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起步剂量氨基酸在新生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比较

2021-09-23 09:07吴海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5期
关键词:早产儿氨基酸体重

吴海涛

静脉营养在临床儿科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显著提高营养效果,现在国内外研究选择从改变营养成分入手,寻找更加适用于新生儿代谢的专用配方。最近几年以来,由于产科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完善,早产儿与其他危重新生儿的临床存活的获得了显著的提升,静脉营养支持在临床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病房综合救治中存在十分关键的价值,文献资料显示,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其出生之后的几周属于神经发育最为重要的阶段,所以早期为早产儿提供营养支持不但能够维持其住院过程中生长的主要因素,还会对早产儿一生健康发挥巨大的影响价值[1]。因为早产儿的代谢以及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是非常的成熟,住院过程中想要帮助其正常生长发育,满足身体不断增长的营养要求难度非常大,营养摄入不足通常会贯穿到早产儿整个住院过程中,严重者会影响到早产儿出院之后的生活,早期开展营养治疗考虑到早产儿的身体具体耐受情况通常较为保守,尤其是氨基酸治疗方法,常规观念认为在每天葡萄糖供应>50 kcal/kg 才能够进行肠道外供应氨基酸,为了防止蛋白质不耐受与毒性,一般建议氨基酸从小剂量开始,慢慢递增剂量,通常在早产儿出生1 周之后才能够到达目标剂量,此种谨慎的氨基酸输注方式使大部分早产儿在出生之后早期的身体氮储存量不足,无法良好的生长[2]。本文选择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接诊的早产儿60 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对于不同起步剂量氨基酸应用于新生儿静脉营养中的具体效果进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接诊的早产儿60 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根据所选早产儿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平均胎龄为(32.2±1.4)周,出生体重为1.1~2.0 kg,出生Apgar 评分为(7.7±1.3)分;研究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平均胎龄为(32.0±1.7)周,出生体重为1.1~2.0 kg,出生Apgar 评分为(7.8±1.3)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孕周时间处于28~34 周,出生之后24 h 内进入医院治疗,出生体重在1100~1700 g。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先天畸形。

1.2 方法 两组早产儿在出生之后24 h 内接受氨基酸静脉营养治疗,研究组早产儿的起步应用剂量为1.5 g/(kg·d),第2 天增加到3.0 g/(kg·d),第3 天到达目标剂量3.5 g/(kg·d);对照组早产儿接受传统剂量作为起步剂量,0.5 g/(kg·d),之后根据0.5 g/(kg·d)的速率进行递增,直到出生之后第七天到达目标剂量3.5 g/(kg·d)。

两组早产儿全部在3 d 之内输注脂肪乳剂,0.5 g/(kg·d),剂量递增0.5 g/(kg·d),直到到达3.0 g/(kg·d),输注速度<0.2 g/(kg·h),其余电解质和葡萄糖供给根据相关指南操作,早期开展静脉营养的同时进行微量肠内喂养,在肠内营养达到热卡的75%时停止静脉营养[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静脉营养时间。对比两组早产儿TcBI、肝肾功能、血糖水平以及血气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静脉营养时间对比 研究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及静脉营养支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静脉营养时间对比 (,d)

表1 两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静脉营养时间对比 (,d)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早产儿TcBI、肝肾功能、血糖水平以及血气指标对比 两组血糖水平、pH、TcBI、Cr、BUN、ALT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TcBI、肝肾功能、血糖水平以及血气指标对比 ()

表2 两组早产儿TcBI、肝肾功能、血糖水平以及血气指标对比 ()

注:两组对比,P>0.05

3 讨论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我们国家早产儿出现几率在5.0%~6.4%,由于现在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条件获得改善,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了显著的升高。文献资料显示,早产儿存活者中依旧会存在10%~20%不同程度伤残,出生体重低于1.5 kg 的早产儿中具有5%~15%长大之后会存在严重神经系统缺陷,患者临床表现为脑性瘫痪,其中25%~50%具有严重认知缺陷以及行为缺陷,包括学习困难、智能低下以及发育迟缓等。依照NICU 早产儿的体质量、日龄以及耐受力,调节喂养的频次和量,早期为NICU 早产儿开展微量喂养和非营养吮吸,提高NICU早产儿吮吸功能成熟速度,促进胃部排空和肠道蠕动水平,如果NICU 早产儿吮吸能力不佳,那么选取置胃管形式开展微量喂养,并且准确记录每天喂养量。由于现在临床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完善,早产儿的存活率获得了提高,普遍认知关于新生儿危重病期间的临床治疗重点为营养支持,但是因为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发育还不是十分成熟,在其出生之后早期开展单纯胃肠道喂养无法确保热卡的供应和正氮平衡,静脉营养治疗可以帮助新生儿提供日常所需液体与热量[4,5]。静脉营养治疗中氨基酸属于三大营养物质之一,主要作用为维持人体内蛋白质代谢平衡,充分满足人体生长与器官发育需求,早产儿接受1.5~2.5 g/(kg·d)的氨基酸能够防止内源性蛋白质分解,逆转生后初期负氮平衡,进一步增强必备氨基酸浓度,提高蛋白质合成几率[6]。

以往的常规观念认为氨基酸需要从小起步剂量开始输注,导致早产儿出生之后早期蛋白质摄入受到限制,对于早产儿早期追赶宫内生长速率产生一定的影响,静脉氨基酸制剂通常来源于酪蛋白水解物,降解程度偏低,十分容易造成代谢性酸中毒以及高氨血症,目前应用的小儿氨基酸产品主要为结晶氨基酸,其中添加了精氨酸、氨基酸牛磺酸、半胱氨酸以及酪氨酸,和母乳喂养类似,存在较好的氮储存,产生并发症的风险较低,现在氨基酸配方中氮的积存率能够达到输入量70%,所以肠外供给每天32 mmol/kg 就能够起到和宫内相似的蛋白质增长速率[7,8]。根据本文对比研究资料可见,选择早产儿60 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根据所选早产儿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早产儿在出生之后12~24 h 内接受氨基酸输注,剂量为1.5 g/(kg·d),第2 天至第3 天剂量增加到3~3.5 g/(kg·d),一共30 例纳入到研究组,剩余一组早产儿在出生24 h之后接受氨基酸输注,剂量为0.5 g/(kg·d),之后按照0.5 g/(kg·d)的剂量进行递增,直到增加至3.0~3.5 g/(kg·d),一共30 例纳入到对照组,对比两组早产儿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肝肾功能指标以及静脉营养治疗时间,结果表明,研究组早产儿体重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静脉营养支持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的肝肾功能血气p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最近几年以来,由于我们国家医疗水平的飞速发展,早产儿临床生存率获得了明显提升,但是对于临床医护工作人员来说,工作目的不单单是保护早产儿生命,还需要确保早产儿的预后效果。在新生儿静脉营养治疗中应用大起步剂量氨基酸输注的效果优于常规小起步剂量氨基酸输注,能够帮助早产儿快速恢复出生体重,降低静脉营养治疗所需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具有推行价值。

猜你喜欢
早产儿氨基酸体重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月桂酰丙氨基酸钠的抑菌性能研究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UFLC-QTRAP-MS/MS法同时测定绞股蓝中11种氨基酸
你的体重超标吗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一株Nsp2蛋白自然缺失123个氨基酸的PRRSV分离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