,同质化程度较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滞后。农产品“三多三少”现象依然存在,冬玉米、冬小麦、冬油菜等作物,由于没有项目和资金支持,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导致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环节滞后。
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饲则饲”原则,确保夏粮丰收,在服从烟叶、甘蔗种植规划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种植品种和作物类型,提高复种指数,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多村一品”“一季多熟”为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全县小春粮食作物和冬农开发的优势产业带。重点抓好冬马铃薯、烟叶、冬早蔬菜、西瓜的基地建设,将其打造成优势产区。注重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品,冬早蔬菜要做到露地蔬菜、大棚蔬菜和设施蔬菜齐头并进;大力发展叶菜类、果菜类、瓜菜类、豆菜类、野生菜、菌类等短平快品种,扩大优质蔬菜基地面积,确保“菜篮子”丰富;冬马铃薯要围绕加工企业和市场需要,抓好加工型和食用型马铃薯基地建设,形成标准化生产,均衡供应的生产格局,同时要做好种植户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做好市场调查评估,提高种植水平;冬玉米以甜脆玉米、糯玉米等专用鲜食玉米和饲料玉米为发展方向,扩大种植规模,带动畜牧业发展;冬油菜要以“双低”“双高”品种为主,推广育苗移栽技术,提高产出率;冬春烟要以烤烟、晒黄烟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落实标准化生产措施,积极探索创新烟叶生产减工增效工作,推动盈江县烟叶产业再上新台阶。
一是瞄准高品质地方特色品种,以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所,建立科研平台,优先将种子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实现主要作物种子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二是坚持良种优质化。加大优质马铃薯种子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提高西瓜嫁接技术水平;做好大豆、荞麦品种的试验示范。提高冬季农业开发主要作物良种的示范和推广力度,利用率确保在90%以上,力争达到100%。三是进一步做好坝区水稻新品种示范展示和区域试验,常规优质稻提纯复壮及扩繁,山区老品种的保护和利用,因地制宜推广杂交稻“上山”。四是以市场为导向,实现良种良法同步推进,持续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假冒伪劣行为。
冬季农业开发按照“一稳定、三提高”的总体要求,根据本地的生产特点和市场需求,打好“绿色牌”“生态牌”“错季牌”。结合实际,制定各项科技措施、推广及培训计划,创新科技服务和推广机制,强化对冬季农业生产的指导,增强科技在冬季农业开发中的支撑作用,确保各项农艺措施落到实处。
1.要坚持栽培规范化。采用精量播种技术提高播种质量,切实加强中耕管理,使农作物栽培管理进入指标化、规程化、模式化的科学栽培制度。
2.要坚持施肥配方化。扩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努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实现“四减”:一是调优施肥结构减量,优化氮磷钾配比,加快推广新型高效肥料。二是精准施肥减量,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广机械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等技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三是有机肥替代减量,推进秸秆养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种植绿肥,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四是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依托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带动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应用。
3.要坚持植保绿色化。一是推进农药减量增效,积极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扶持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行植保机械与农艺配套,大规模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二是推进绿色防控控制病虫危害减量,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三是推广高效施药机械提高利用率减量,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人机等大中型施药机械。四是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优化结构减量,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在最佳防治时期及时组织农户进行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
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推广
4.要坚持作业机械化。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和耕作质量,不断扩大秋冬季农机作业的服务领域和作业面,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积极组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农艺措施与农机化生产的有机结合,着力提升秋冬生产机械化水平。
认真研究市场供求规律,抓住“南菜北运”“沪滇扶贫协作”等机遇。重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协会、农民经纪人、营销大户,鼓励创建农副产品优质品牌,强化品牌整合,以品牌拓市场,不断扩大冬农产品外销规模。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农业信息采集、分析、发布队伍,为农民提供系统、准确、快捷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外销信息,充分利用农产品绿色通道和发挥网络信息平台作用,构建畅通的农产品销售网络。加强市场调研,把“跑市场、抓订单”作为冬季农业开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扩大订单农业面积,提高冬季农业生产订单比例,减少农民种植风险。
要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冬季农业开发的首要任务,按照中央提出的“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要求,强化源头治理,严格把控农业投入品管理,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开展禁限用高毒农药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查处国家明令禁止的投入品在盈江生产、销售、使用行为。通过多措并举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产业风险监测预警、食品追溯制等工作,切实加强冬季农业开发期间的农业安全生产监管,有效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冬季农业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