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中仿生设计的理念与技法探究

2021-09-23 13:56何以诺
江苏陶瓷 2021年3期
关键词:仿生设计设计理念陶艺

何以诺

摘  要  设计来源于生活,人们不断对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加以编辑与重组,仿生物形态的设计应运而生。众多陶艺作品中的设计元素正是选自动植物,通过赋予“陶瓷”这一材质成型的技术,展现了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本文探究仿生陶瓷艺术作品中的理念表达与成型工艺,通过分析与总结不同成型技法所表现的形式,为陶瓷艺术作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思维提供活力源泉。

关键词  仿生设计;陶艺;成型技法;设计理念

1  仿生设计在陶瓷艺术中的应用与发展

仿生设计是仿生学与设计学的结合,在艺术设计领域通过仿生物形态进行设计活动。从远古陶器装饰纹样中的图案就可以发现,古人将生活中的动植物绘制在器表作为装饰,充分体现了自然界对于设计的影响。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审美需求的提高,人们开始将二维图案有意识地转换成三维造型。

时代的迁移并不影响从自然形态中提取设计元素,如具象形态的“鸡首壶”,由于中国是较早养鸡的国家,是兼备文、武、勇、仁、信的“德禽”,人们将鸡的形态运用于陶瓷日用器皿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生活状态。西晋时期“鸡首壶”的器皿造型来源于“盘口壶”,鸡首主要起到装饰的作用,液体从盘口出入。其设计运用了仿生设计中的仿生物造型方法,通过将具象鸡首造型运用于陶瓷器皿,突破了古陶器的唯功能主义,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展。东晋时期的“鸡首壶”则运用了仿生设计中的仿生物功能方法,其高度较高且液体可以从鸡首中流出。与西晋时期的“鸡首壶”相比,增加了功能效用,做到了功能与形式的相统一。隋代的“鸡首壶”造型更为华丽且壶身增加弦纹,盘口用于盛放液体,鸡首恢复装饰功能,壶柄的纤细生动如鸡尾羽毛的丰满与绚丽。而唐代开始的“鸡首壶”逐步转变为执壶造型,去除了“鸡首壶”中的各类象形装饰,体现了更佳的功能,考虑到了实用过程中的各类合理性,有了仿生设计中的意象方法的一丝缩影。

仿生物意象的设计需要对自然界物体进行高度概括,是人们对于自然的总结与精神的赋予,在陶瓷艺术中的语意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陶器壶式中的虎子就运用仿生物意象的设计,壶体造型圆润饱满,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初期的虎子造型昂首张口、双目有神、背有提梁,能从整体的形态中看到猛兽的形态特征,其用途随时代背景不同有水器和溺器两种说法。虎子的造型演变也逐步趋于简约化,不仅舍去了器表的装饰,在晚期甚至连底足造型也消失了。这类虎子造型的设计尤为体现仿生意象,需要人们利用与自然的接触以及生活的环境去联想造型的具象特征。除此之外,人们还通过对于仿生物的观察,设计与其相关的颜色特征、结构的特征以及表面肌理与质感的特征。仿生学给予陶瓷艺术领域广阔的探索空间,无论是功能效用下的陶瓷产品艺术还是形式变幻的现代陶艺,自然形态的“模仿”还在不断进行,而不同仿生形态陶艺作品的成型方式也显得格外重要。

2  仿生陶瓷艺术作品中的理念与成型技法

(1)捏塑成型法

从新石器时代的陶罐造型研究发现,人类已学会了手工成型制陶方式。通过在器物表面进行图案的装饰,设计活动应运而生,平面图案到三维造型的转换,自然界中的仿生形态给予了人类大量灵感。在满足陶器的功能效用之余,人们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通过陶瓷这一材料进行造型的形式表达,阐释了“设计即生活”的道理。仿生陶瓷艺术作品的形式多来源于动植物,其造型具象或抽象。从传统动植物陶塑的作品形式来看,不难发现设计师根据对自然物的视觉感知,通过捏塑成型的方式来形成真实的视觉效果,我们不经会被仿生造型形态的效果所感染。设计师选择直接捏塑的成型方式,根据造型的特点对作品进行塑造,如传统陶塑中的动物造型,需注重动物的骨骼与肌肉结构,具象的表现手法体现了设计师对某种动物的深度观察与理解,或展现其栩栩如生的神态,或通过肌理的表现来达到写实的效果。抽象动物造型通过捏塑成型技法运用的领域较为广泛,在现代陶艺中主要通过“以形捕形”的方法传达作品理念,以捏塑成型的方式进行仿生造型的探索,部分作品借助雕塑刀直接进行块面的切割以展现抽象形态。在陶瓷产品艺术中,赋予了设计对象功能效用,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主题的茶杯则采用捏塑成型技法来实现,例如石榴造型的茶杯,通过捏塑杯身并对杯盖加以装饰,最终在杯身施以实物颜色相同的釉。在制陶新技术发现以前,人们都是通过捏塑的成型技法来从事制陶活动,因此,捏塑成型在仿生陶瓷艺术作品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模具成型法

