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大军 徐亚蓉
心力衰竭是一种由心脏功能或结构异常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脏终末期的症状表现,具有心室充盈和射血不良的典型发病特征以及端坐呼吸、劳力性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根据发病速度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1]。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很高的死亡率,并呈先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据统计,截止2017 年,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的数量达到了450 万,随着年龄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呈增高的趋势,针对70 岁以下的人群研究显示,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足0.9%,而70 岁及以上的人群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却达到了10%[2-4]。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一批新型的抗心力衰竭药物开始涌现,其中新活素和诺欣妥的临床效果逐渐引起临床重视[5],这两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高,在控制心肌重塑方面表现良好,不仅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目前针对新活素续贯诺欣妥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报道相对较少。对此,本研究以2019 年6 月~2020 年12 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50 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了新活素续贯诺欣妥治疗与常规ACEI 和β-受体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差异,旨在为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型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6 月~2020 年12 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50 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 组和B 组,各25 例。A 组患者中男14 例,女11 例;年龄40~68 岁,平均年龄(52.61±5.33)岁;其中有17 例患者伴有原发性高血压,13 例患者伴有冠心病,同时伴有两种疾病的患者5 例。B 组患者中男12 例,女13 例;年龄41~72 岁,平均年龄(53.85±6.07)岁;其中有18 例患者伴有原发性高血压,13 例患者伴有冠心病,同时伴有两种疾病的患者6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会的审核。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②可服用ACEI 者;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知情并自愿参与者。排除标准:①试验所用药物不耐受者;②伴有严重的肝、肾、肺等脏器病变者;③伴有肿瘤者;④病原体感染者;⑤伴有严重精神或心理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传统心力衰竭纠正方案治疗,包括吸氧、强心扩管和利尿等。在此基础上,A 组患者采用ACEI 和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B 组患者在A 组基础上给予新活素(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静脉泵入治疗,先以1.5 μg/kg 静脉冲击,然后以0.0075 μg/(kgmin)的速度连续静脉滴注,持续治疗3 d 后续贯诺欣妥(瑞士Navartis Pharma Schweiz AG,国药准字J20190001)口服治疗,100 mg/次,2次/d,治疗2~4周将剂量增加至200 mg/次,2 次/d,并给予患者β-受体阻滞剂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包括(LVEF 和LVEDD。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的血浆生化指标,包NT-proBNP、NE 和ALD 水平。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若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完全缓解,无复发情况发生,则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心力衰竭症状也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存在复发情况,则为有效;若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未见任何改善,心力衰竭症状未见任何缓解,则为无效[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F 和LVED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 和LVEDD 均优于治疗前,且B 组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A 组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NT-proBNP、NE 和ALD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NE 和ALD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 组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生化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生化指标比较 ()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A 组比较,b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B 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A 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急性心力衰竭发病与心血管系统的舒张和收缩功能异常有关,动脉血流无法进入周边系统,导致在周边循环系统中汇聚,从而影响各脏器的功能[7]。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律紊乱、呼吸困难、常见困乏等,若无法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8]。当前针对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以及研究方面仍以ACEI 和β-受体抑制剂为主,虽然大量研究显示上述两种药物在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但仍然无法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无法满足当前患者的治疗需求。新活素是一种由人工合成的脑钠肽,罗亚茹[9]的研究结果证明新活素是一种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诺欣妥也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种新型药物,其在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效果显著[10]。诺欣妥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脑啡肽酶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机制起到舒张血管、促尿钠排泄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11,12]。目前关于新活素和诺欣妥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渐开展中,但针对新活素续贯诺欣妥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方面的研究尚较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LVEF 和LVEDD均优于治疗前,且B 组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NE 和ALD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 组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A 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由此证明了新活素续贯诺欣妥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结果与张凯等[13]的研究结果相似。
总之,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新活素续贯诺欣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