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绍兴
单操作孔胸腔镜在肺叶切除术应用中体现出较高价值,例如可以有效缩小手术切口,从而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提高康复效果。另外部分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甚至无需进行胸腔引流,从整体来看,效果极佳,因此也得到临床一致推崇[1]。随着当前临床医学水平不断发展,单向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有效简化了操作流程,使得该手术的操作模式更加简便,从以往的应用结果来看,手术操作显得更加流畅,麻醉时间短,术后患者恢复快。基于此目的,本文着重对单向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试评价该措施的效果,为后续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30 例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各15 例。甲组男女之比为7∶8;年龄48~75 岁,平均年龄(63.58±5.27)岁。乙组男女之比为9∶6;年龄49~76 岁,平均年龄(63.87±4.9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患者均符合Ⅰ~Ⅱ期肺癌的有关诊断标准;患者基础资料完整;患者自愿参加此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批准[2]。
1.2.2 排除标准 肿瘤分期≥Ⅲ期;对此次手术不耐受;拒绝此次研究。
1.3 方法 患者均行静脉快速诱导麻醉,准确置入双腔气管导管。
1.3.1 甲组 采取单向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全身麻醉后取健侧卧位,于腋中线第7 或者第8 肋间打开1 cm 切口,置入鞘卡,进胸腔镜。在腋前线至腋中线第4 或者第5 肋间做4 cm 小切口作为主操作孔。肺叶切除过程均采用单向式推进,下肺叶采取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先处理下肺静脉,然后处理下肺气管,最后处理肺动脉及叶裂;右中肺采取从前至后的顺序进行,先处理右中肺静脉,然后处理右中肺气管,最后处理肺动脉及肺裂;上肺叶采取从前至后的顺序进行,先处理上肺静脉,然后处理肺动脉及气管,最后处理肺裂。避免在发育不全的肺裂中处理肺动脉,减少肺实质损伤。常规按组清扫淋巴结。
1.3.2 乙组 采取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在全身麻醉成功后取健侧卧位,于患者的腋中线第7 肋或第8 肋间打开1 cm 的切口,置入鞘卡,进胸腔镜,于第8 或第9 肋间近腋后线近肩胛下角线处打开1.5 cm 切口,以作为腔镜切割缝合器或者实施卵圆钳牵肺的副操作孔。然后根据患者所切肺叶选择腋前线与腋中线之间第3 或第4 肋间打开3 cm 切口作为主操作孔。手术医师在施术时通过显示器观察病灶施术,常规游离肺组织,术中按照动脉、静脉、支气管的顺序处理肺门,并行肺叶切除术,常规按组清扫淋巴结。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VAS 评分 以VAS 量表判定患者的疼痛反应,满分10 分,得分越高表示痛感越强烈[3]。
1.4.2 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 包括出血量、施术耗时、住院时间、引流量[4]。
1.4.3 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感染、肺不张、乳糜胸、心律失常。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VAS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VA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 周,甲组的VAS 评分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VAS 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VAS 评分对比(,分)
注:与乙组对比,aP<0.05
2.2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甲组的出血量、引流量少于乙组,施术耗时、住院时间短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2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注:与乙组对比,aP<0.05
2.3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手术从当前来看,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无论是在诊断或治疗中,都发挥了巨大价值。该技术早期用于肺癌治疗时有过争议[5-7],但从实际应用来看,其效果可以得到保障,同时显露出的优点是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在此次研究中,单向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手术操作流程,所以缩短了手术时间,改善了预后。另外在2017 年,有学者对单向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操作规范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进一步规范了施术技巧,使得手术时间进一步缩短,而且患者术后疼痛度明显降低[8]。从此次研究中也可以看出:治疗后1、2、3 周,甲组的VAS 评分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出血量(181.23±42.13)ml、引流量(483.21±63.32)ml 少于乙组的(220.65±53.32)、(574.12±86.98)ml,施术耗时(100.46±14.95)min、住院时间(6.01±0.52)d 短于乙组的(124.32±21.47)min、(6.96±1.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乙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例如操作流程、路径、医疗资源等,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其实并无具体的切除模式,在通过不断的改进后,施术方案均能得到一定优化,而最基本的目的则是为了保证手术成功和提高患者预后[9,10]。总体而言,实施胸外科术式的具体效果和操作医师的经验、手术器械等因素有密切关联,像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单向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这一术式,从当前来看,其优势不建议过度夸大,防止对年轻医师在选择手术时产生误导。必须知道,单向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较大,而且相关临床证据较少,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在研究中所选取的样本量较少,再者临床相关报告缺乏,结论仍然需要经过后续进一步研究来完善,为后续临床实操提供参考和建议。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采取单向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可显著缓解术后疼痛,手术安全性更高,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