在陶瓷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通过手工成型的方式能够大致表达作品中“形”的概念。若需要达到与实物最为形似的效果,部分作品也采用模具成型技法。图1中的仿生造型茶壶展示了以芒果为主体的设计,壶身、壶嘴与壶盖构成了整个芒果造型,延伸的枝干作为壶把,从枝干生长的树叶贴附于壶体表面成为装饰,在壶钮的细节部分同样制作了芒果造型与之匹配,体现了主题的融合。经过对“芒果壶”造型的技法分析,我们可以选择真实的芒果作为模种进行石膏模具的翻制,将完成的石膏模具进行注浆或压印坯完成“芒果壶”壶身的制作,再经过一系列的开孔步骤等完成壶嘴与壶盖的处理。壶把、壶钮以及装饰部分的树叶则采用手工捏塑的方式与之匹配,造型灵活而富有生气,在仿生形態的基础上赋予其功能,将“芒果壶”中紫砂泥的功能发挥至极,做到了形式与功能的双轨并行。

与“芒果壶”的制作方法类似的作品并不少见,设计师通过将真实的自然物作为模种来进行仿生形态的设计,因而成品的效果更为真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将原本食用的水果作为日用茶具,借助水果型体的空间增添了功能,是陶瓷艺术仿生作品中的创新思维。

(3)支撑物辅助成型

在现代陶艺创作的过程中,设计师往往会选择一些特殊的成型技法来表现作品的审美意境。众多陶艺作品视觉盛宴的背后是设计思维的改变,是设计技术的革新。如仿生设计中陶瓷树叶的制作,根据自然界树叶的造型,设计师进行造型与装饰的艺术活动。大部分的树叶是通过手工捏塑成型作为装饰物,或是通过印坯成型的方式制作成浅浮雕。而图2中的现代陶艺作品“叶知秋”则通过支撑物辅助成型的方法来达到树叶真实的状态,其制作流程需要挑选合适的枯叶来成为支撑物样板,将调配好的泥浆浇于枯叶表面,待其晾干后直接进窑烧成。在初期所挑选的枯叶造型需形态丰富,有卷曲状、平直状、波浪状等,因而所呈现的陶瓷树叶依旧保持原有形态,枯叶表面的纹理也是保持自然的流线而非人工刻划。在选取与枯叶颜色相仿的泥料进行烧制后,挑选部分造型再次进行柴烧,经过柴烧后的陶瓷树叶颜色不一,或深或浅,颜色甚至呈渐变。从作品场景的拍摄中,陶瓷枯叶与真实的枯叶融为一体,展示效果理想。通过将自然的痕迹高度展示在陶瓷枯叶的艺术中,借助支撑物辅助成型的方式突出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与思维,做到了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4)陶瓷3D打印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制陶技术也在日新月异。与传统手工成型相对应的3D打印技术正在兴起,陶瓷3D打印技术带来了新思维与新方式。现代陶瓷创意产品设计中不乏这样的案例,以Low-poly形式呈现的仿生形态设计的器具为例,我们可以从几何块面的组合拼接快速获得形态的特征从而对应具象产物,这不仅在视觉上呈现了不一样的效果,也从设计心理的角度给予观赏者主观能动的思维空间来获得共鸣。为了展示更佳的效果,设计师们将建立三维模型,并通过3D打印机进行成品的制作。这与传统手工中块面的镶接成型相比,提高了成品的精致度,减少了设计中的数据误差。在陶瓷3D打印技术的领域,逆向思维也被逐步运用,设计师通过3D扫描仪将已有的形态进行扫描直接获得三维模型,再对之加以设计与修改以达到所需要的仿生造型形态,同样再通过3D打印设备进行成品的制作。现代新技术在陶瓷艺术仿生造型的运用改变了一尘不变的设计思维,使造型形态变化更为丰富。

3  仿生陶艺作品的设计趋势

文化创意的发掘对于设计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仿生陶艺作品不能受某一仿生物造型的局限,应结合各类文化元素进行拓展与延伸。随着审美需求与时代背景不断变化,除了在现代陶艺与陶瓷产品设计领域外,设计师通过技法的综合运用来制作各类陶瓷装置艺术作品。静态的装置艺术将传统捏塑成型工艺与模具成型工艺制作仿生造型,通常体量较大、形式较为丰富。外国陶艺家有这样一个案例,图3中的“藕片”形象逼真,通过金属圈与针线的综合材料设计,形象表达了“藕断丝连”的状态。作品将材料发挥至极致,以静写动突出造型的美感。而在动态的仿生陶艺作品中,则需要融合现代化技术,配合灯光、机械与音效来进行场景氛围的烘托。在作品的细节处,通过仿生物的肌理来进行深层次的描绘,增强了视觉体验。仿生陶艺作品的设计趋势在不断突破材料的局限,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融合新技术与新思维,最大程度地发掘陶瓷艺术的新方向。

4  总  结

远古时期的陶瓷艺术就将自然物的形态融合在造型与装饰设计中,这无疑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生物的深切情感。从器表装饰图案的更新到造型形态的演变,陶瓷艺术的成型技法也在不断革新与突破。不同的成型技法蕴涵了设计师丰富的设计思维,表现了仿生物造型的形态、功能、颜色与肌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碰撞与融合,我们还需深度理解仿生物形态的结构与细节,通过陶瓷这一材料继续塑造泥与火的传奇。

参 考 文 献

[1]陈雄军.器法自然,仿形象生——陶瓷形态设计中的仿生学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04):38-40.

[2]张悦,任远.略论趣味化设计及其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陶瓷,2016(11):125-128.

[3]曹春生,张丽娟.陶藝创作中的仿生设计[J].中国陶瓷,2007(11):55-57.

[4]黄慧.陈设陶艺中的意象仿生设计[J].艺术空间,2011(5):150-151.

猜你喜欢
仿生设计设计理念陶艺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
探究仿生设计在包装容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