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应用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药理分析

2021-09-23 09:07吴希军王志美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5期
关键词:培哚降压药头晕

吴希军 王志美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以血压升高为特性,病因机制包括遗传、年龄、环境、饮食等。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功能下降,增加脂质在血管壁上的积聚量,影响血液流通,进而造成血压升高。该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且无法治愈,临床通常使用药物进行血压控制治疗,因此,对降压药的药理作用、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研究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1-5]。基于此,本文选2018 年4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563 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了解降压药临床药学药理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8 年4 月~2020 年4 月本院收治的563 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6 例,女267 例;年龄62~81 岁,平均年龄(71.29±3.63)岁;病程4~27 年,平均病程(15.59±3.87)年。均为高血压确诊患者,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90 mm Hg;患者均同意临床资料用于研究;排除合并有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分析563 例患者基本资料,了解其治疗情况,包括所用降压药名称、使用剂量、药物不良反应等,统计药物名称,分析占比,统计导致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名称,分析占比。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分析药物使用情况。根据患者治疗资料,统计降压药使用情况,包括培哚普利、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呋塞米、氯氨地平、贝那普利、美托洛尔缓释片,统计使用例数,计算占比。药物使用占比=使用例数/总例数×100%。②分析降压药治疗效果。治疗1 周后,测量患者血压,血压值<140/90 mm Hg 为治疗有效,血压值>140/90 mm Hg为治疗无效。③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症状,包括头晕、嗜睡等,统计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药物,计算占比。药物不良反应占比=药物不良反应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使用率最高的药物是缬沙坦,占比31.26%;其次是氯氨地平,占比23.45%;使用最少的药物为呋塞米,占比2.66%。见表1。

表1 563 例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分析(n,%)

2.2 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使用降压药1 周后,收缩压有效控制率为58.26%,高于舒张压的3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563 例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控制情况比较[n(%)]

2.3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培哚普利引起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占比23.91%;其次是硝苯地平控释片,占比20.00%;引起不良反应最少的药物是美托洛尔缓释片,占比5.88%。见表3。

表3 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分析(n,%)

2.4 不良反应类型分析 培哚普利药物不良反应中干咳、头晕头疼占比最高,分别为36.36%、45.45%;缬沙坦药物不良反应中头晕头疼占比最高,为44.44%;硝苯地平控释片药物不良反应中头晕头疼占比最高,为50.00%;呋塞米药物不良反应中低血压占比最高,为100.00%;氯氨地平药物不良反应中水肿、头晕头疼占比最高,分别为30.77%、53.85%;贝那普利药物不良反应中干咳及头晕头疼占比最高,分别为31.25%、50.00%;美托洛尔缓释片药物不良反应中头晕头疼占比最高,为75.00%。常用降压药均存在不良反应,且以头晕头疼为最常见。见表4。

表4 不良反应类型[n(%)]

3 讨论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引起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收缩压≥140 mm Hg 或舒张压≥90 mm Hg即可被临床诊断为高血压。中老年是高血压高发群体,其中,老年人血管收缩功能更低,因此,是高血压的主要人群。由于该病属于慢性疾病,使用降压药物进行血压水平控制是临床的主要治疗方式。临床中降压药种类较多,通常根据患者基本情况及血压水平选择相应药物,以便使其收缩压<140 mm Hg 或舒张压<90 mm Hg,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6,7]。由于降压药药理机制不同,其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性,同时治疗期间会产生不同的不良反应,给患者机体造成不同危害,如利尿剂属于临床常见降压药之一,具有一定降压效果,但该药会对患者肾脏造成损害,且会增加患者高血钾发病率,因此,该药不适宜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同时,利尿剂控制收缩压水平效果显著,但对于控制舒张压水平作用偏弱,因此,其通常适用于治疗合并有心脏功能疾病的患者[8,9]。由此可见,在老年高血压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患者合并症状、机体状况等因素,以便为患者使用针对性更佳、安全性更高的降压药物。除此之外,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也是临床常见降压药物,但由于药物治疗机制、药理存在差异等原因,在选择药物上,医疗人员依旧需要进行综合考虑。本研究对563 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使用率最高的药物是缬沙坦,占比31.26%;其次是氯氨地平,占比23.45%;使用最少的药物为呋塞米,占比2.66%;而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培哚普利引起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占比23.91%;其次是硝苯地平控释片,占比20.00%;引起不良反应最少的药物是美托洛尔缓释片,占比5.88%;培哚普利药物不良反应中干咳、头晕头疼占比最高,分别为36.36%、45.45%;缬沙坦药物不良反应中头晕头疼占比最高,为44.44%;硝苯地平控释片药物不良反应中头晕头疼占比最高,为50.00%;呋塞米药物不良反应中低血压占比最高,为100.00%;氯氨地平药物不良反应中水肿、头晕头疼占比最高,分别为30.77%、53.85%;贝那普利药物不良反应中干咳及头晕头疼占比最高,分别为31.25%、50.00%;美托洛尔缓释片药物不良反应中头晕头疼占比最高,为75.00%。常用降压药均存在不良反应,且以头晕头疼为最常见。由此可见,常见降压药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使用降压药1 周后,收缩压有效控制率为58.26%,高于舒张压的3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说明,本研究所用降压药均具有一定降压效果,但治疗期间对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控制效果存在差异性,且所有药物均会引起患者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使用降压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具有一定降压效果,而相应药物在收缩压及舒张压控制方面存在差异性,由于降压药均会引起患者不良反应,最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疼、干咳、水肿等,因此,临床在使用降压药治疗过程中应做好相应不良反应预防工作,提前告知患者相应不良反应症状及快速处理方式,同时,需密切关注患者反应,以便及时调整给药剂量。

猜你喜欢
培哚降压药头晕
降压药漏服了,怎么办?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降压药您吃对了吗
茶可用来开发降压药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再加两片降压药”等十六则
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对大鼠糖尿病肾病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培哚普利及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胰岛素抵抗和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表达的影响
梳走头晕
头晕晕的,好像中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