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锐刚
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国加入WTO以来轨道车辆市场需求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了轨道装备制造企业在国际环境中的情况。通过审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国际化措施,培养国际化人才,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化和品牌化活动,建立风险应对机制。
关键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国际化
0 引言
国际化经营活动是指企业在不同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生产资料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分配、为国际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跨国界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轨道交通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设施处于国际业务不可或缺的环境中。本文致力于研究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国际化的主要途径和保障。
1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面临的形势
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家积极响应,投资4万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轨道装备制造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不同地区轻轨项目的逐步建成和地方财政的日益复杂,国内轻轨市场的发展也逐渐饱和。
鉴于国内轨道交通市场需求锐减,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通过绿色、节能、环保、舒适的轨道基础设施建设来刺激本国经济发展。工业化国家未来的需求主要针对现代化,而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主要针对新的收购。在国际轨道交通市场快速扩张的背景下,我国轨道装备产业“走出去”,开辟新的生存发展机遇势在必行[1]。
2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分析
2.1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机会
(1)“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政治提案为中国设备制造商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机。(2)“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装备制造商的历史使命,也改变了中国制造在世界竞争力,已经得到广泛的宣传。中国高铁是中国制造的金名片,凭借其知名度已经以更高的姿态打入国际市场之中。(3)国际轨道交通市场进入重组阶段,需要强化区域结构、理清思路、深化市场,只有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发展成果,才能获得更多业主的认可。
2.2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挑战
(1)由于海外业务和收入的贡献较小,在世界轨道设备的新建和维修的市场份额仅占有5%。(2)中国铁路装备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快进入欧洲等高价值市场。(3)国际业务的业务体制也需要多元化和协同化的发展,以提高服务比重,提高风险承受能力。(4)提升本土化经营水平,最大限度发挥国际化经营效益。
3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化路径
传统企业国际化道路主要有两种模式:贸易准入模式和投资准入模式。贸易进入方式分为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投资进入方式细分为新业务、跨境并购、联合经营、战略联盟,贸易进入模式是企业国际化制度最重要的形式。根据乌普萨拉模型,典型的国际化方式一般是先由企业通过中介机构出口产品,然后在东道国开设分公司,最后在某些情况下决定直接建厂生产。另一种方式是企业直接进入自己最熟悉的市场,直接参与国际商业活动。从规模上看,我国铁路装备企业一般为大中型制造企业。虽然他们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他们的海外商业活动仍处于早期和中期阶段。大多数铁路公司采用间接出口、直接出口和海外办事处相结合的方式来拓展国际市场,建立出口贸易关系。但是,在国外建厂、融资等工作模式尚未普及,国际活动经验不足。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要进入国际水平,提高全球竞争力,相关企业必须思考国际市场的转型和超越。
4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措施
4.1 制定切实可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加快铁路装备制造企业退出率,拓展国际铁路装备市场。以推进和实现周边铁路互联互通、建设非洲重点区域铁路网、高铁项目为重点,充分发挥我国在设计、施工、装备、铁路运维等方面的优势,积极落实合作方案。积极开发和实施城市项目,扩大城市交通领域的国际合作。在有条件的重点国家建立装配维修基地和研发中心,加快铁路装备企业整合,提升重点企业国际化经营和跨领域能力,使国际化经营战略与公司总体发展要求相对应,确保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能够更快、更高效地实现目标。
4.2 培养国际化人才队伍
一支具有较强创新潜力的技术人才队伍是铁路装备制造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主要任务,特别注重培养高级设计师和技术、管理等复合型人才。要树立实战型用人理念,认清知识和实践在创造价值中的引领作用,坚持实战导向,面向世界,克服地域限制,拓宽人才渠道,同时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评价体系,确立选人用人、绩效评价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2]。
4.3 发掘技术合作方式,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核心竞争力
为使轨道装备交通企业可以实现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轨道装备交通企业可以借机“走出来”,考察在核心装备、标准制定、标准审查等方面具有竞争力的国内外企业、院校、咨询公司,寻求合作机会,扩大渠道合作,提高轨道运输制造企业对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控制能力。同时,铁路装备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聘请国内外技术带头人,加强各类铁路装备产品的研发,提高综合竞争力。
4.4 组建战略联盟,共同拓展国际市场
探索产业链中企业的能力以及规划方向,并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发展中寻找具有相同或相似地位的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并结合国际的特点和要求市场共同拓展国际市场,为用户提供复杂的方案解决方法,或者组成联合体,共同申请项目,共同在该地区建设工业铁路装备基地,确保产品和零部件的及时交付,促进当地铁路装备产业的发展。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公司之间的联盟和协作,相互学习优势,给予用户更多的信任,更有效地发展市场。
4.5 加强国际化研究,建立风险应对机制
全球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仅“一带一路”地区就有6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治、环境、法律和经济条件。如果想做得更多更快,就要根据当地准则、法律、法规和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否則将面临巨大风险。为做好国际化运营工作,成立国际化研究小组,建立风险预测和应对机制,及时收集、整理和反馈信息,精准应对策略,可以避免国际化运营中出现不必要的损失[3]。
4.6 加强品牌国际化经营与运作
我国铁路装备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未来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更上一层楼,加强品牌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做好现有项目的实施,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做好相关产品的售后服务和运维服务。二是要积极发挥窗口城市示范效应,让当地和周边国家充分认可中国产品。最后,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展览、论坛等活动,以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例如:专利研发、广告策划、资本运作、海外制造设施、品牌收购等,丰富和拓展品牌运营能力[4]。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分析了我国轨道装备制造企业加入WTO后的现状,审视了轨道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化运营体制,制定了国际化运营的重要举措。为我国铁路运输装备生产企业“走向世界水平”提供了可靠保证。发挥“一带一路”优势,做好国际化运营,打造国际化研究团队,打造风险预测和应对机制,让轨道装备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冰,廖贞,吴圣川,等.增材制造技术发展和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中的应用展望[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21(1):132-153.
[2]周玉海,薛胜男,申利民.依托工作室培养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现代工匠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0(4):8-12.
[3]“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下大客流疏运监控预警技术和装备研发”课题中期研讨会顺利召开[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5):116.
[4]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技术装备专委会召开《中国标准A型地铁列车司机室统型方案》等7个统型方案内部审查会[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