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23 02:28刘春梅
学周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

刘春梅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有效将自身放射性的思考具体化的科学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组织和表达自己发散思维的重要图形技术,思维导图在现代化教学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优势,通过对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充分观察和研究,在学生的心理辅导课上有效教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采用集体和小组两种不同模式的教学方法对思维导图进行探讨,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思维导图;整本书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9-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37

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有效运用思维导图的技巧采用图文并重的方法进行阅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左右脑的机能,进而有效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在现代化的新课标教育下,学生要学会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让学生高效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学生要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适合的思维模式进行阅读,而思维导图就是能够有效促使学生高效完成阅读的重要科学方法。思维导图在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乐学善思的优秀阅读品质,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知识和能力都是依靠阅读获得的,通过阅读学生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铸就优良的学习品质。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学校应当加强对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在现如今的小学教学中,大多数学校和班级都十分缺乏阅读的氛围,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没有有效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效率十分低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题意和中心思想,在对文章进行阐述理解的过程中也不能清晰的表达。所以如果不能进一步加强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必会影响学生在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汲取,阻碍学生未来的良性发展。

二、概念界定和研究设计

思维导图是一位英国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创造的笔记方法,通过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将信息通过图解或网状的结构和形式进行具体化的展现和存储,并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记忆。根据创造者对思维导图的理解,思维导图主要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首先,思维导图能够将注意的焦点有效集中到中心图形上,让人们准确快速地抓住信息中的核心部分;其次,思维导图的主干可以作为分支向四周进行发散;再次,每一个分支上都会有一个关键性的图形或关键词让人们对分支上的内容能够进行客观明显的理解和记忆;最后,那些不是十分重要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分支展现出来,形成一个个树状节点结构。

以下是对于思维导图在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从现如今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入手,确立研究的目标,设置合适的研究内容及方法,然后再运用具体的实践策略进行相应课题的研究。

三、思维导图在阅读活动中的优势

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并且构建有效的知识网络结构,然后整体、有效地把握自己学到的知识,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及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根据思维导图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一)有效梳理阅读思路

根据相关研究证明,人类的思维具有发散性,而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将人们发散性的思维通过具体化的形式客观、直接地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够从原本十分复雜的事物中抓住重点,根据文章的重点再不断发展和扩散,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有效梳理文章思路,从而清晰地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二)促进对阅读内容的记忆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学生的阅读中能有效帮助学生将文章的主题和各个板块的内容紧密结合,思维导图具有简单有效、易于被大脑接受的特点,再加上思维导图能够将文章通过丰富的图形和色彩进行简单展示,更加便于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形成长期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加入自己对于文章的想法及思考,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思考的良好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思维导图是一种十分科学有效的学习辅助性工具,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阅读中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原本书本上十分枯燥的文字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变成便于学生记忆的一幅幅图画,不仅能够充分引起学生阅读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对书本上的信息进行系统化的理解和存储,并且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成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系统把握,有效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所以本文提出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及阅读能力。

四、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心理活动课初步了解思维导图

在学生学习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思维导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以思维导图作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思维导图,并初步掌握思维导图的优点及绘制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开展心理健康课,让学生针对自己的自我介绍做笔记,然后将学生的传统笔记和思维导图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并对其产生充分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本次的主题。引出主题后教师紧接着前面自我介绍的笔记对思维导图的起源和优势特点展开细致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思维导图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保持对思维导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介绍完思维导图后,教师可以讲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法则,通过在黑板上以实际示例进行思维导图的现场绘制,让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绘制步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给学生详细讲解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对思维导图保持足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以集体统一教学模型引导学生绘制短文的思维导图

通过运用集体统一的教学模型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体会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及思维导图具有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自己尝试通过阅读文章制作思维导图,教师在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监督和评价。首先教师要充分讲解思维导图制作的相关要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降低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实践学习结束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认识和理解,并及时解答学生关于制作思维导图所产生的问题和疑问,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最后再对学生进行相关性的阅读测验。

(三)以小组协作教学的模型引导学生绘制书本的思维导图

在对学生进行集体统一性的思维导图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大阅读的难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课外书本的思维导图的绘制。通过小组协作的教学模式进行的教学模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具体如下图所示:

首先是在课堂上建立和阅读材料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阅读产生足够的好奇心。其次再给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内讨论交流的模式进行课外阅读的思维导图的绘制,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后,教师再在学生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绘制具有示范性的课外阅读的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思维导图绘制的主体,让学生自己按照教师绘图的方式进行,最后再给学生安排相关的测验,检测这节课程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吕军.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高考,2020(25).

[2]梁春花.思维导图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2).

[3]韩璐.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