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芬
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构建起来的,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帮助幼儿正确认识、适应和融入世界的有效途径。科学活动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有利于幼儿获取丰富的知识和体验。大自然是最好的科学场所。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正确感知自然,培养他们对自然与科学的兴趣,选用适宜的科教活动,帮助幼儿提升认知能力。
人脑对信息的提取、储存、分析、加工能力被称为认知能力,人们需要依靠认知能力认识和参与客观世界。当前,认知能力可以被理解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组成、逻辑、发展方向和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其中包括人的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等多项内容。从学习结果来看,认知能力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集合。在幼儿认知能力培养方面,教师需要以完成幼儿启蒙教育、促进幼儿智力发育、推动幼儿全面成长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注重对幼儿注意力、记忆力、感知能力、理解力、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在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科学教育活动是常见且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面向幼儿开展科学教育的过程就是构建和提升幼儿认知能力的过程。教师必须在认知教育中合理运用科学教育活动。不过,在利用科学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认知能力时,教师要对以下几方面内容加以重视。首先要优选活动地内容,以生活化、趣味性内容为主,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性,随着活动地开展循序渐进地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其次要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和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以“家园共育”的方式将幼儿熟悉的场所打造成适宜教学的环境。最后要重视幼儿的主动操作与自主探究,为幼儿提供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和表达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深度参与科学教育,提升认知能力。
幼儿的年龄较小,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有限,对外界的反应大多源自本能,教师需要通过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引导他们构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为促进小班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小班幼儿大多亲近自然、热爱小动物,他们对生命有着懵懂的认知,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种植和饲养的活动对于帮助小班幼儿构建认知能力具有可行性。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推动下,幼儿能更加投入地参与到种植与饲养活动中来。因此,在开展活动之前,幼儿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调查幼儿最想种植的植物或最想饲养的动物,引起幼儿的兴趣。回家后,幼儿再通过家长的协助完成调查表。教师根据调查结果,挑选出其中可行性较高且较受欢迎的动植物进行饲养或种植。
(一)观察与思维能力
观察能力是幼儿与生俱来的,观察能力是认知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对幼儿成长十分重要。小班幼儿大多好奇心旺盛但耐心不足,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同一事物上,因此幼儿虽然在不断地观察世界,但是并没有从中掌握规律或知识,难以提高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和抽象概括性,大多数小班幼儿需要基于真实存在的事物才能进行思维。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种植植物和饲养小动物的过程,引导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为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奠定基础。
在种植与饲养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方向,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和思考,完善活动流程,使其更加符合幼儿的兴趣发展。此外,教师要引导幼儿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利用顺序观察法、典型特征观察法、比较观察法与追踪观察法等进行实际观察,让幼儿掌握更多科学的观察方法,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对于不同观察对象还要采用不同的观察顺序,如在进行种植活动时,教师可引导小班幼儿采用顺序观察法对动植物形态和生长过程进行全面观察。教师要先让幼儿分清植物的根、茎、叶、果,然后再逐个观察它们的特征,了解各部分的生长顺序。如果有果实成熟,要记录好果实的颜色、大小等外在表象。按顺序观察有助于幼儿的思维整合。
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幼儿在观察过程中思考,带领他们有目的地观察动植物,提升他们信息提取、信息总结、比较概括的能力,着力培养小班幼儿的逻辑思维。比如,用比较观察的方法观察大麦与小麦,让幼儿根据实物进行思考,对二者的异同点进行描述,让幼儿更加全面地认识两种作物,掌握基本概念。通过观察,幼儿可以在大脑中将已经接触过的实物加工改造,转化为自身经验和知识。与教师、同学交流可以帮助他们主动探究、分析事物的本质,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沟通能力
种植与饲养活动可以增进幼儿之间的感情,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在活动中,幼儿需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合。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活动,让他们学会在活动中合作分享。教师要鼓励幼儿尝试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将种植或饲养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在幼儿饲养金鱼的活动中,金鱼从鱼缸中蹦了出来,在“怎么将金鱼送回鱼缸”的问题上,幼儿有些力不从心。金鱼很滑,幼儿太小不敢直接用手去抓,但金鱼离开水时间久了就会死亡,需要及时送回水中。教师要帮助幼儿克服对金鱼触感上的恐惧,迅速将金鱼送回鱼缸。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讨论对“送金鱼回家”的突发事情有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然后将大家的想法进行筛选,选出可行方案。比如可以借用工具,用木板或者树皮等东西将金鱼拖起来放回鱼缸,或将水淋在金鱼的身上保证金鱼不会缺水。这种交流的环节可以锻炼幼儿的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对生命的爱护与珍惜意识。
幼儿沟通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增长。在活动中,幼儿的关注重点是不断变化的,开始时幼儿主要对动植物的外形感兴趣,一段时间之后,幼儿就会询问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幼儿会与他人不断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比如叶子上的洞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每个动物身上的花纹不一样,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会促进幼儿知识的增长和智力的提升。
(三)合作能力
种植与饲养活动是需要幼儿们合作完成的活動,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当幼儿在活动中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幼儿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成就感。比如,在进行采摘葡萄的活动中,生长较低的葡萄很快就被幼儿采完,长在高处的葡萄却很难采摘。有幼儿提议寻找椅子,站在椅子上采摘葡萄,但椅子拿过来后,发现椅子在草地上十分不平稳,站上去不易保持平衡,其他幼儿就提出帮忙扶住椅子,合作完成采摘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人摘葡萄,一个人扶椅子,还有一个人接葡萄的三人小组。小组合作的形式让这几个幼儿的采摘量成为班级中最多的,这就让幼儿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好处与快乐,从而强化幼儿的合作性行为。
在活动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师要进行相关的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在指导幼儿之前,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解读,从专业角度分析幼儿行为的含义,明确指导方向与具体方式。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活动行为,通过观察幼儿之间的交流、幼儿对活动的认知以及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等情况掌握幼儿的活动进程,从而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无法完成的困难时,教师要给出适当的帮助和建议,引导幼儿与同伴进行讨论,为幼儿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综上所述,将种植与饲养活动加入小班的教学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为构建和提升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提供帮助。幼儿教师需要让幼儿在种植与饲养活动中通过观察、想象和讨论等方式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种植与饲养活动在小班幼儿认知构建领域的应用还有助于健全幼儿人格、增强幼儿责任感与社会交往能力。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